2021-10-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書摘)《論友誼:穿梭哲學、藝術、文學、影劇,探尋歷史河流中的友情真相》

"世上沒有兩段一樣的友誼,也沒有始終如一的自己,每個朋友都是不同的拼圖,結合起來才是你的樣貌。"
你有朋友嗎?朋友對你而言是怎麼樣的存在?
我想沒有人會去懷疑友誼的重要,但你清楚為什麼會需要朋友的陪伴嗎,只因為會覺得孤單、寂寞、覺得冷?
論友誼爬梳了從亞里斯多德以來,直至近代,歷史上在哲學、藝術、文學等領域裡如何談論友誼,是本標準的哲普書,也就是看完後,雖然書中呈現了很多想法,但是你其實不太確定作者想表達什麼,這有不好嗎?也許是,尤其對於不習慣讀哲學的朋友,很容易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對我來說讀哲學的意義在於過程中檢視自己的想法,各章的內容其實就是用問題來反問自己怎麼看待友誼。
-
再來我用問題簡單把各章的內容帶出。

友誼的定義?
最早是由亞里斯多德所定義,也一直沿用了非常久的時間,他舉出友誼是一種無瑕的愛, 或者說帶來壞出的人不算朋友,他把友誼分作三種關係,利益、樂趣、美德,而只有美德才是值得建立的友誼關係。

友誼是種私人關係?
亞里斯多德的定義直到蒙田的時代才有更多不同的定義提出,就蒙田的例子,友誼是種私人的關係,僅僅存在兩人之間,而不需向他人解釋,這章也提出許多不同的詮釋方式。

友誼可以被定義?
在藝術作品上來看,怎樣會是友誼的特徵,像是親吻、擁抱等親暱行為直觀的說明愛情,但友誼卻沒有相對的行為,單從表面很難分辨兩人是否為朋友,只能從長期的相處得知。

我們為何會喜歡朋友?
我們也許可以舉出朋友的一些優點,但是這些優點是我們之所以喜愛與他們相處的理由?因為會修電腦或是樣貌、風趣、聰明等特質而相處,這些只是工具性的理由,而要是這些優點不再,那人還值得交付友誼?這又回到亞里斯多德的結論,只有美德才是友誼的標準,因為你會期望他的美德持續變好,而不會想從對方身上獲得好處作為交換。

我們為何會討厭朋友?
我們足夠了解朋友嗎,這章中舉了一個戲劇的例子,說明朋友呈現一個你無法理解的那一面時,感到對方的"背叛"?用我的方式來解釋,就像是對方毀了他在我心中的人設,突然之間我不再認識他了。
-
每一段友誼都是獨特的,這是書中的觀點,你甚至很難和別人說清楚你跟特定朋友的情誼,因為只有你清楚朋友在你心中的模樣,而這不是語言能描述的,我們能與朋友的相處看清自我,同時也是被對方所牽動著。
作者: 亞歷山大.內哈瑪斯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8/04/2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