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讓我們學到,怎樣的表達可以給人感覺幹練又有能力、增加你我意見的份量。
嗨,我是拜倫。
你有沒有過明明很忙,卻必須要聽人發表不知所云言論的經驗?還是你就是那個說話讓人煩躁的人呢?
說話沒有邏輯、沒有重點,會讓自己給人的印象扣分、讓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打上問號。本篇將讓我們學到,怎樣的表達可以給人感覺幹練又有能力、增加你我意見的份量。
你到底想說什麼?
拜倫身為講話沒重點的一員,請大家幫幫忙,每個人都很忙、大家都在為生活、課業、工作焦慮奔波,如果想說的話很重要,還請直接乾脆地說出重點,如果只剩下屁話能講,那行行好,閉上嘴!
浪費別人的時間很缺德的。
你很閒不代表別人沒事做,就像你正忙著什麼的時候,你朋友還來找你喋喋不休,你是不是會超想叫他閉嘴,「Leave me alone」?
很巧的是這樣的人通常也不會看場合、狀況,不會看臉色,要是聽的人比較有禮貌、比較不願意潑人家冷水,完了,他的時間要被這個人消耗掉了;畢竟基於禮貌偶爾要回應人家,稍微分點心我們就沒辦法專心做正事了。
人家可能沒有惡意,他就是這樣講話的,他也真的看不出來別人在忙,這種天然型白目我也不忍心當面苛責。
我相信你也不是這樣的人,但如果你看到這篇文,要不要考慮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就是這種「朋友」?
簡練明快的表達邏輯:金字塔原理
不管我們是不是這種朋友,今天的分享都能讓我們的表達方式進步些;尤其是在工作場合,大家沒心情浪費時間的時候,更可以用這個觀念,效率的講述自己想表達的資訊。
這個觀念就是「金字塔原理」,來自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一個讓人說話有重點的表達架構,簡單有力,能簡練表達意思,不浪費別人時間,做好事、積陰德。
坊間有很多教大家在職場上有效表達的書,不管內容怎麼變形包裝,在我看來其實都是金字塔,甚至有些生活類的對話技巧書也一樣是套用金字塔,果然好的概念本質都一樣。
金字塔原理在說什麼呢?
金字塔原理是形容表達的架構像金字塔一樣,從塔尖到地基,從最高到最低,從最窄到最寬,恰好對應有效表達的順序。
那麼有效表達的順序是什麼呢?
有效表達的順序就是從最重要的結論開始說,然後補充關鍵原因,最後再舉例讓想法被生動理解,從結論到舉例要說的話從少到多;就像金字塔一樣,從頂端窄小的塔尖到底層寬大的地基,分別對應重要性和資訊量。
金字塔原理的主要架構
再說的簡單點,表達包含三步:
1.結論先行
2.原因支撐
3.舉例補充
這就是金字塔原理明快有力表達的基本架構,能夠做到這樣,你已經贏過整個社會至少一個標準差的人數;到這裡,本篇的重點已經結束囉,下課,謝謝你讀到這裡,希望有幫助你的表達更加明快!
金字塔原理的內涵
剩下的同學讓我們繼續裝(笑)。
就我理解,金字塔架構會包含:一個結論、三個論據、跟各別三個左右的補充論證,所以才會叫金字塔原理;從上而下畫成圖,會看到頂端有一個結論,往下一層分個三個論據支撐結論,再各別往下分出三個補充論證,整個圖就像個金字塔。
我覺得可以再簡單些;一般缺乏耐心的環境只要做到前面講的「結論、一個重要原因」就足夠表達不複雜的意見,並不需要堅持三個論據再各三個論證這樣的架構,本來目的就是提高別人理解的效率,用少少的資訊對方就能理解你的結論,那又何必多說?
