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軒Derek開始了「感知音樂」(Sense Music Studio),我在網上留言兩段:其一、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Making sense is not common. Music Works. Congraduations! (普通常識不普通。有道理也不普通。正正音樂。恭喜!) 其二、感動。知音。快樂。
兩段話都是職業病,作為訓練人,對文字喜歡反覆思量,玩玩文字小遊戲,玩味文字背後的弦外之音。一般理解,會將「感知」作為一組詞語,「音樂」作為另一組。我為「感知音樂」創作了一句口號,就用了不同的停頓位置:為音樂找知音,為知音找音樂。音樂要找知音,因為曲高和寡只可孤芳自賞。為知音找音樂,因為產品和服務可因音樂變得獨特。原來知音和音樂之間,有個古代的淒美故事。原文記於《列子》:『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