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啊,成為神話吧——《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
以往介紹小說的時候,要避免影響未讀者的閱讀樂趣,不能透露太多重要劇情,寫起來總是有點綁手綁腳。今次介紹的書是講歷史的,是以終於可以放心暢談書中內容。
此書的作者寫過幾本關於二戰的書,例如《二次大戰後的野蠻歐陸》、《恐懼與自由》等,口碑都相當好,但我第一次讀他的著作是這一本《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牽連甚廣,著書立說者可以從很多不同的面向去寫它,例如描述邱吉爾臨危受命到發表著名演說We Shall Never Surrender的《最黑暗的時刻》、詳述「玉音放送」前24小時日本發生了什麼事的《日本最漫長的一天》等等。這本書就從世上云云以二戰為主題的紀念碑中,精挑細選出25座,剖析設置它們的動機、過程,還有人們是如何看待它們,對它們做出了什麼行動。所謂「紀念碑」是廣義上的,不局限在那些立在廣場中央的雕塑,奧斯威辛集中營和廣島原爆圓頂屋等地標都有包含在內。
作者將這25座紀念碑分成五個類型:英雄、烈士、怪物、浩劫、重生。一個紀念碑的存在目的,可以是歌頌一個人、發揚一種價值觀、控訴他國、否認涉事者的罪行等等。就如同作者所言:沒有一個紀念碑是真正在紀念過去。一個紀念碑,象徵了一種或多種在現世的人類之間仍然存在的意識形態。正因如此,它們會受到人們的擁護或批評,書中一個例子是匈牙利政府設置的一尊嘗試美化該國在二戰的角色的雕像,人民除了要求拆除,還在雕像前設立了「活紀念碑」,展出歷史照片和遺物,舉行追悼會和座談會。這些行動在我眼中,彰顯了人類的善,展現勇於面對自身歷史的勇氣,令我很感動。
雖然作者沒有明言,但我相信他是刻意安排書中這些紀念碑之間有多個可以互相比較的地方,鼓勵讀者在掩卷之後仍可多作思考。例如至今仍受到新納粹主義者朝拜的墨索里尼之墓和因為失去形體而無處不在的希特拉;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與靖國神社;和平少女像和考文垂大座堂等等。不僅如此,作者更直接點明,設立二戰紀念碑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將二戰化為神話。在神話裏,如果沒有令人聞風喪膽、夜不能寐的怪物,就沒有萬世景仰的英雄豪傑;沒有吞噬一切的人間煉獄,就沒有浴火重生的光明與希望。細心一想,其實令人有點不寒而慄。
看了這本書之後,以後每次經過一個紀念碑,會很自然地去思考它為什麼會設置在該地點,還有它想向現世的人們傳達什麼思想。誠意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書名:《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我們是定義歷史的人,還是歷史的囚徒?》
作者:Keith Lowe
譯者:丁超
出版: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原著初版年份:2020年
電子書:讀墨KoboBookwalker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專題名稱的靈感來自求學時期要寫的「閱讀報告」。有些人勉為其難地完成這類功課後,餘生便不再閱讀,非常可惜。 傳播思想的媒介百花齊放,但文字仍然是效率相對高、門檻相對低的媒介,很多思想仍然只能用文字讀到。不讀書,錯失的東西太多了。 本專題並不嚴謹,只是分享一下看書的感受,希望令多一個人多讀一本書,推廣閱讀順便留個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翼雙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有時被歸類為推理小說,誠然內容是連環殺手虐殺多名年輕女子的轟動案件,但它的重點不在解謎,而是使用多數篇幅去描寫真兇、嫌犯、受害人、報導者及他們各自的家人朋友在事件發生後,他們在社會上必須經歷的一切及心底的想法。相比起殺人及藏屍的手法本身,涉事人物還有普羅大眾間的情緒變化和互動,都寫得非常細膩。
