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才拜讀完藍偉瑩老師的《提問力》​,閱讀黃國珍老師的《解讀者》跟聆聽他與何榮幸老師​由天下文化直播的【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的精彩內容後,相當有感,也因此有提筆想要記錄下來的動力。​
或許,是同樣身為媒體人的自覺​,或許,是過去困惑現在終於知道自己困惑在哪裡的自由​。
《解讀者》是一本有許多豐富故事跟保留故事脈絡的書​,國珍老師試圖用一種來回叩問的方式​,時而帶領讀者在故事中,​時而跳脫出來意識到自己現在在哪兒​,最後,國珍老師竟然解讀自己的解讀​ (直覺認為,為什麼有這麼虐的作者呢?腦袋都不會打結嗎?)​ ,除了解讀自己這本書的寫作脈絡,也問自己​:「我這樣的解讀,合理嗎?」​

▌成為解讀者,先從提問開始

《解讀者》書中內容精彩,且將解讀的故事脈絡層層堆疊​,像是第56頁蜻蜓的翅膀​,第67頁的富士幼稚園​,第131頁的自行車​,以及第251頁解讀《解讀者》的篇章​,都讓我印象深刻。
​不過,如果真要我說一句亮點金句​,我的想法跟報導者創辦人何榮幸何老師不謀而合​,是在第100頁書中的內容:​
「如何在大家都看得見得資訊中​解讀出真實可行的機會?」
這段真得讓我深有啟發​

▌別人都知道的,就不是我們要知道的​

何榮幸老師在直播中說道​:身為報導者的記者,在做報導調查工作時​,會需要先提出「報題單」(新聞工作時決定要採訪什麼的資料回報單)​,報題單上要載名:​
「你的題目是什麼?」​
「你想採訪誰?」​
「你的故事結構是什麼?」​
「你的題目那邊是新的?」​​
何榮幸老師說:報導者很重視報導的影響力​
因此在有限的人力 (報導者僅有30位記者)跟有限的資源下​,這篇報導要如何可以帶來新的收穫?​那些內容具有新意?跟別的新聞有什麼區隔?是否有挖掘出新的問題?​這就是很重要的考量​。
​國珍老師接著提出一個我很喜歡的好問題:​「像報導者題材廣泛、深度又深​,該如何培養記者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是天生的嗎?」​
何榮幸老師接著回應:「有時候我們常說小孩子很喜歡問問題​,認為提問好像是孩子比較勇敢、比較厲害,​但小孩子問的問題,不見得是帶有問題意識的問題。」​​
何榮幸老師接著說:問題意識是可以訓練的,​讓小孩子透過自己週遭問題的問題意識,​去培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的關鍵是「不要用太抽象的概念、或是太大的問題去談」​,而是要具體從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去聊,引發討論​。
這本《解讀者》就有很多具體的例子,一一示範如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問對問題​,然後一步一步的去找到問題的解方​。​
黃國珍、何榮幸:當《報導者》遇上《解讀者》品學堂直播

▌怎麼看待「報導」跟「解讀」的關係?​

我覺得國珍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很有趣​,感覺上報導者是一種身分,一種工作(職業)​,也可以是一種信仰,一種自我認知​。
​獨立媒體「報導者」​。除了擁有媒體揭露真相的身分外,在自媒體跟民主開放的現代​,更肩負起事實查核、深度調查、釐清真相的角色​。​
21世紀我們雖然擁有爆量、爆炸的資訊​,但大量的資訊也讓訊息碎片化​,因此閱讀素養、媒體識讀、事實查核的目的​,都是在「還原一件事情它原本應該有的完整脈絡跟結構」​,因為擁有許多去脈絡化的零碎知識​,並沒有幫助我們真的理解​。
因此,培養能看見全局跟脈絡性視野的眼睛​,未來才能夠將這解讀資訊的能力,從文本閱讀遷移到面對世界​,成為有閱讀素養的現代公民​。
​而回到上面的問題,何榮幸老師認為​:「報導」需要很強烈的證實它為真​,需要透過方法,像是數位田野調查、資料新聞學等方式證明​。但「解讀」是可以加入個人理解訊息後的價值判斷​。解讀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是帶著怎樣的框架跟有色眼鏡看事情​,「解讀」可以是接納不同觀點對同一事件不同看法跟結果。​

​▌如何從一個閱讀者,變成一個報導者?​

國珍老師最後詢問何老師這個問題​,其實更是問他(何老師)是怎麼走到今天?​他解讀資訊的能力到能夠寫成報導的能力,又是怎麼被建構出來的?​
何榮幸老師果然是資深媒體人​,他的回答真的直扣我心,他說:​「記者可以大量的閱讀跟解讀資訊當然很好​,不過面對專業門檻很高的各類主題​,太多問題不懂、不會,​但也不是只有全都懂、全都會的高知識水平的人​,才有資格解讀或撰寫報導。」​​
何老師深吸了一口氣,緩緩的說:​「記者最重要的工作​,是要能夠找到對的人,​並且把對的人告訴你的真相跟知識​,轉化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能力。」​
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就算我們不是學富五車的專家學者​,我們一樣可以解讀,​甚至透過向對的專家提問​,一層一層挖掘出內容核心​。
這其實真的是自主學習的核心​。自主性,​應該是要把別人給你的答案,當成另外一個問題,​開始去驗證他說的是不是對的,​並且因此想要知道更多,​而不是將對方的回答就當成標準答案複製出去​,也只有這樣,知識的豐富性跟光譜,​才會在你提問跟解讀的過程中​,被逐一的打開來。​

