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7|閱讀時間 ‧ 約 20 分鐘

「生命科學概論」的第一節課

    本節課是「生命科學概論」,這是一個選修課程。我為什麼要在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開一個生命科學概論的選修課程?由於這個課大部分選修的同學是生機系的同學,特別是大一的同學,所以我想先跟各位解釋一下這件事情。
    各位生機系的同學應該知道將來在你畢業的時候,畢業證書拿的是「工學士」的證書,所以各位將來都是工程師,大部分同學工作的領域應該會以工程為主;就歷屆畢業系友的工作狀況,大部分也都是在工程相關的產業,不管是傳統的機械、電機產業或者是電子半導體產業,都有我們系上畢業的學長姐。那,為什麼我們要在一個以工程教育為主的科系加上生物的課程?為什麼我們的系名又要把「生物」擺在最前面?
    我不曉得各位當初在填志願時選擇「生物機電工程」的原因是什麽?你對這個系、對系名中的「生物」兩個字了解又有多少?是糊里糊塗就填進來,還是反正分數剛好就填進來?不管怎樣,各位已經是個大學生了,接下來你在大學四年裡面,不管是修課、社團、交友還有深造或就業,你都會面臨到很多選擇,在做每一次選擇的時候,即便只是選擇每個學期想要修習的課程,我希望大家都要好好的思考。因為選擇了,接下來就要花時間,就像你選了這門課,接下來每個禮拜至少有兩小時得花在這邊聽課,當然你可能會翹課,但是我不建議這樣子;如果再加上準備考試,那一周花的就不只兩個小時。
    實際上做了每個選擇之後都必須要投入時間,而投入這個選擇的時間,基本上就會排斥了做其它事情的時間。所以各位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要太隨便、不要太隨興,都要仔細思考這個選擇跟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興趣是否契合。而在大學階段,我覺得「選擇」,還得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求,畢竟各位來大學唸書,實際上就是在為未來做準備;所以你所選擇的跟未來的關聯性是什麼?我希望各位同學需要仔細思考一下。
    好,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談談「生物機電工程系」的「生物」到底意義是什麽?基本上我認為可以這樣講,生物機電工程的「生物」兩個字,彰顯的是另外一種選擇,也就是說,需要以工程技術去解決的問題,除了一般比較為人所熟知的那些機、電、資訊、化材、土木等等傳統工程項目的事情以外,許多與生物相關的領域,也是非常需要工程技術投入的領域。但這些生物領域又跟傳統工程應用的項目不一樣,因為在非生物的工程領域裡,基本上所處理的對象都不是活的。都不是活的,就代表說它的樣子就是那個樣子,它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主動變化;它沒有生長的現象,也沒有感應與繁殖,就是一個東西躺在那邊,一個死的東西躺在那邊任你擺佈。而且通常這些死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的剛性,雖然也有的是流體或膠體,但流體跟膠體如果被擺在特定的容器中,不管是體積或是質量,還是個固定的樣子。也就是說,傳統工程領域所處理的對象是可以任你擺佈的對象,它沒有自主的意志,所以在做各種設計的時候,可以比較自由、比較隨心所欲,反正它就杵在那邊任你擺佈。
    但生物不一樣。比如說,系上有老師在做植物工廠的研究,就是把菜啊、花啊,甚至水果都擺到一個工廠化的設施裡面去栽培,工程所處理的對象是植物,會生長、會繁殖的植物;而各位如果到醫院去做檢查,量心電圖、量腦波或是照X光也好,那些儀器設備所處理的對象,就是人,會動、會跑的動物。不管是對植物或是對動物,如果要用工程技術所做出的機電設備去對他做什麼的時候,那你的對象就不是一個呆呆板板杵在那邊的對象,他不是一個固定形狀、固定體積、固定質量的東西擺在那邊任你擺佈,他會變化,而且隨著時間進展會不斷的變化。