此書的紙本書已經絕版,電子書也快將下架,之後會推出的新版還未知道何時上市。我也是因為看到這則消息才趕快買來看,看了之後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有意義。一例《聖誕頌歌》,二例《湯姆叔叔的小屋》,世上千千萬萬個寫書人和愛書人都相信,好故事能夠改變世界。
你可能會諗,做咗殭屍就唔可以日頭出嚟,又要遵從殭屍頭目嘅命令,點會有人想做?但喺呢本小說裏面,的確有唔少人自願成為殭屍,有啲為咗錢,有啲係想脫離老病死之苦,有啲係諗反正人類咁弱小,睇嚟遲早都不敵殭屍,諗住「識時務者為俊傑」,早啲埋堆有著數。
改編童話故事其實都唔係罕見嘅創作形式,連荷里活拍戲都會咁玩。究其原因係流傳到今日既童話故事往往都好短,又因為好多時都被編寫成兒童故事出版,有啲甚至濃縮到幾百字就可以講完,變相騰出大量空間畀創作人腦內補完,加啲副線劇情又得,幫啲角色之間增加啲恩怨愛恨又得。
喺學校階級嘅框架之下,兩人嘅矛盾無法解開,直到佢哋喺荒島被逼合作求生,洪偉康老師就同時成為學生,喺呢個「孤島教室」裏面重新學習做一個老師。
使用咗唔夠十一個月就「回本」。呢個表只計算我喺部機度睇完嘅書,有幾本間唔中睇幾篇但未睇完嘅散文、圖文書其實已經無計入去,亦無計算實體書必然產生嘅額外費用(網絡書店運費或實體書店mark up嘅價錢),換言之呢個「十一個月回本」嘅估計係好保守。手呀眼呀嘅舒適度就更加係無價啦。
這本書有時被歸類為推理小說,誠然內容是連環殺手虐殺多名年輕女子的轟動案件,但它的重點不在解謎,而是使用多數篇幅去描寫真兇、嫌犯、受害人、報導者及他們各自的家人朋友在事件發生後,他們在社會上必須經歷的一切及心底的想法。相比起殺人及藏屍的手法本身,涉事人物還有普羅大眾間的情緒變化和互動,都寫得非常細膩。
此書的紙本書已經絕版,電子書也快將下架,之後會推出的新版還未知道何時上市。我也是因為看到這則消息才趕快買來看,看了之後覺得這本書真的很有意義。一例《聖誕頌歌》,二例《湯姆叔叔的小屋》,世上千千萬萬個寫書人和愛書人都相信,好故事能夠改變世界。
你可能會諗,做咗殭屍就唔可以日頭出嚟,又要遵從殭屍頭目嘅命令,點會有人想做?但喺呢本小說裏面,的確有唔少人自願成為殭屍,有啲為咗錢,有啲係想脫離老病死之苦,有啲係諗反正人類咁弱小,睇嚟遲早都不敵殭屍,諗住「識時務者為俊傑」,早啲埋堆有著數。
改編童話故事其實都唔係罕見嘅創作形式,連荷里活拍戲都會咁玩。究其原因係流傳到今日既童話故事往往都好短,又因為好多時都被編寫成兒童故事出版,有啲甚至濃縮到幾百字就可以講完,變相騰出大量空間畀創作人腦內補完,加啲副線劇情又得,幫啲角色之間增加啲恩怨愛恨又得。
喺學校階級嘅框架之下,兩人嘅矛盾無法解開,直到佢哋喺荒島被逼合作求生,洪偉康老師就同時成為學生,喺呢個「孤島教室」裏面重新學習做一個老師。
使用咗唔夠十一個月就「回本」。呢個表只計算我喺部機度睇完嘅書,有幾本間唔中睇幾篇但未睇完嘅散文、圖文書其實已經無計入去,亦無計算實體書必然產生嘅額外費用(網絡書店運費或實體書店mark up嘅價錢),換言之呢個「十一個月回本」嘅估計係好保守。手呀眼呀嘅舒適度就更加係無價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06/02/2017 大屠殺紀念館   景點中安排這個地點,我沒什麼意見。 這麼說是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很歡樂的觀光景點。   進入館內前,總是要提醒團員們,不要太融入館內的情境中。   也許是參觀流程設計的太巧妙。 也許是我翻譯的太入戲了。 到了集中營的模型前, 看著當時猶太人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06/02/2017 大屠殺紀念館   景點中安排這個地點,我沒什麼意見。 這麼說是因為,這並不是一個很歡樂的觀光景點。   進入館內前,總是要提醒團員們,不要太融入館內的情境中。   也許是參觀流程設計的太巧妙。 也許是我翻譯的太入戲了。 到了集中營的模型前, 看著當時猶太人
Thumbnail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三姓公廟」,從一個小小的陰廟,到全臺唯一二二八紀念廟,乃至於今日的三聖公廟,關於受難者的記憶日益模糊難辨,凸顯了紀念即遺忘的危機;而《沒有過去的受難者》,則是呈現著紀錄如何抗拒遺忘的過程,它讓受難者的身影在公共領域中變得可見。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