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精準提問的力量

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
在我從事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理性的面對各種問題跟工作任務,自我限制覺得需要屏除人性的一面,排除情緒才能好好工作。面對同事離職、同事間的聊天等,總覺得身為工程師若花太多心力在上面,就會影響到工作效率。
理性工作態度之外,常常在工作之餘需要有不同活動來平衡一下,在我參與偏鄉社區關懷的志工、或是高風險家庭兒童課輔的志工,可以跟小孩玩在一起,或是好好傾聽平常只跟重聽阿嬤一起住的孩子說說話,覺得是種療癒自己的過程。在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更是需要好好聽聽孩子講述上課的狀況、或是產生情緒背後的原因。
但無論是身為工程師,在工作上找到問題或是想跟人建立關係、加深連結、亦或是身為想更了解孩子的媽媽,很多時候都需要提問與傾聽,來進一步挖掘真相或是了解對方的心裡。
因為這樣找到了這本「精準提問」,希望可以加強自己在傾聽上、以及面對不同狀況下,設定目標跟提問、或是主持會議上的能力。這篇整理一下自己覺得實用的部分,可以運用在工作或生活中。

關於傾聽
提問技巧中,最重要的一環為傾聽,提問後要根據回答,再提問相關合適的問題。若是在主持會議時,最好是30%說話、70%傾聽。所以先好好聽吧!可以先覺察自己的狀況,再來看看如何傾聽得更好。
  • 先思考自己為哪類的傾聽者
— 我是在聽資料、資訊細項嗎?
—我是在傾聽生命故事、與人建立關係嗎?
—我需要回應對方的情緒嗎?
—我對什麼會特別留意、好奇呢?
—什麼會讓我回應?
—讓我保持沈默有多難?
  • 找自己的缺點
—我愛打斷別人嗎?
—我必須帶話題嗎?誰會在雙方沈默時先開口?
—我會一邊滑手機嗎?是因為話題無聊或是難專心?
—我會心不在焉嗎?分心時通常是在聊哪類的話題?
—我是否「過度自我症」?聽什麼都會回到自我?
先檢視自己的狀況,再來看看如何改善,傾聽地更好。

與「事」相關的提問
  • 診斷型提問:找出問題原因
像是醫生診斷病人時,這類型提問有助於在各層面找到問題,先從大處著手,再往小處細問,抽絲剝繭。先用開方式問題提問:
—出了什麼事?
—問題在哪裡?
再來決定解法跟下一步怎麼做:
—現在要怎麼做?該注意什麼?有什麼風險?
提問的人要能樂於接受壞消息,了解真實狀況才能對症下藥。
練習題
跟身體不舒服的家人聊一聊,先從開放式問題開始,再縮小範圍。哪裡會痛?疼痛指數1~10為何?做什麼可以緩解疼痛?還是加劇?
保持專注問下去,更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 策略型提問:設定長程目標
當你要設定長程的目標、解決方案並考慮相關風險和替代方案的時候,可以適用這類提問,試著從一萬八千公里處看問題外觀,先問大問題:
—你想怎麼做?為什麼?
—這能帶來什麼樣的不同?
並試著預想會遇到的困難以及要付出的代價為何,定義何謂成功並規劃分階段進行的計畫。計畫完可以請他人檢視,這樣執行有什麼缺點以及風險。
練習題
跟一組人說明你的重大計畫,解釋背後原因,請大家挑戰你的邏輯跟策略,自述想法的比例佔30%,而聽別人講的時間達70%。
  • 衝突型提問:只想知道答案
像是律師在詢問證人一樣,這類型提問要先掌握相關資訊,呈現事實狀況。運用是非題的提問來挖出真相時讓人感到咄咄逼人,所以需要慎重考慮跟對方關係的價值,選擇合適的時間跟地點提問。
練習題
想像此類提問狀況,像是一位大學生被指控抄襲。他交出一份報告,雖然他紀錄良好,但是檢查抄襲的應用程式指出他的報告中有一整段抄襲維基百科。抄襲委員會即將召開,你是告發他的教授,現在請寫下十個問題,務求簡潔精準,但別直接問他是否承認這項指控,而是一步步建立這個案子。

與「人」相關的提問
  • 同理型提問:跳脫自己、易地而處
同理心就是傾聽並進入他人觀點的能力,像是主持人訪問來賓,藉由訪談要找到他人生中最有意思的地方。除了開放式提問讓對方多開口,還要觀察對方的語調、肢體、表情跟目光接觸。也可以運用以下方式更能了解對方:
—把大問題拆成小問題
小問題更能得到具體的答案,來呈現人生經歷,像是「你買的第一張唱片是什麼?」
—親密的疏離(Intimate distance)
聽到對方的回答,試著不下任何評斷,必要時讓沈默持續也沒關係,讓對方能安心展示自己的脆弱。
練習題
進行一次三十分鐘的「訪談」,你唯一做的就是向對方提問。問題要簡短扼要,大多只要一句話就好。先從某個話題開頭,比如對方求學、或小時候成長的時光,傾聽對方怎麼說,然後再問下一個問題,別評斷或議論,而且別用「我」這個字,主角完全只有對方而已,努力遵守這個原則。
  • 搭橋型提問:讓不想說的人開口
對於警戒性高、冷漠的人,首先設法讓對方先開口,可以先從容易的問題開始問,像是「你的鞋子很好看,在哪買的啊?」,傾聽對方時,同時可以藉由微小動作的回應,來表示肯定,或是直接做正面回饋,像是「很多人都同意你這樣的看法」等等,另外也能藉由以下方式來讓對方多說一些。
— 沒有問號的問題
例如「多跟我說一些」、「多解釋一下這段經歷」。有時連續的問題會讓對方感到壓力,適時地運用沒有問號的問題,讓對方多說一些。
—回聲問題
這些問題須結合專注傾聽,用剛剛聽到的關鍵字重述一遍。
練習題
列出十個問題,用來問某個冷漠或警戒的人,問題的宗旨是放對方多說話,可以問天氣、剛觀察到的事物,先從開放式問題開始。你覺得怎樣?你怎麼了?好好傾聽。記得目標是開啟對話,不是迎接奇跡,橋樑得靠一個一個慢慢的搭建起來。
  • 任務型提問:建立團隊、找出共同使命
先對自己提問,你在乎什麼?對人生有什麼熱忱?從中找出自己的價值觀。再來找出一群人相同的價值觀,並能分派各自合適的任務。
練習題
跟朋友聊個半小時,別做筆記,找到五個你們共同的信念或關注的事物,分別詳細詢問。你要能真心對對方所說的感興趣,一樣,盡量別用「我」這個字。
照著上面的練習,想試著運用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像是拉近一直跟家人距離疏遠的四姐、基於更了解對方的前提下訪談朋友,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或是在工作上診斷出bug在哪、設定工作職涯策略,這些都是可以運用的方向。
在理性的工程師工作中,每天一點點的運用一些提問技巧,是不是也能讓我在理性與人性之間平衡一些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