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嗑書系列12:大師兄《火來了,快逃》

《火來了,快逃》,是大師兄的繼接體員調整至火葬員後的經歷,也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在一出版,就透過買了線上電子書來看。
整部作品很流暢易讀,大約只花了一個多小時就可以看完。
《火來了,快逃》,大師兄其實還是維持差不多,透過小故事,最後帶出一點人世的無奈,接著用「大師兄」式的文字風格做最終的總結。
我覺得大師兄的經歷之所以特別,在於「死亡」是所有人都會經歷到的事情,但你不會因此「熟能生巧」累積大量經驗。
每個人的經歷都會是「唯一」的那幾次,因此我們透過大師兄的作品,會讓人去反思,到底等我們面對到時,應該是什麼心態
  • 究竟是要講究排場大小,還是只要保持最初的初心就好?
  • 究竟許多場喪禮中的各種爭執,其原因是如何?是從哪一步開始,這群家人們已經走偏了?
  • 我們為小生命嘆息時,是否也會慶幸至少他(她)們不用再經歷其他苦難了?
故事不少,在故事中不同的人可以對應到不同的自己,然後回頭想想,若是我(們)的話,會是怎樣呢?
在最後一章,大師兄寫到,其實自己不過轉職到火葬的工作也不過一年多,有人說,才一年能寫出怎樣的,他不否認,卻也認為,就是因為剛開始,很多初心並沒有變,他想把最初的自己所見所所聞(感動)寫出來。
的確如此,但身為看過前部作品的我而言,在第三部帶給我的「觸動」確實不如以往,有些故事的小結其實概念大多雷同。
要說這樣是作者寫得不好嗎,其實也不太算是,畢竟,不是每個喪禮都有什麼多大的故事、人生哲理可以分享,更多的時候,或許還是屬於平淡無奇的一般過程。
若是硬要腦補,恐怕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火來了,快逃》就有一點這樣的感覺。
平心而論,我想是不夠濃縮,但仍不失為一部好作品。

------ #佳句分享 ------

身為單身漢的我,實在難以想像身為父母,到底要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只是有點疑惑:身為父母,真的有權力帶小孩子來這世界,又有權力帶小孩子離開嗎?我不知道,只能祝他們一路好走,下輩子當一個可以決定自己人生的人吧!
每一具棺材,有著不同的樣式,裝著離去的人們縮小的身軀,也載著親人、朋友們滿滿的思念與祝福,送進火化爐。還沒來火葬場工作之前,我覺得在棺木上花這些心思很浪費。反正都要火化掉,一下子就沒了,弄那麼多花樣幹麼。但,假如有一點點,一點點讓人感受到自己對於逝去的人可以做到更多,其實又有何不可呢?畢竟棺木裡面那緩緩地被推進火化爐的,都是一生中最愛的人呀。
我每次都把蓋子蓋得有點歪,你看見家屬注意到之後,謹慎地把蓋子轉得更正時,那種開心的表情嗎?再加上我的這一句『還好你有看到,這樣往生者會很高興的』,家屬們聽了,又會更開心。就算他們沒注意到,我們在收尾時幫忙喬正,他們也會很感激。
「有時候呀,喪禮上的一些動作,是為了讓家屬可以對往生者多做一些什麼,燒紙錢是,拜飯也是,所有的儀式都是。今天能讓他們最後再為往生者多做一件事情,這樣不好嗎?」
「你怎麼不開口?你開口,我一定幫你呀。大家都在等你開口。你要說出來,才可以解決問題呀。為什麼你要這麼傻?……」 在火葬場,對往生者感慨地說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的親戚──為何對方不說出內心最深處的話? 因為這樣不拖累你們的結果,或許才是最好的結果。
喪禮的目的始終是要撫慰人心的──不管是還在世的,又或者是帶著遺願,幻想活著時那些完成不了的,都需要被撫慰。 學不會放手,就只能這樣任性下去。 有沒有用呢? 我想,應該沒有人知道吧。
其實我也想過留在鄉下陪外婆。但是,這邊的薪水、工作環境,壓垮了活在血淋淋現實中的我。在這裡,我真的看不到未來。 外婆看著從小就愛哭的我又流淚了,笑著對我說:「阿嬤用老人津貼幫你買了兩台電扇,等等給你帶回新家。你大摳呆,最怕熱了。」 我聽了,又忍不住流淚。打開箱子,我眼前突然起霧,忍不住哭了。 電扇箱子裡,有一個六萬塊錢的紅包,上面寫著: 北部生活不容易 恭喜你新居落成 我拿著那個紅包,哭了很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