    你可能會說:不會啊!我去量心電圖,基本上我都任由醫師擺佈,他叫我躺在那邊就躺在那邊,他叫我手拿起來就拿起來,他叫我不要動我就不要動啊!但是問題是,醫師叫你不要動你真的都沒有動嗎?沒有啊,你都在動啊,你還是在呼吸啊,胸腔還是不斷地起伏啊;而一些你沒有看到的也都在動啊,你的心臟在動、腸胃在動,甚至很多骨骼肌也都在收縮。表面上看起來你好像沒有在動,實際上你一直在動。那植物呢?也許說植物看起來就那個樣子啊,但實際上,如果你很微觀的去看,植物也時時都在變化,或許巨觀上很難發覺,但一些微觀的變化,例如細胞內的代謝,無時無刻都在變化。
    也就是說,當工程技術要應用到這些活的東西的時候,那麼關鍵就不光只是說我的工程技術厲不厲害,也不光只是掌握那個活的東西當下的性質就好,你還得考慮他不斷在變化的過程,考慮變化的趨勢對你要量測或操控的東西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工程技術要應用到活的東西時,所會面對的挑戰。
    那你可能會說,那我還是回到傳統的工程領域就好,反正我就處理那些可以任我擺佈的死材料就好。這當然可以,如果你不想處理那麼複雜的對象,當然可以回到傳統的工程領域,不要選生物機電工程系,你可以選機械、電機、電子,土木、化工或是材料等等傳統的工程領域科系。但問題是,以現在可以預見的產業發展樣態來看,實際上,把工程技術應用到活的東西這件事情,在現今的產業是越來越蓬勃、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發展趨勢。
    講個各位可能比較有感覺的例子。最近因為肺炎瘟疫所引起的危機,根本的解決之道,一個是疫苗、另一個是治療用的藥物。各位想想,先不管那個生物學的研發過程有多難,反正有人把疫苗研發出來了,但全世界人口七八十億,每個人都要打一劑就要生產七八十億劑,像現在不只要打一劑,要兩劑甚或是三劑,那總需求量就一兩百億劑;即便像台灣人口只有兩千多萬,需要的疫苗總量也得接近五千萬劑。所以藥廠的產能要多高?短時間內的產能都得要以億來計才行。那你想,假設一個玻璃瓶可以裝五劑,那一億劑就要兩千萬瓶,光是充填跟封裝,兩千萬瓶,絕對得靠自動化工程設備才行。
    但是這個自動化過程所處理的不是一般的汽水或果汁,是DNA、RNA或是某些蛋白質,這些成分如果要維持活性,在灌進去的過程就有好多要注意的事情,不管是pH值、溫度與濃度甚或是光照,都必須要注意。在這之前還有生產的問題,那些DNA、RNA或是某些蛋白質在大量生產的過程,無可避免的一定會用到某些活的,可能是細菌或細胞來當作生產工具;即便不是用活的細菌或細胞當工具,也可能要用很多從它們體內所得到的酶來工作。所以在整個生產與包裝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會牽扯到這些跟活的東西相關的知識。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疫苗的大量生產絕對需要工程技術的協助,因為一定得要自動化。但是這些自動化技術處理的對象是什麼?要嘛就是活的東西,要嘛就是這些活的東西所製造出來的東西,或者是利用這些活的東西裡面的成分來幫你製造東西。也就是說,你避不掉一些生物相關的知識,一些關於這些生物成分的特性與運作方式的知識,不然你沒有辦法去設計自動化系統。
    而這個產業的需求大不大?開玩笑,當然大,以目前來講,不管是藥物或疫苗,需求量一直都很大,各位如果去看全世界那種超賺錢的公司,你可能會很驚訝說,不是全部都只賣手機、賣電腦、賣汽車的在賺、也不是光FB或者GOOGLE這些網路巨頭,你會發覺說,實際上一些發展新藥的藥廠,都是規模龐大到富可敵國的公司。而且也不只是藥物的公司,實際上農林漁牧各個產業需不需要工程技術?也需要啊,如果一個養豬場要養三千頭豬,那三千頭豬要怎麼很有效率的飼養?光要把豬舍掃乾淨、幫豬清潔、餵飼料,在飼養的規模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如果要讓生產很有效率,就要借重這些工程技術。其實農林漁牧都是,不管是生產現場或是後續加工,牽扯到的都是活的對象,你必須要把工程技術應用到這些活的東西上面。那這些產業大不大?開玩笑,非常大,這是民生必需產業,產值非常大。
    也就是說,跟生物相關的產業是非常重要的產業,這個重要包括它的性質很重要,因為他可能是民生必需的或是醫療相關的;也包括它的經濟價值是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就像現在每個人都需要打疫苗,那全世界有多少人?那如果不是打一次就終身免疫,變成每年都要打,開玩笑,你說這個產值大不大?
