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年終轉職—面試與被面試讓我理解到的事(下)

上篇說到了面試重點包括「聚焦雇主的需求來呈現自己」、「了解應徵職位與自己的契合度」,這篇來談談「QA的準備」及「決定錄取與否的因素」

考題與發問
面試官的問題口袋裡,通常都有固定的必考題,必考題中有些是了解個人性格(但這類題目可能會先由人資進行),多數則是要測驗面試者的專業能力。
這些題目其實可以從幾個地方推敲出來,由小而大來說,最直接可猜題的,是招募資訊上的需求,面試官通常會從想知道面試者有無相關經驗,或是臨場丟一個相關的情境考題詢問你,譬如問你有無舉辦過500人以上的戶外活動?又假如活動時,收到附近居民抱怨噪音,或是場地周遭交通開始堵塞時你會怎麼做?透過這些問題,面試官便會了解你有無中大型活動企劃經驗,以及解決突發狀況的能力。假如你有在履歷中提到與招募要求相應的經驗與專業,這時就可以適時地發揮;相反地,如果這塊剛好是你比較欠缺的資歷,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說謊,因為面試官繼續多丟幾個問題給你,很容易就會識破你有沒有真功夫。
接著,多數人應該都知道面試的基本功課,要對面試單位做一些調研,包括組織型態與架構、營運方向與近況,如果能熟悉該產業會更加分。
這裡要提醒一點,一般來說,大家應徵的單位都是「公司」這類組織型態居多,但如果不是,而是「xx工作室(獨資或合夥)」、財團法人、社團法人、行政法人等,這種與公司型態很不一樣的組織,請務必稍微了解一下該類組織的特性,因為這類單位設立的目的與公司截然不同,在很多事務決策上,必須有其他更重要的考量,所以在思考很多問題的答案時,面試者要把組織型態與目標納入,想想是不是會有不同的答案。
最後,面試官除了把既定會問的題目問完外,也會從面試者的履歷延伸發問,也就是說,面試者應盡量熟記履歷內容,即便是很久以前的經歷,既然都寫了,也就不要「記不太清楚」。
總歸來說,面試官的每個提問,都是一個重點的標示,告訴你這份工作或這個單位想要什麼,面試者可以自問自已的能力與發展願望是否符合。另外,「為何想任職這份工作?」、「為何想離開現在(上份)工作?」、「有什麼問題想詢問的嗎?」也是普世常見的問題,可先準備好。

決定錄取與否的因素
如上篇提到的,一個地方會開缺,通常是為了替補某個離職的人,或是分擔既有的工作份量。且在預算足夠下,才有辦法招募新人。這也是為何「能力」、「薪資」會是錄取與否的重要因素。
關於薪資,如果面試者的預期待遇超出預算很多,那大家自然是無緣。但這並不是說開價越低的面試者,就會在「要求待遇」這欄取得最高分。事實上,稍有規模及制度的單位人資,針對各職缺的薪資,有一定的資歷薪距,再搭配各部門的預算開支,每個面試者該有的薪資本來就不會一樣。也就是說,職缺應該是先看「能力經驗」是否合格,合格後,對應該面試者能力經驗的薪資多少,是否落在預算及面試者的期望以內,決定了會不會進入第二面。
我聽過有些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會說,薪資開的比別人高,就會降低了自己錄取的機會。我認為這只有在那份工作的取代性很強、進入門檻很低,以至於「經驗」幾乎完全無法轉化累積成「薪資」時才會。不然正常來說,絕不會有兩個人的經驗是完全相同,而可以直接用「薪資」開價來比輸贏的情況。
以上我還漏掉了一個難以捉模、隱形的決定因素,就是「感覺偏好」,尤其高階層的面試官,更著重這個因素。我想大家應該也有發現,通常進入二試,即部門主管通過後,就代表個人的經驗能力已受到肯定,之後的面試重點是展現自我的性格與潛力。不過也要看老闆的“慧眼”,到底偏好什麼,有時也是一翻兩瞪眼的事,無法強求的(如生錯月份)。
最後祝福想找尋新工作的各位一切順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讓我知道,我會受到很大的鼓勵,並持續書寫。另外,每篇文章能拍手5次,無需任何支出,但卻可以幫助開放創作的書寫者,將流量回饋給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