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憂鬱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休學兩年,延畢一年,大學我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終於畢業。
大一上學期的後半,我迷失自我、迷失方向、靜不下心讀書、逃避期中考試、情緒開始起伏不定,還自己一個人跑去花蓮、宜蘭旅行,試圖找到什麼可以改變的力量。
記得第一次躺在床上卻起不來的時候,我嚇到了。當時早上八點,理應去上英文課,但我人躺在宿舍床上,醒著,可就是「無法」下床,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辦法。也許在那個時候,憂鬱症已經開始悄悄地對我下詛咒。我踏進諮商中心,因為情緒找不到出口,以為只會去一次,沒想到就這樣開啟諮商之路直到畢業。
大一下學期休學,躺在床上無法起身的狀況更常發生,低迷的情緒也更加明顯。大學的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身心狀態慘不忍睹,情緒起伏很大,每次跌落低谷的時間都很長,卻找不到方法爬上去。常常晚上躲在校園黑暗的角落獨自哭泣;常常耗費巨大的力氣逼自己出門上課,卻走沒幾步就沒有力氣;常常在跟老師解釋自己為什麼沒來上課或考試,講到哽咽流淚。即便狀態如此,諮商師卻也沒告訴我是怎麼回事,我常常問自己:我有憂鬱症嗎?
期間曾兩次踏進身心診所,想明確地知道答案。但醫師卻說這是很多大學生常見到的狀態,接著說了很多人生道理給我聽;另一位醫師則說,因為他不知道我長期的狀態,所以沒辦法判斷。因此,還是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憂鬱症。
我還是持續諮商,直到第五年還是第六年(抱歉,印象模糊),狀況來到最糟的時刻。我把自己關在宿舍,沒去上課,沒去打工,沒有社交,每天只出宿舍一次買晚餐,還試圖自殺(默默進行,沒告訴任何人)。諮商師終於忍不住帶著我去看精神科,我自己也覺得是該吃藥的時候了。那位醫師名聲太好,我們等了非常久,輪到我的時候,醫師仍親切向我說明我憂鬱的狀態。後來父母來帶我回家,醫師也囑咐要找大醫院的醫師繼續看診治療。就這樣,憂鬱症之於我算是確定了吧。
回到家鄉,我特別去台大分院看精神科,特別看精神科主任的診。持續且穩定地吃藥後,我的身心狀況穩定很多,也才能把剩下的學業讀完。其實一直不知道醫師為我下的病症是什麼,他也從沒開口說過我的憂鬱症如何如何的話,藥單上也沒診斷名稱。很多年後,我辦了張自然人憑證,可以登入網站看自己看病的記錄,我才看到「重鬱症」三個字出現在螢幕上。喔,原來我的憂鬱症這麼嚴重,是重度呀。
藥物治療對我幫助很大,能量提升,情緒較穩定,還每個月定時回診和醫師聊聊天,討論近期遇到的困難。我進步很多。大學那幾年慘烈的經歷,我付出很多代價,真心認為要是早點就醫看診,穩定吃藥治療,那幾年會好過很多,很多很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120內容數
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二十歲左右發病,現在已經過了十多年。有鑑於社會對精神失序者的不了解,我願與你分享生活點滴、所思所想。你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現在大約一個月到精神科回診一次,藥物其實不需要調整,但回診時都會跟醫師會談,所以四、五年來都保持這個回診頻率。上週回診,進入診間,依慣例醫師先詢問我這個月過得怎麼樣。我嘴角忍住笑意,精神抖擻地說:「蠻好的!」
談到憂鬱症的治療方法,一定會提到藥物治療。事實上,憂鬱症一般依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相對必須的治療方式。但憂鬱症的治療並非吃了藥就會「痊癒」,必須還要輔以其他治療和付出極大的努力,生病的情況才會真正有所轉變。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願意在更早的時候接觸藥物,讓求學的路不必那麼辛苦。 我的憂鬱症始於十年前,但直到第六年的時候才開始藥物治療。前五年持續都有找諮商心理師會談,沒有間斷,但覺得吃藥後才算是治療的開始。
我的憂鬱症從有跡象到現在,時間大約十年。但我一直到第六年才開始服藥,固定去精神科看診,作藥物治療。在頭五年期間,不是沒有拿過藥,而是當時還不想走到這一步,也對用藥沒有正確認知而害怕和拒絕。 當時我還是大學生,有一次在宿舍,念頭不知道轉了什麼,只突然意識到有自己無法控制的衝動、狀態,而我...
