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憂鬱症,痊癒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累到不行的話,你需要的不是提神飲料,而是休息。
前情提要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以前憂鬱時的狀態
在發病時,我曾經整整一年待在家,只躺在床上,拒絕任何社交行為,每天只盯著天花板發呆;不太進食,瘦到只剩下39公斤。
我感到無力,不管什麼都引發不了我的興趣;因為覺得自己沒救了,所以也嘗試過自殺、自殘,精神狀況很糟糕,幾乎無法以理性壓制自己的行為,周遭每個人都害怕我。
目前憂鬱的狀態
目前是我近一年來最憂鬱的時期,並非是偶發事件導致,而是長年累月累積下來的壓力,讓我感到身心俱疲。
一樣會感到沒有動力感,癱軟想耍廢,但當我進入這樣的狀態時,自己是會有異狀警覺的,能夠覺察與分析自己的情緒。
比起以前的自暴自棄,遇到低潮時,我更願意敞開心房向他人求助、嘗試各種方法,相信總會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情況好轉。
就算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我也能夠細細挖掘憂鬱背後的隱藏原因,去思考這些因素對我造成的影響,進行「有意識的充電休息」。
我很憂鬱,我能做什麼?
在最近這段期間,我發現自己的情緒警示燈亮起,我開始找了各種方式想轉換我的心情與思考模式,其中包含跑外送、去一般公司上班,都是為了想找到對於生活的熱情與火花。
然而成效不彰,有種越來越疲憊的感覺,卻怎樣也哭不出來,每天進辦公室前我都必須把憂鬱的開關off,變成那個總是笑臉迎人的我。
可是在上個周末,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到了臨界點,有種我一步都走不下去的末日感。
周末諮商時,我很少見的垮著一張臉,心理師對我說:「妳看起來好累。」
是啊,確實好累,然後眼淚的開關終於被打開了。
對我而言在他人面前落淚是很失禮的,於是當下我努力克制自己流淚,回家之後我坐在陽台發呆,痛痛快快哭了一場,突然就好多了。

累到不行的話,找提神飲料不是長久之計,而是適當休息。
不是無止盡躺著耍廢,而是有意識的:「我現在正在休息充電。」
別害怕流淚,適當的宣洩情緒會舒服一些。
就像是宿醉時,與其忍住不吐,倒不如直接痛快地吐一吐舒服得多。
沒有人能夠無時無刻保持樂觀與開朗,關於憂鬱,我也正在學習並且體驗這些情緒。
憂鬱不見得是壞情緒,而是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花時間覺察自己的需要、審視目前的生活。
每一次的低潮期,都是在提醒我們應該休息、生活需要調整,也可能需要他人的幫助,別害怕,我也正陪你一起探索。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若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lounalee1997@gmail.com
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再平庸的人愛看書都會變得閃閃發光(自己講) 最喜歡哲學、人文、文學、行銷等主題。想分享好書給大家,也為自己的閱讀留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外向是一張快速通關券,推進目標實現進度。 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現在我現實生活的朋友們看到我這樣說,一定會說:「屁啦!」 我沒有說謊,事實真的是如此。 直到現在,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總是安靜待在角落,不會主動與他人攀談;我也不喜歡參加社團或學生團體;有了很多朋友,但我不
我想要的不是結束生命,而是結束痛苦。 我今年夏天才會滿24歲,約莫在高中時被診斷有重度憂鬱症。 罹患憂鬱症的元素眾多,這邊就不多花篇幅解釋我的原因,若之後有機會會再另做分享。 曾經住過長庚精神科病房、也持續服用藥物,出院後中間有一段時間我過著平凡的生活,我單純地以為我對
外向是一張快速通關券,推進目標實現進度。 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現在我現實生活的朋友們看到我這樣說,一定會說:「屁啦!」 我沒有說謊,事實真的是如此。 直到現在,在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總是安靜待在角落,不會主動與他人攀談;我也不喜歡參加社團或學生團體;有了很多朋友,但我不
我想要的不是結束生命,而是結束痛苦。 我今年夏天才會滿24歲,約莫在高中時被診斷有重度憂鬱症。 罹患憂鬱症的元素眾多,這邊就不多花篇幅解釋我的原因,若之後有機會會再另做分享。 曾經住過長庚精神科病房、也持續服用藥物,出院後中間有一段時間我過著平凡的生活,我單純地以為我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幾天說,我今年住院住了3次。 結果好像有人以為我快死了。 其實也不好說,說不定真的大限快到了,也不一定啊哇哈哈。 今天按慣例,讓車動一下。 在路上,突然想到,不知不覺之間大家都老了。 這兩、三年, 暑假都幾乎沒有回去山上,去看看舅舅阿姨。 今年是沒辦法,都在治療。 前兩年也
Thumbnail