▌如果提問是終身探究的開始​

▌那解讀就是困惑本質的告終​

回到一開始寫的這段話​,經過這一段閱讀,跟聆聽後的思辯後​,讓我不禁又思考​:我這段內容的解讀是否合理?​是困惑本質的告終?亦或是持續探究的開始呢?​​
請容我,想一想再告訴你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現代人來說,要專注不容易,要有正向的專注力?更是難上加難,那怎麼辦?這本由聖路易紅雀隊心智訓練總教練 Jason Selk 和 Ellen Reed 撰寫的正向專注力,將帶你從運動場到職場,善用RSF方法,在60秒內,用尋找解方的正向思考,取代你的負面想法,是實用跟操作練習的書籍,推薦給大家。
從場內到場外​,從選手到人生​;20種力量,20位運動員​,他們就在你我的身旁​,他們那靈動飛躍的身影​,那些付出無數的汗水代價​,不斷挑戰自我夢想的原型​,匯聚成故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我們人生的增肌指南​。 健行出版《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歡迎至各大平台選購。
對現代人來說,要專注不容易,要有正向的專注力?更是難上加難,那怎麼辦?這本由聖路易紅雀隊心智訓練總教練 Jason Selk 和 Ellen Reed 撰寫的正向專注力,將帶你從運動場到職場,善用RSF方法,在60秒內,用尋找解方的正向思考,取代你的負面想法,是實用跟操作練習的書籍,推薦給大家。
從場內到場外​,從選手到人生​;20種力量,20位運動員​,他們就在你我的身旁​,他們那靈動飛躍的身影​,那些付出無數的汗水代價​,不斷挑戰自我夢想的原型​,匯聚成故事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我們人生的增肌指南​。 健行出版《場外人生:運動員送給迷惘的我們20種力量》,歡迎至各大平台選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時隔幾年,又再次翻閱黃國珍老師的書,上一次拜讀作品時,我還只是正要踏進教育界的菜鳥老師。尚不知道閱讀教學的方法,也有許多躊躇,好在從書裡獲得不少啟發,才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出閱讀的泥淖,稍微前進一些皮毛。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李惠貞的書籍《成為企劃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指引作用。藉由閱讀,可以找到方向、肯定目標,以及重新定義問題,從而找到心中真正的答案。文章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企圖心,並提到了作者的其他書籍以及相關書籍推薦。
Thumbnail
聽了某次惠貞老師與他人的對談,分享了一個觀念,做任何事,我們常常花時間著重在怎麼做,而很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Thumbnail
惠貞老師每次新書一出版都會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入手與閱讀,即使當時覺得我的人生似乎與"企劃"沒什麼關係,嗯,果然想得太淺薄了,讀完後我不禁偷偷揶揄自己。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Thumbnail
《精準提問》是洪震宇老師的經典著作,這是一本透過大量的案例與圖表,帶領讀者做到精準提問的實用工具書,對於想在職場或生活中精進提問能力的人來說,是一本很棒的指南。作者分享了閱讀這本書的動機、在工作上運用提問力的經驗,希望透過提升提問力達成的目標以及讀後啟發,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時隔幾年,又再次翻閱黃國珍老師的書,上一次拜讀作品時,我還只是正要踏進教育界的菜鳥老師。尚不知道閱讀教學的方法,也有許多躊躇,好在從書裡獲得不少啟發,才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出閱讀的泥淖,稍微前進一些皮毛。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李惠貞的書籍《成為企劃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和對人生的指引作用。藉由閱讀,可以找到方向、肯定目標,以及重新定義問題,從而找到心中真正的答案。文章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企圖心,並提到了作者的其他書籍以及相關書籍推薦。
Thumbnail
聽了某次惠貞老師與他人的對談,分享了一個觀念,做任何事,我們常常花時間著重在怎麼做,而很少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Thumbnail
惠貞老師每次新書一出版都會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入手與閱讀,即使當時覺得我的人生似乎與"企劃"沒什麼關係,嗯,果然想得太淺薄了,讀完後我不禁偷偷揶揄自己。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有一種疑問,我雖然總說這是為了我自己抒發與整理而寫,卻也不免在意起有多少人看過我的文章,其中又有多少人按愛心呢? 而在我的文章中,我也默默從抒發自己的角度轉變到了也許可以幫助到人的角度,因此我開始整理一些筆記,但,那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開始的舒暢。 會開始寫這篇是因為老師在講述王國維
Thumbnail
《精準提問》是洪震宇老師的經典著作,這是一本透過大量的案例與圖表,帶領讀者做到精準提問的實用工具書,對於想在職場或生活中精進提問能力的人來說,是一本很棒的指南。作者分享了閱讀這本書的動機、在工作上運用提問力的經驗,希望透過提升提問力達成的目標以及讀後啟發,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你覺得台灣人的媒體識讀怎麼樣?」如果我的答案如果亂成一團義大利麵,那我要怎麼回答?基本上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告訴大家說「這是我的回答,不要再問了」,即便我可能會再一年以後再問我自己一次,但基本上這大概是我短期內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了吧。 你?我才沒有要說服你。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