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自立的練習-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自立是擁有符合現階段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自私是考慮到自己卻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執行正向教養不難 #難在帶出教養工具背後的善意和目的 以前我只是學習教養技巧但不理解原理 因此許多教養工具用到後面都會變”沒用”
    記得去年初剛進 可能親子團 時 我還分不清自立與自私的差別 某次線上交流抓著老師問問題問到半夜11點 (辛苦老師了) 當時聊到燁和翎搶玩具,多半是老木我居間協調 請孩子輪流玩、一起玩,只要和平共處就好, 如果真的協調不好,就東西收走~大家都不用玩。 其實就是在意結果的呈現多於學習的過程 雖然媽媽也會擔心 總是妥協的翎會不會太委屈 總是在收玩具的燁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但他們兩有默契,一個願意讓、一個願意收, 最後的結果也是共好(?) 我也不好說什麼
    隨著老師說明: #界線不明很容易造成課題混淆 1年多前我們在家庭端開始陪伴孩子們練習「自立」: 劃分玩具區 讓孩子各自擁有「自己的」物品 除了大型或不好分配的物品當作「公共用品」之外 幾乎所有小孩的物品:玩具、零用錢、水壺…等, 都是「有名字的」。 小到連彩色筆、剪刀、零食、藥膏…等,都會做劃分。 物品有主人,有助於孩子建立「物權」的概念 有了物權,等於是給了孩子機會~決定是否分享 #這是我的我決定
    賦予了孩子「權利」 同時也引導他們練習「負責」 誰的玩具就由它的主人負責帶它們回家, 公用玩具的收拾 也能保留一個讓孩子練習分工協調合作的機會!
    我們也在家庭會議中先說明清楚 出門時一律: 自己帶自己的物品,背自己的包包 物品不互相借用 當孩子們外出看到想買的玩具、零食、 或想投10元搖搖馬,卻忘了帶零用錢… 媽媽只會惋惜(狠心)地說: 「噢,我知道你很想買,可是我沒有要借你。」
    「自立」練習的許多過程 表面上看來是媽媽很苛刻不願意幫助孩子 甚至很像是在教導孩子:不要互相幫忙! 然而~讓孩子體驗自己忘了帶(或決定不帶)的後果 孩子會重新思考某樣物品對他的重要性 和為下一次的行為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反正媽媽(家人)會幫我帶或借我所以我不用帶 或是 勉強分享、委屈自己成全大局的犧牲 都不是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
    當孩子享有為自己的物品say no的權利 也有被say no的經驗(這一定會有的) 建立在尊重、自主上的「願意分享」, 才是我們真正想帶領孩子了解的「共好」
    剛開始練習那幾個月很難熬 因為孩子的情緒張力很大 然而,隨著堅持1次、5次、10、次, 孩子們漸漸清楚爸媽的界線 知道用虜的、躺在地上滾、大哭賴皮, 都得不到他想要的 久而久之,親子間居然也就磨合出默契 孩子也甚少因為這類的事件使用賴皮招數 甚至因為孩子有了物權的概念 當媽媽不願意借孩子手機時也可以大方地說 「這是我的手機,我現在不想借給你」
    坦白說,放手讓孩子練習享有「作主的權利」 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因為孩子很容易在擁有「權利」後, 會不想「負責」 例如自己決定晚餐的份量但吃不完時還是會賴皮 或是領了零用錢但在買玩具時還是希望媽媽付錢 …之類的
    長期練習雖然辛苦,卻很值得 現在兩個孩子們有50~60%的機率可以做到 尊重他人 當翎不願意借燁玩具時, 燁當然還是會生氣、會有情緒,但也能理解, 別人的東西,是由他決定 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燁真的很想要,那他就得在生氣後 動頭腦想看看 怎麼做?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要等一下再問一次、自己買、想辦法交換、 或是…就算了? 過程中孩子亦能思考自己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持續練習中) 翎會自行決定晚餐份量,也會吃完 想買的玩具會自己存零用錢買,甚少來魯媽咪 很常自然發生的狀況是, 孩子存著存著…原本想買的東西… 也就逐漸被淡忘了 建立自尊和自信 當孩子被賦予物品的使用權和意見的表達權, 不用一有想買的東西就得看大人心情(臉色) 有能力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長期下來相信是有助於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的
    當然,這樣的練習不會總是順利 過程中孩子也常常歪樓 例如燁偶爾會在主動分享後卻得不到翎相對的回應 就會更生氣、或者乾脆直接把「分享」當成條件 『妳不借我這oo,那我的xx也不借你哦』 媽媽多半只表達同理、不介入, 保留一些空間 讓孩子從威脅別人(和被威脅)的經驗中去感受和體會
    隨著自立的練習越來越熟練, 每當我覺得正向教養的路~怪怪的的時候 就會試著做兩件事 帶著孩子理解媽媽為何這麼做 像是我會和孩子們說明 幫翎做她有能力做的事 會剝奪她練習生活技能的機會 #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以我們家為例 偶爾也會發生好心幫忙卻演變為手足爭吵的戲碼 像是 翎幫燁拿了餐具,結果燁很生氣表示不要翎幫忙 或是 收玩具時間經常是燁在收,翎卻只是坐在看 當媽媽開口請孩子之間不要彼此幫忙 表面上看來真的很像在教孩子自掃門前雪 但實際上,透過一次次的經驗 我們反而培養了默契和共識 #尊重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利 (燁的課題分離訓練成果篇請見留言處)
    透過 #對話 核對孩子的想法、及理解孩子的感受 例如 當燁幫翎拿餐具,翎不要燁幫忙而生氣時 翎:『媽咪,我不要燁幫我拿!』 我:「妳很生氣燁幫妳拿,因為妳覺得妳有能力可以自己拿是嗎?」 『對!!!』 先同理孩子的感受,點出孩子的期待 接著引導孩子看見手足的愛 「妳覺得燁為什麼會幫妳拿呢?」 『不知道!』 「妳覺得燁是討厭妳所以幫妳做?還是因為他剛好方便、也願意幫忙,所以順便拿一個給妳?」 『順便拿一個給我』 「如果是妳,妳會幫忙討厭的人?還是會幫忙妳喜歡的人呢?」 『喜歡的人』 「那妳覺得燁是討厭妳才幫妳拿?還是喜歡妳才幫妳拿呢?」 『喜歡我。可是我不想要燁幫我拿』 「我知道了,那我們可以怎麼跟燁說呢?」 『燁燁,我不想要你幫我拿,我自己拿就可以了!』 「謝謝妳願意好好跟燁燁說!」
    同時也引導燁課題分離 「媽咪看見你很熱心的幫翎拿餐具~謝謝你!媽咪想問你,當你很熱心幫忙、結果翎卻生氣大叫,你喜歡這樣嗎?」 『不喜歡~』 「翎現在這個階段需要練習很多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看起來她也想要自己來,那你覺得下次怎麼做會比較好?」 『不用幫翎拿,讓她自己拿就好』 「嗯,這是好方法哦! 如果你真的很想幫忙,下次幫忙之前,就先問一下她需不需要幫忙,這樣好嗎?」 『好』 「那你覺得要怎麼問比較好呢?」 『翎,需不需要我幫妳拿餐具?』 「嗯~謝謝你願意先問、也願意讓翎多練習!」
    #每週一句系列 #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最後,如果您對於「自立」的練習有任何困惑 歡迎留言和我討論! 我們一起努力~ 陪伴孩子走一段邁向自立自信的歷程! #圖為兩個正在練習增能自己刷牙的孩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