    所以就回到說,各位當然可以選擇機械工程、電機工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這些純工程的科系,因為處理的材料基本上比較單純,但是換個方向想,如果你想要讓工程技術有更新、更多元的應用,以變換出更多樣化產值的可能,那這些跟生物相關的東西就是一個新場域,生物相關的知識就變成是重要的入門知識。
    就像要設計一個溫室,你總需要知道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哪些環境條件吧?總得知道溫、濕度要調整到什麽程度,總要知道開花、結果或是可以收成的時期是多長吧?不然要怎麼去設計系統呢。今天如果要設計一個量測心電圖的機器,總要知道什麼是心電圖、總要知道為什麼心臟會放電吧?包括腦波、斷層掃描也是一樣,這些在醫院用的機器,你總要知道相對應的那個生理現象的基本原理是什麼,不然你怎麼設計呢?
    各位不一定要成為生物學家,不一定要像醫師那麼厲害,知道心臟有什麼樣的疾病,然後心電圖會有什麼變化;當然如果你能夠跟醫師知道一樣多是最好,但基本上你不需要。你也不需要像那些育種人員、那些農民或是養殖人員對於動植物有那麼清楚的了解,例如看一眼就知道這隻豬健不健康、產肉率高不高。你不一定要知道到這麼多,但是各位至少要具備可以跟這些生物產業從業人員溝通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溝通」。也就是說,你必須要聽懂他們所講的東西,例如當醫師跟你說,啊這個心臟的動作電位大概多強,在心房心室、竇房結各有什麼不同時,至少你要聽得懂這些專有名詞指的是什麽。即便對這些專有名詞不是那麼清楚,至少回去翻書,也可以知道你要翻哪一本書。雖然現在GOOGLE很方便啊,但至少GOOGLE打了之後,那些說明你要看得懂,不要說打了一個GOOGLE,裡面說動作電位跟離子通道有關,然後你又說哇靠,來了更多看不懂的專有名詞,結果看了一個說明後又需要更多的說明。
    這個「溝通」的能力基本上又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你必須要聽得懂這些專業人員的需求,當他們在告訴你想要量測或是操控的對象有哪些特性的時候,你能夠知道那些特性所代表的意義。第二個層次是,他們把資訊給你,相對的,你也要把資訊給他們;你必須要以他們聽得懂的方式跟他們對話,告訴他們你所想到、所擬定的解決方案。比如說,當醫師跟你講說那個動作電位傳到體表,電位差可能的變化是怎麼樣,那你可能要馬上想說,喔!這些電位差可能很小的電位差,量測時需要放大也會有很多雜訊的出現,要預想一些放大與濾波的方式,所以你必須要跟醫師解釋你在工程上的考慮。當然醫師都修過普通物理學,他大概可以聽懂那些跟電與濾波有關的事情,但是如果今天你跟一位養殖人員談設施的自動監測功能,那你得要有能力去轉化工程的內容,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跟他們溝通。
    也就是說,在這裡我想要跟各位講的是,生物機電工程的「生物」兩個字所彰顯的就是一種理解與溝通的能力;在理解以及溝通之後,運用你的工程技術去開創一個產值很高、重要性也很高的新應用領域。所以我們系的「生物」兩個字,目的不是在培養大家成為生物學家。
    或許有不少同學當初在填生物機電工程的時候,可能只是看到「生物」兩個字,想說自己對生物很有興趣,所以就填了這個科系,以後想要做的,也是跟生物相關的工作。如果你是因為這樣而進來生物機電工程系,那我可能要稍微澆一下你冷水,也就是說實際上在這個系的主軸不是做生物學的研究,也不是培養生物學家,我們的主軸仍然是培養工程師;只是這個工程師對於生物的知識具有理解跟溝通的能力。
    但你還是可以做很純粹的生物學研究!雖然系上的教學目標跟課程設計不是朝這個方向,不過如果你個人非常非常有興趣,那麽在選修課程的時候,還是可以選很多跟生物相關的課程,如果我們系上沒開,也可以到園藝系、動科生技系、森林系去選更多的生物課程。這就回到你個人的興趣以及對時間的支配,也就是說,回到「選擇」的問題。每學期都有很多選修的空間,你不能隨便選選,必須要衡量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才行。
