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故宮...故宮...其實,念這個名字的時候,感覺好怪,似乎好像會接著問,是誰的故宮,之前是誰住在哪裡,是哪個帝王、皇帝、皇上呢?但,不是,它就是一個看起來像是一座宮的博物館,姑且這樣說好了。我想,這應該是每一位在台灣的人,或到台灣的人,都會去的地方,可能還不止一次。而我最常聽到的是,中國國民黨從中國戰敗撤退到台灣,除了帶來了一堆人,還裝了滿坑滿谷的歷史文物精品,所以那座原本位在中國北京叫做故宮的,基本上是個空殼,而中華文化的精粹都在這一座仿的,就在台灣。這樣諸如此類的形容,大概就是我現在唯一的印象吧!
當然,可不要看它這樣舊舊老老的,它背面那座山不知道堆了多少的寶物,記得有人曾經說過-到目前為止,那些東西要全拿出來展示一遍,還真沒有發生過!?好吧!怎樣的盛讚我都覺得還好,但對於一個想要看展的人,不會只是想要看一堆不知為何的『老』東西,更不用說不一定和我有關係,或說還要引發參觀者的興趣,所以【策展 (curation)】很重要。
我最近的一次造訪是為了一個展覽-
航向天方 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印象,必須說要把一個故事說好說滿,確實非常的困難,特別是要一個橫幅跨度如此之巨大的時間範圍,更不用說跨越了廣大的地域空間,因為有了交通工具以及航行,拓展了人類的足跡,更促進了商業與經濟的交流,更在文化的層面有了交集;因此我相信這樣核心,以及藉由故宮先天的龐大收藏,可以串接出許多的故事與篇章,我原本是這樣想的,但是即便這展覽有其架構,但在呈現以及故事的述說,我卻認為只能見到孤單的物件一一的被呈列著!
我相信這也是每每我最大的疑惑,那就是到底要怎樣逛一個博物館,特別是它是一個具有各式各樣意義,或者是具有龐大收藏但苦無良方策展的故宮;而如何能夠進入一個展覽,走進那故事的篇章,我認為更是一個博物館的最大核心教育意義,藉由策展將複雜的人類歷史或文物,帶到現代人的眼前,即便沒有沒有太多可追溯的共同歷史背景,但也能夠去傳達人類社會進步的軌跡。
展覽現場的動線,更是在設計當中掩藏的故事動線,而這一點我相信故宮即便是在這樣一個航向天方的展覽裡,還是表現得非常的勉強,特別是硬體架構的硬傷;更不用說,底下所附新聞報導連結的,另外一個好像更厲害更偉大的展覽,同樣也是這樣的狀況。但,這僅只能夠這樣嗎?我不認為,但我認為在故宮要發生質變,就如同它所呈現出來的懷古風情,以及緬懷無盡的大中華歷史,絕對彌足珍貴,但是顯然不在時代的軸線上,它自成一格,但也孤芳自賞就是了。
我想這也是我鮮少會走來故宮的原因,除了不知道是誰的故宮,還有不知道是誰的歷史與文物之外,我還很常迷路在各種敘述混亂,摸不著頭緒的眼花撩亂當中。或許,即便是坐擁金山銀山般的文化寶藏,無法說出一個街頭巷尾都能夠傳唱的好故事,可能也是白費了這些意外保留在後山的各種物件了。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