我的憂鬱症經藥物治療五、六年,大致上已不會再強烈的發作。經過一番努力,低潮和憂鬱的頻率慢慢減少,從糟糕的狀態復原的速度愈來愈快,總算在這半年間,體會到身心平衡、心情愉快,以及可以像一般人穩定的生活。
現在大約一個月到精神科回診一次,藥物其實不需要調整,但回診時都會跟醫師會談,所以四、五年來都保持這個回診頻率。上週回診,進入診間,依慣例醫師先詢問我這個月過得怎麼樣。我嘴角忍住笑意,精神抖擻地說:「蠻好的!」
談到憂鬱症的治療方法,一定會提到藥物治療。事實上,憂鬱症一般依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相對必須的治療方式。但憂鬱症的治療並非吃了藥就會「痊癒」,必須還要輔以其他治療和付出極大的努力,生病的情況才會真正有所轉變。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願意在更早的時候接觸藥物,讓求學的路不必那麼辛苦。 我的憂鬱症始於十年前,但直到第六年的時候才開始藥物治療。前五年持續都有找諮商心理師會談,沒有間斷,但覺得吃藥後才算是治療的開始。
我的憂鬱症從有跡象到現在,時間大約十年。但我一直到第六年才開始服藥,固定去精神科看診,作藥物治療。在頭五年期間,不是沒有拿過藥,而是當時還不想走到這一步,也對用藥沒有正確認知而害怕和拒絕。 當時我還是大學生,有一次在宿舍,念頭不知道轉了什麼,只突然意識到有自己無法控制的衝動、狀態,而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病識感 大概國中時期吧,時不時的低落情緒、偶爾不自覺的哭泣就伴隨著我。 高中開始會感到呼吸不順、心情不好,我總是認為那是因為學業壓力,雖然當時讓我心情不好的主因是家人,但我不知道怎麼抒發,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前,我也都不覺得我會有憂鬱症,想說沒考上公務員,就去私人公司工作就好,結果一到私人公司上班,結果我他芭樂的,我超級適應不良,平常跟朋友講話都沒問題,跟同事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同事還一堆女生,我XXX,越工作越憂鬱不開心。我工作憂鬱症的主因,我的話是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應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2012年11月,有次去精神科回診,看完診非常沮喪。 當時精神科醫生不能理解,我的時間都花在教會和準備多益考試(為了通過畢業門檻),覺得我的生活沒重心。 他問了我:「妳是真的想做記者嗎?否則怎麼現在沒找個相關工作來做。」 當下我真不知道該説什麼? 的確,這本來就是我過去一直擔心的問題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Thumbnail
我的大學休學經歷,充滿焦慮症和社交障礙的挑戰,以及對教育體系的反思。無論在學校或是生活中,都充滿著種種困難和挑戰,然而這些經歷也讓我更加了解到自己,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有什麼問題,大概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年前了。 當時我的工作非常高壓,沒能達成父母的期待也讓我感覺即使回家也只會得到滿滿的罪惡感以及疲憊,所以我經常性地在下班後在外流連,逛街、看書、加班,就是要到睡前才不情願地回家然後洗了澡就躺下,第二天繼續重複這個行程。 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出了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病識感 大概國中時期吧,時不時的低落情緒、偶爾不自覺的哭泣就伴隨著我。 高中開始會感到呼吸不順、心情不好,我總是認為那是因為學業壓力,雖然當時讓我心情不好的主因是家人,但我不知道怎麼抒發,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
Thumbnail
在大學畢業前,我也都不覺得我會有憂鬱症,想說沒考上公務員,就去私人公司工作就好,結果一到私人公司上班,結果我他芭樂的,我超級適應不良,平常跟朋友講話都沒問題,跟同事一句話都講不出來,同事還一堆女生,我XXX,越工作越憂鬱不開心。我工作憂鬱症的主因,我的話是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應對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2012年11月,有次去精神科回診,看完診非常沮喪。 當時精神科醫生不能理解,我的時間都花在教會和準備多益考試(為了通過畢業門檻),覺得我的生活沒重心。 他問了我:「妳是真的想做記者嗎?否則怎麼現在沒找個相關工作來做。」 當下我真不知道該説什麼? 的確,這本來就是我過去一直擔心的問題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Thumbnail
我的大學休學經歷,充滿焦慮症和社交障礙的挑戰,以及對教育體系的反思。無論在學校或是生活中,都充滿著種種困難和挑戰,然而這些經歷也讓我更加了解到自己,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當我提問:為何您認為我不需要做諮商呢?醫生淡淡地說:因為你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罹患憂鬱症已經4年的大學生,最近感到心情又到了另一個谷底。我的學校有免費諮商輔導的這項政策,所以我決定報名看看。報名完過了沒多久便接到電話,對方是健康中心的諮商師,他說:已成功收到我的預約,會盡快幫我安排時間
Thumbnail
第一次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有什麼問題,大概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年前了。 當時我的工作非常高壓,沒能達成父母的期待也讓我感覺即使回家也只會得到滿滿的罪惡感以及疲憊,所以我經常性地在下班後在外流連,逛街、看書、加班,就是要到睡前才不情願地回家然後洗了澡就躺下,第二天繼續重複這個行程。 為什麼會突然覺得出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