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服務有價,問題是值多少?

    選車牌的事情按下碼表停止鍵後,接下來就是迎接交車,忽然感受到情緒漸趨平和,想把這一段時間的糾結紀錄下來,關於,我願意為服務所支付的價格
    我接收了來自環境上的需求,對於買車的念頭有了回應,開始物色可能的車款,「代步」+「安全」的需求為優先考量後,選定了廠牌,訴求「好無聊」,不需要速度感,不想傷腦筋去辨識奇怪的聲音跑修車廠。決定廠牌後,根據動用資源看車的方便性,選擇了最近的營業所,針對價格去討論交易,最後成交。廠牌、地點、價格是決定因素,這裡面沒有「人」,正確說來,是沒有討論到服務的價格。
    和業務的交涉,談價格之前溫和有禮,感覺頻率很合同意溝通,簽約後業務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不論是贈品,進口車的船期掌握,關於車子功能的補充,除了催款與督促交證件領牌之外,都是一個提問才有一個回答。充分顯示,知識是有價的,有經驗的人的經驗不是給客戶用的,永遠是保護自己的,這一過招,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我學到的知識點,其實也就是服務的代價。
    服務的價格如何定義呢?個人觀察有以下幾點:
    1. 期待:一台進口車對我來說除了是高價品,也可以說是奢侈品,我感覺自己為了「行動自由」的需求,支出了「更多的金額」,因此「期待」有無微不至的服務,覺得有經驗的人應該要在我發問前提醒我,而不是我被困住的時候,才超值。
    2. 代價:在足夠專業的服務基礎前提下,當我自身的基礎知識量足夠時,基本上我的提問會是少的,可以免去透過溝通去釐清需求的時間;反之,如果零基礎,對方陪著你耗,用你知道的方式解說給你聽的過程會比較複雜,這個服務需要的時間比較多,這個服務對使用者的重要性比較大,代價隨之成正比。
    3. 佣金:一台車的定價與成交價,消費者是知道的,但是我們不會知道這個月份經銷商提供的利潤率,利潤率與折扣的對照,這個才是業務注重的,資歷深的,業務量大的,更是錙銖必較,不免俗的說,時間就是金錢。
    4. 贈品:業界清楚贈品與公司基本無關,都是在談價的過程中,由業務自己掏腰包支付,當然也算是服務的成本之一,因此,如果成交價比較低,沒有贈品也是剛好罷了,多數車主更主張加價或直接在外購買高品質的汽車用品。奇妙的是,即使明白其中的因果關係,情感上卻很難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虧待,尤其在自己對於品質的辨識程度不佳,或是連溝通的機會都沒有的時候,一種心理上不被重視的觀感。
    我很清楚是因為情緒週期過了,才有辦法理性的條例出「服務是有價的」概念。同時,接受自己就是一個情緒權威而且直覺空白,沒有理解迴路通道,相關閘門也少的人,因此怎麼看,光是第四點,我就感覺自己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不同設計的人,看待價格的角度各異,很難真正的客觀。
    然而,拜購車經驗所賜,我同時意識到,人對價格的概念能隨著環境與時間影響的,例如:
    1. 金錢觀會與同住的家人越加相似;換言之,分開住容易產生價值觀翻轉。
    2. 價值觀與每天相處的同事慢慢靠攏;也就是,換工作也有機會產生質變。
    3. 新的、大額消費,如購置住宅等經驗,實際改變了看待錢的方式,漸漸從CP值轉向,著眼於實際用途與長遠使用,注重的是品質。
    4. 購車經驗,除了同第3點的大額特性,多了安全性的追求,想要降低不可控的風險外;因為溝通問題而亡羊補牢,發現硬著頭皮向周圍朋友求救後,有超乎預料的溫暖收穫,覺得當初應該早點請教之外,意識到自己對於和同儕之間談錢,非常不自在,恰恰反映了我對錢的態度,一個對錢難以啟齒的人,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知道,沒有真心擁抱金錢的人,是很難靠近金錢的。
    服務有價,我們追求不二價,既希望自己是特別的,又要追求物超所值;同時,每個人當下的價值觀基於設計與環境也不盡相同,溝通以取得雙方合意真的需要智慧。我有資格發表我的感受,也要尊重對方的價值觀與決定,交易本身應該是情投意合的事,希望透過持續的練習,享受每個交易的當下體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