    而且,雖然我剛剛說要澆那些當初是因為「生物」才進來的同學一些冷水,但實際上我應該修正一下,我潑的不是冷水,其實只是潑個溫水而已;就是說沒有那麼冷,還是有點溫度。為什麼說還是有點溫度呢?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對真的生物非常有興趣,將來很想做生物方面的研究或工作,那我覺得唸「生物機電工程」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什麼?如果我們看生物學的發展,你會發覺說,即便看起來好像是很純粹的生物學,但是都有工程的影子在裡面。為什麼?很簡單,例如最容易和生物學聯想在一起的工具是顯微鏡,因為只有透過顯微鏡,我們才可以看到細胞的世界。那各位有沒有想過,顯微鏡是誰做的?現代的顯微鏡,不管你用的是OLYMPUS、NIKON、Zeiss,或者只是一些沒有聽過的廠牌,那些設計與製造的人會是生物學家嗎?不是!生物學家沒有本事做這些事情,光顯微鏡的玻璃生物學家就磨不出來。更何況現代除了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一些更高階的,比如說雷射共軛焦顯微鏡、電子顯微鏡,還有像原子力顯微鏡什麽的,這些機器從設計製造,不光只是生物學家沒辦法,這些顯微鏡之複雜,也不光只是某項工程技術很厲害就造得出來,那已經是高度跨領域的產品。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心電圖,醫院裡面用的心電圖機器,那會是醫師自己做的嗎?那些放大器還有濾波器,以及後端的資料輸出跟數據分析,你覺得醫師有辦法做這些事情嗎?沒辦法啊,這些仍然是各個工程領域甚至包含數學家的努力,才有辦法生出一台臨床用的心電圖機器。如果翻一翻諾貝爾獎的歷史,不管是化學獎、生醫獎的得主,常常得獎的人是技術的發明者。如果去看生物學的進展,也會發覺說,生物學每次很重要的進步,常常都是因為有很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引進來使用,就像電子顯微鏡,就像X光的機器。這些很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引進,生物學的內容才有辦法大放異彩。
    回到我剛剛講的,如果你真的對生物學很有興趣,你想要做很好的生物學研究和很生物的工作,那麼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很好的工程師也是個很不錯的切入點,因為你就比那些只學生物的人擁有發展更多新工具的可能性,你也會比那些只學生物的人更會使用新工具。你想做生物學的研究,你選擇生物機電工程學系,你就擁有開創新藍海的可能;在這邊所學到的工程技術,就是將來開發使用在生物體上的新技術之基礎,甚至包括寫程式的能力、運用數學的能力,這些都可以讓你有更多樣化的可能,讓你比傳統讀生物的人擁有更多工具可以使用。
    不僅如此,你可不可以擁有跟他們一樣多的生物專業知識?也可以啊,因為這是一所大學,剛好這個大學裡面也有生物相關的科系,所以你在選修課可以自由的補充。雖然修完128個學分就可以畢業,但是沒有人規定你不能修130、140個學分,只要你的時間允許,你願意投入時間,你都可以增加你想要的專業知識。
    學校裡面也有輔系、有雙學位的設計。我曾經輔導過一位宜大的學生,她畢業的時候是拿了兩個學位,電子工程跟動科生技系的學士。你也可以這樣啊!甚至,如果我們學校沒有開那麼多你想學的生物課程,我們學校也接受學生跨校選修,你也可以到別的學校,不管是台大、清華、陽明交通,只要你的時間允許,你也可以跨校選修。大學在修課上有很多彈性、很多自由,可以順著自己的想像、順著自己想要去追求的事情發展。所以回到我們一開始所講的,你已經是成年人了,成年人要開始習慣幫自己做決定、幫自己做選擇,不是只聽老師的、不是只聽爸媽的,你要思考自己想要的未來是什麼?為了這個未來,現在你要做出的選擇是什麼?你又要為這些選擇做什麼樣的努力?這是一個成年人要學習的課題,這也是我想要提醒大家的。