結論、論據、舉例補充
那麼結論是什麼呢?結論是你的「意思」。
可以是一個要求、一個意見、一個回應、一個呼籲;結論是你要休假、是你認為新團隊會倒、是你解釋為什麼你不能完成某件事,你最終想表達的就是結論。
而論據就是支撐結論的根據,你之所以會這麼說的原因;它可以是真正的理論、模型,也可以是普通原因。
實例補充就是舉具體的例子幫助聽者理解。舉例就是說故事,從故事中理解經驗是從老祖宗用到小祖宗的學習方法,從某個角度來說,表達意見就是讓別人「學習」你的想法,同意嗎?
簡單應用金字塔原理,像「我要吃東西,因為我很餓」就是連補充都不用的句子,僅僅只有一個原因就能清晰表達需要食物的結論。
或者你要同仁快點交出某個資料,你說「今天下午兩點前請給我本季的營運報告,四點要開會,我需要時間整合大家的資料,這次開會將會根據這一季的狀況決定下一季的計劃」這就很清晰地表達了你要大家做什麼,並且有相對堅固的原因支撐。
又或者你認為新團隊會倒,你需要比較詳細的解釋,你說領導層有多頭馬車的問題,舉一兩個例子;團隊目前力推的計畫沒有競爭力,舉一些替代品的例子證明;最後其中講話最大聲的主管你認識,你知道這個人不切實際、有音量、沒智商,但是他掌權了,所以新團隊可能會收。利用理論、推論跟原因以及各別的補充例證來支撐你的結論。
跟沒有架構的表達比起來,依循金字塔原理做表達,你的意見就有分量。
精益求精,技巧升級
在基本的金字塔架構之上,想要再強化表達力度,可以滿足下列條件:
1.重申結論
講完補充原因之後再結論一次,提醒聽者結論是什麼;別小看這一步,再短的訊息都有可能忘記開頭給的結論,結尾離開頭越遠越容易忘記。
好比你要告訴別人怎麼到你家,假設現在沒有導航工具,你清楚知道你住在哪,但對別人來說那就是一串陌生地址,除非對方也熟悉你家附近的環境,不然你形容的就是陌生訊息,聽一次記不住很正常;如果你家位置很複雜要形容很久,聽到最後我想沒有幾個人能清楚記得你家走法。
所以你講完你家地址、形容走法之後,通常需要再提醒一次重點地標及你家明顯特徵來幫助大家記住怎麼找到你家。
2.限制時間
你可以嘗試在一分鐘之內結束表達;這一分鐘,要簡練的完成最少包含結論、關鍵原因的架構,並且被對方理解。
一分鐘,尤其是大家手頭有工作要忙的時候是很長的。如果你正忙的時候你同事硬要打斷你聽他講你不想聽的屁話,十五秒就足夠你翻白眼。
不過這一項要看狀況,情況複雜而重要的時候,可以利用一分鐘引起聽者重視,之後再進行較詳細的補充;又快又清晰的表達絕對是很厲害的,但有些概念就是需要花時間去解釋,不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優秀的書籍跟課程存在呢?
(如果還有其他技巧,歡迎留言讓拜倫跟大家一起學習!)
行善積德從說重點開始
雖然知識有了,但拜倫仍常常辭不達意,偶爾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只是心中有個標準可以參照、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也能意識到身邊的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這次的表達品質。
身為說話沒重點的受害者跟加害人,偶爾碰上一個講話簡練清晰的人,我感覺當下世界都亮了起來,甚至覺得能夠這樣說話的人根本是在行善,他在節省彼此時間、示範什麼叫做幹練,我甚至有種崇拜的感覺盤在胸口。
我想每個方法、概念都要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沒人能看看概念就變成高手;生疏是必然的,練習是必須的,希望大家都能堅持實踐,成為表達高手,行善積德、句句重點。
✩我是拜倫,謝謝你讀到這裡!你/妳有在這篇文章產生什麼想法嗎?
✩努力在下班後實踐耕讀、心得分享與鼓勵行動,拜倫期待你/妳的回應與支持:)
✩如果拜倫的文章有幫助,請不吝給予拍手留言鼓勵,讓拜倫看到漣漪,更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轉發請註明來自《拜倫思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