我的憂鬱症:我會得病原因未知,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病要找上我讓我痛苦,我曾經自殘發到IG上被警告,我當時覺得這世界變得很不一樣,世界變得好黑暗我的心好痛好難過,我原本以為我永遠都是健康的寶寶不會罹患什麼精神疾病,結果這種病硬要找上我,我之前跟父母吵架就有自殘現象,因為我覺得我很受委屈。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內文許多譬喻,請勿誤會。 最近憂鬱症發作,我不想談發作的原因,因為一談是很長的篇幅,在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說一些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病識感,所以我知道我怎麼了,但是我脫離不了那個深淵,我只想休息...我的心已經好累好累,無奈我還是得上班工作賺錢,因為我還要還債、生活;在這有限的空間時間裡
Thumbnail
分享憂鬱症的個人經歷和與藥物治療相關的感受、故事。包含服藥的經驗、睡眠和情緒相關的症狀,以及與憂鬱症共存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常常用的社群軟體Threads上有很多有關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的人發布的文章,在我狀況好時,我真的好想抱抱他們、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剛剛我在平台上搜尋「憂鬱症」,顯示的其中一個個人資訊名叫「憂鬱症戰勝了我」,多麼令人心碎啊⋯⋯ 精神病的苦誰懂呢 我的醫生都不太跟我說明我的病況,所以有很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面對憂鬱症症狀時所做的各種嘗試和調整,並提供建議如何與憂鬱症共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症狀時,嘗試的一些方法和醫療經驗。這包括呼吸練習、就醫過程、療癒瑜珈、健身和快走/散步等不同的方法。作者透過這些方法來舒緩憂鬱症症狀,並分享了自己對這些方法的體會和感受。
Thumbnail
第一次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有什麼問題,大概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年前了。 當時我的工作非常高壓,沒能達成父母的期待也讓我感覺即使回家也只會得到滿滿的罪惡感以及疲憊,所以我經常性地在下班後在外流連,逛街、看書、加班,就是要到睡前才不情願地回家然後洗了澡就躺下,第二天繼續重複這個行程。 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出了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幾天說,我今年住院住了3次。 結果好像有人以為我快死了。 其實也不好說,說不定真的大限快到了,也不一定啊哇哈哈。 今天按慣例,讓車動一下。 在路上,突然想到,不知不覺之間大家都老了。 這兩、三年, 暑假都幾乎沒有回去山上,去看看舅舅阿姨。 今年是沒辦法,都在治療。 前兩年也
Thumbnail
我的憂鬱症:我會得病原因未知,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病要找上我讓我痛苦,我曾經自殘發到IG上被警告,我當時覺得這世界變得很不一樣,世界變得好黑暗我的心好痛好難過,我原本以為我永遠都是健康的寶寶不會罹患什麼精神疾病,結果這種病硬要找上我,我之前跟父母吵架就有自殘現象,因為我覺得我很受委屈。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內文許多譬喻,請勿誤會。 最近憂鬱症發作,我不想談發作的原因,因為一談是很長的篇幅,在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說一些我內心的想法。 我有病識感,所以我知道我怎麼了,但是我脫離不了那個深淵,我只想休息...我的心已經好累好累,無奈我還是得上班工作賺錢,因為我還要還債、生活;在這有限的空間時間裡
Thumbnail
分享憂鬱症的個人經歷和與藥物治療相關的感受、故事。包含服藥的經驗、睡眠和情緒相關的症狀,以及與憂鬱症共存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常常用的社群軟體Threads上有很多有關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的人發布的文章,在我狀況好時,我真的好想抱抱他們、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剛剛我在平台上搜尋「憂鬱症」,顯示的其中一個個人資訊名叫「憂鬱症戰勝了我」,多麼令人心碎啊⋯⋯ 精神病的苦誰懂呢 我的醫生都不太跟我說明我的病況,所以有很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面對憂鬱症症狀時所做的各種嘗試和調整,並提供建議如何與憂鬱症共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面對憂鬱症症狀時,嘗試的一些方法和醫療經驗。這包括呼吸練習、就醫過程、療癒瑜珈、健身和快走/散步等不同的方法。作者透過這些方法來舒緩憂鬱症症狀,並分享了自己對這些方法的體會和感受。
Thumbnail
第一次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有什麼問題,大概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年前了。 當時我的工作非常高壓,沒能達成父母的期待也讓我感覺即使回家也只會得到滿滿的罪惡感以及疲憊,所以我經常性地在下班後在外流連,逛街、看書、加班,就是要到睡前才不情願地回家然後洗了澡就躺下,第二天繼續重複這個行程。 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出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