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公關專業】被錯誤報導突襲該怎麼辦?

公關產業眺望:被錯誤報導突襲該怎怎麼辦?
公關產業眺望:被錯誤報導突襲該怎怎麼辦?
前陣子很落後的在HBO GO上追完了2012年開播的美劇「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不免俗地這部影集如同其他以新聞工作為主題的作品,把故事軸線聚焦在這群黃金時段的電視新聞主播、執行製作與記者們在編輯室內,憑著自己對新聞價值和道德觀念強勢、毫不讓步的堅持,不退縮地對抗著許許多多的政治干預、人格毀滅、抹黑攻擊、商業箝制,甚至是報導犯錯後的內疚矛盾等衝突情節,藉此呈現新聞工作的高壓難度和心理試煉。
「新聞急先鋒」這部總共三季的影集,每季劇情都頗能引人入勝,娛樂效果蠻好,雖然對白台詞和劇情節奏很快,但是蠻容易追完的一部作品,其中第二季的重點劇情,鎖定在追蹤美軍使用沙林毒氣報導的主線上,最終結果,知名主播在新聞直播中公開聲明「撤回」報導,並為查證缺失向觀眾致歉,這橋段單純作為影集觀眾,心裡會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些感動,但身處台灣新聞或公關實務工作的同業朋友,心中想必充滿了五味雜陳的無奈情緒。
如果這事件發生在台灣,新聞媒體會願意公開在電視或報紙版面上「撤回新聞」嗎? 會願意為了舉證瑕疵做出錯誤報導,公開向被報導者與大眾致歉嗎?
很無奈,這理想情節在台灣幾乎是不太可能發生。
站在資源充裕、資訊壟斷或是媒體監管這些強勢位置上的企業或政府單位,在更正媒體錯誤報導的態勢與能力上,有較多籌碼可與媒體進行斡旋,但一般商業組織,往往在碰到媒體錯誤報導時,多數只能採取低姿態、鄉愿的立場去爭取,深怕若太得理不饒記者,反而會得罪媒體,未來日子就得做好三不五時被修理的準備。
之前聽過一些業界前輩分享,如果真碰到了媒體出現錯誤報導的話,究竟該怎麼辦才好?
綜整各方建議現實的作法是,在妥善管理好企業內部法務、老闆與相關人員許多過於直觀、理所當然的預期基礎上,積極聯繫媒體記者,詳細說明並舉證報導錯誤之處,爭取記者認同並願意「協助我們」把網路新聞的錯誤内容進行更正,或是把錯誤網頁新聞連結下架;有些情況可達到讓記者朋友心裡面感覺這家公司蠻上道的,在心裡「虧欠」公司一次,看是後面用其他正面新聞補回來,還是到合適時機可獲得更友善的對待,不過每位記者風格不同,這虧欠效應也會因人而異,但真正重要的精隨,是千萬別自己主動開口討人情。
至於已經出刊被廣大讀者閱讀過的報紙、雜誌或電視報導,因已覆水難收,公司也不需要去為難記者朋友,多數媒體都不會同意刊登道歉啟事,因為這會影響記者朋友的績效,如果問題不大,真的沒必要為難他們一定得公開更正或道歉,找些雙方都可接受的替代方案和解即可。
如果真有些錯誤報導對公司營運影響的層面太大,除可走自行公開發布聲明更正媒體報導內容的這條路之外,有些媒體朋友在溝通後,還是會願意佛心「協助」爭取刊登「更正啟事」,但不可期待是同等篇幅大小的規格來進行更正,最多可爭取到一個方塊大小、在冷門版面位置的說明啟事,雖然不顯眼,但至少可達到若後續有相關人士質疑,能有個正式、公開的紀錄證明真的是媒體報導錯誤;至於之前已經閱讀且相信前面錯誤報導內容的大眾或消費者,是否看得見更正說明而掃除錯誤認知,這就得公司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了。
這奇怪的環境下真正辛苦的角色,還是被卡在與媒體溝通第一線,為組織把控形象與聲譽的企業及代理商公關人員們,一方面錯誤資訊出現,公關人員當然會即刻聯繫媒體記者進行溝通更正,不過媒體記者對於報導內容被質疑有其不可逾越的紅線,既要顧及記者朋友的面子又得讓他們願意承認錯誤,難度其實比外界想像的高太多,且通常主線記者許多都已有一定資歷,也不太常會異動,公司未來也還是需要仰賴這群記者朋友的友善報導來積累公司聲譽,所以格外小心拿捏「勘誤」的對話分寸是必須的;另一方面,來自公司內部不同部門人員,往往不太熟悉媒體溝通實務的眉眉角角,對媒體的錯誤報導往往容易陷入過於理所當然的思考框架中,所以這類內部的共識聚焦,反而常容易成為阻礙公關人員把握時間把事情處理到圓滿局面的更關鍵節點。
台灣的媒體錯誤報導得不到公開道歉的怪奇現象,短期內被改變的可能性不高,但公關人員還是能有些積極作為試著扭轉這惡性循環,只要不論是身處企業內部或是代理商的公關人員,遇到錯誤新聞報導內容時,別盡是膝射反應式的鄉愿便宜行事,深怕觸怒記者朋友們,在秉持不卑不亢站在事實與真相的基礎上,以尊重媒體記者專業與職責的態度,誠懇地和媒體記者朋友們對話、說明與溝通雙方之間對於報導內容的歧異,儘管不一定都能得到道歉或是善意回應,但是多數記者朋友們都不會讓無足夠事實、舉證邏輯有缺失的臆測報導繼續傳播(除非別有用心),因為這不僅會打壞新聞媒體公信力也會損傷個人信譽,所以不太會讓專業新聞內容淪為與網路留言相同的水平,因此記者朋友們雖受限於媒體組織的運作慣例,現階段較難公開刊登道歉或更正啟事,但多數仍願意共同交流、釐清對於報導的看法和是否真有不妥之處。
台灣新聞傳播產業的窠臼,公關從業人員可以不只是彷若置身事外的嘴巴抱怨但行為沒改變,只要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改變舊習性發揮正面行動的影響力,就有機會累積成促使台灣整體產業怪象開始扭轉變好的契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PReview 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