    回到「生物機電工程」的裡的「生物」。在我們系上,不光只是這個「生命科學概論」的課,下學期還有「生物技術概論」的選修課,然後「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是我們的必修課,到了大三也有「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的選修。這些,都是希望讓你具有溝通的能力,跟生物學家、跟醫師、跟農林漁牧的從業人員具有溝通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課程不會像一般生命科學系的那些專業課程,雖然他們叫做「普通生物學」,名稱普通,但是他們會學比較多的細節,因為他們的目標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專業的生物從業人員;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溝通能力的工程師,具有跟生物相關領域人員溝通能力的、具有了解生物議題能力的工程師。所以我們在課程設計上不會講那麽深入的細節,所以如果你想要的是那種很深入的、很細節的生物學內容,那這個課程不適合你。我會建議你去修動科生技系的課程,因為他們是為專業的生物從業人員所設計的課程,這是課程一開始我要跟大家說明的。
    所以我在這個課程只會談到一般生物學課本裡面,可能不到三章或四章的內容。為什麼範圍這麼少?因為我希望讓學生很清楚地了解一件事情,就是,生物體的運作是可以用基本的物理、化學原則來解釋。
    生物現象非常繁雜、植物有植物的樣子、動物有動物的樣子,不同的動物又有不同動物的樣子,你今天看蝦子、螃蟹這種甲殼類跟人啊、牛啊、豬啊、老鼠啊這些脊椎動物,完全不一樣;水生、陸生,有脊椎、沒有脊椎,動物、植物,甚至一隻細菌,這個世界的生物樣態非常多。如果真要談各種細節,其實談不完,大概也沒有一個生物學家敢說他有辦法理解所有的生命細節。但是所有的生物學研究,基本上都在追求一件事情,就是不管你想研究的是什麽生命現象,都可以用已知的物理、化學原則來解釋。當然你會問說不是有很多超自然的現象存在嗎?我不否認有很多現象以目前的物理化學知識沒辦法解釋清楚,但是我傾向認為這只是目前我們能夠使用的物理化學工具與知識,可能還不夠充足。
    比如說,各位將來在普物學到量子力學,那個時候就會學到物理學也有它的極限。像是,描述一個電子真正的運動軌跡就沒辦法,因為我們找不到不會干擾電子運動的量測工具,所以我們只能描述它在某個地方出現的機率。將來各位在物理學上就會學到為什麼量子力學會建立起來,因為量子力學基本上就建立在:我就是看不到、我就是不清楚,我就是沒有辦法完整的描述,所以我只能用一個機率式的解釋,也就是說現實世界上所使用的量測工具都有極限,所以我們對於所量測的對象之各種性質的描述,也一定有所極限。所以這世間一定有我們沒辦法完全解析的事情,當然在生物學裡面也一定會有這樣的謎團。當然探索生命現象的過程中,有很多議題已經是屬於神學的層次、信仰的層次。就像問我相不相信鬼神的存在,我可以誠實地說,我非常非常相信一定有鬼神的存在,但那是我的信仰,你不要問我為什麼,也不要跟我辯論鬼神是不是真有存在,因為那是無從辯論起的信仰問題。在生物學裡面,我們不會去處理這一塊。基本上我們處理的生物學課題就是在我們的物理、化學工具所能夠偵測到的、知識所能夠理解的範圍裡;只要能夠用已知的物理、化學方法量測到,那麼這個生命現象就有辦法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
    我們還是可以很樂觀的相信,所有一切活著的東西的運作方式,基本上都可以用物理、化學的原則來解釋。所以我希望在這個課程裡面,可以很詳細的跟各位討論,怎麼利用這些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來理解生命現象;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各位習慣思考,思考應用物理、化學的原則來解釋生物體的運作方式,這樣將來你去修讀進階課程的時候,甚至你要自修那些進階的課程,只要你有課本,而課本不要寫得太爛的話,基本上你就有辦法看得懂。因為那個論證的邏輯、那個原則是可以一以貫之的,只是討論的系統越來越複雜而已:本來只討論一個酵素的作用,後來進階成十個酵素的系統運作,再進階成胞器、成細胞、成組織、器官,然後再組成個體,個體跟個體又有更高層的族群,有生命的又跟沒有生命的混在一起成為整個生態系。這些層層疊加的架構,基本上論證的方式,都可以用我們在生命科學概論中所提到的原則去演繹。所以我希望這個課給予大家的,不是一些非常細節的知識,而是一個思考的脈絡,你要用什麼樣的思考邏輯來理解你所觀察到、量測到的事情,這是我們這個課程的教學目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