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讀書心得|行為改變,要從心態的身份認同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曾經想試著培養某個習慣,在一開始三分鐘熱度的積極執行,但最後卻因為懈怠而無疾而終呢?過去總會把這樣的結果,怪罪在自己偷懶、又會因為耍廢而產生罪惡感,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善。

而《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在閱讀的過程中,啟發了我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習慣的養成要從身份認同開始

書中一開始就提到,習慣的養成,實際上你是希望有某個成果,透過持續性的行動養成習慣,其實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希望成為符合有某種身份地位的人。這跟大部分的人思考習慣的步驟剛好相反,通常我們會先從做什麼出發,例如減下 5 公斤、一年內閱讀 30 本書,也許坊間的書籍會進一步教學說明:如何從這個目標開始往下切分,變成每天行動的具體目標。但作者要我們先別急著這麼做,而是先思考,自己「為什麼」想要達成這樣的成果?是希望自己更健康、還是為了參加減重大賽贏得獎金?是希望能夠增加各領域的知識而閱讀、還是為了增加跟朋友互動交流的深度?一旦往下一層思考目標:自己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後達成目標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從由外而內的促使,變成由內而外的自發探求,跟另一本書《找到你的為什麼》中,提到的黃金圈概念非常接近。大多數人思考是由外而內: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有感召力的人則是由內而外: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從由外而內的促使,變成由內而外的自發探求,跟另一本書《找到你的為什麼》中,提到的黃金圈概念非常接近。大多數人思考是由外而內: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有感召力的人則是由內而外: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

比起原本單純從結果是做什麼→過程是怎麼做的基礎去養成習慣,從自身認同,由內而外: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更具有感召自己行動的說服力。

這點提醒了我,比起直接立下目標想要達成某習慣,先往下覺察想達成這個習慣的原因,是因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人的哪些特質吸引我?這樣的人通常如何打理生活或工作?再從中去思考下一步的行動,才更能為了自己的目標,量身打造適合的習慣系統。

行為改變的四步驟

書中將習慣的養成分成四個步驟:提示、慾望、回應、獎賞,並且依照這四個步驟分別解釋如何正面應用養成習慣,以及反面利用戒除壞習慣。

這個方法其實在產品設計或是內容行銷上,也廣泛的利用,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過,在滑 IG 貼文時,會跳出一個「新貼文」的按鈕,產生視覺「提示」,而你會想知道是什麼新內容,這樣的「慾望」讓你產生的點擊的「回應」,然後你也許會看到朋友的近況更新,這個「獎賞」會讓你下一次看到同樣的提示時,也會不自覺的再次點擊,從此往復進而養成習慣,成功贏得使用者的注意力。

如果你正在培養習慣,那麼也許從這個四個面向去思考,目前自己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有哪個環節需要進行調整?又該如何調整讓自己更容易養成習慣?如果是要培養喝水的習慣,那就把水杯放在平常工作的環境裡,增加存在的提示感;如果運動很痛苦,可以試著跟必須做的事情綁在一起,先從不搭電梯改爬樓梯或騎腳踏車上班開始...等等。

習慣的複利效應

複利的應用,通常被拿來說明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卻沒想到習慣的養成上,持續不中斷,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些錯過習慣的日子對你造成的傷害,比成功執行習慣的日子對你的助益更大。假如從一百元開始存,百分之五十的獲利可以讓你擁有一百五十元;但只要再遇到百分之三十三的虧損,就會讓財產跌回到一百元。換句話說,避免百分之三十的損失,其價值等同達到百分之五十的獲利。—《原子習慣》

因為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每次的重複行為,都是在增加自己對於想成為的人的身份認同,更往理想的自己前進。

結語

之前以為原子習慣跟市面上的書一樣,是在教你如何達成一個好的習慣的方法,但內容比我想像的要再更深遠的多,因為方法百百種,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先向內探求。

我想起之前跟同事聊天時的對話:「針對看到的問題,直接想解決方法要更自覺且快速的多;相較之下,要往下一層去思考原因,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困難且需要刻意練習的。」

但如果不透過思考原因,而是一再嘗試不同的方法,卻發現根本沒有在朝目標前進,就像沒有地圖在城市中行走,即使換了不同種交通工具,還是可能離真正的目的地越來越遠。

不需要養成每個人叫你養成的習慣,應該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原子習慣》

不管是基因造成的先天差異、性格上的不同、環境給的先決條件,基於這些現況,找到對自己有利的賽道,去選擇正確的習慣,才可以讓進步變得簡單,減少錯誤或沮喪的心情。

過去我也有過各種不同的習慣,但隨著時間的過去,生活環境、工作方式、作息也跟著調整,自然而然這些習慣也需要汰舊換新,這件事情是正常的,沒有必要因此懊惱或感到罪惡。這本書幫助我回頭去思考,這個階段的自己想要什麼,以這個為出發點去發想達成目標的方式有哪些?如何調整既有的生活樣態?什麼樣的調整方式最適合自己?

他人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我,反之也是一樣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打造最適合自己的習慣系統。


🙌 用一本書的價格交換一位作者的人生觀點吧!

靈感來自於 瓦基的公益計畫,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來增加內容的長尾影響力。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使用此博客來連結MOMO連結Readmo 讀墨連結購買。透過此行銷回購連結購書,你不會有損失,而我會預計將會把這 2% 的回饋統一捐助非營利公益教育團體!希望透過內容分享的方式,累積社會善意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ki 的書適圈
113會員
51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Yuki 的書適圈的其他內容
2023/10/17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2023/10/17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想改變生活、建立新習慣,卻又因各種原因,最終半途而廢?甚至還在習慣失敗後,回頭自我責怪,究竟自己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做不到? 其實,有問題的可能不是你,而是在於你改變習慣的方法和觀念,《原子習慣》會透過歷史案例、系統化教學、實作方法,帶你走入習慣科學的世界,進而改變人生。
Thumbnail
盤據書籍電商及公共圖書館預約排行許久的這本書,終於輪到電子書的借閱,馬上來一探究竟到底是在紅哪一齣的。這麼 最後透過刻意練習好習慣達到精通,另外固定時間進行反省確認,重新回頭檢視是否持續原先的身分認同,降低身分喪失造成的影響,讓身分認同多元化發展,以便不斷的累積好習慣的複利。
Thumbnail
盤據書籍電商及公共圖書館預約排行許久的這本書,終於輪到電子書的借閱,馬上來一探究竟到底是在紅哪一齣的。這麼 最後透過刻意練習好習慣達到精通,另外固定時間進行反省確認,重新回頭檢視是否持續原先的身分認同,降低身分喪失造成的影響,讓身分認同多元化發展,以便不斷的累積好習慣的複利。
Thumbnail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只要持續小小的改變,複利效應會讓我們累積出巨大的成果 維持是養成習慣的重點,當我們能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就能夠保持有效且良好的習慣,最終,我們就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humbnail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只要持續小小的改變,複利效應會讓我們累積出巨大的成果 維持是養成習慣的重點,當我們能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就能夠保持有效且良好的習慣,最終,我們就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先說結論,這一本書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看、最有價值的書,本書策略是以「習慣」的腦科學、心理學背景出發,在不悖逆人類「本性」的情況下建構出的方法。結合好所習慣與壞習慣對比的實驗,令人深深吸引想要讀下去與原來我就是這樣被習慣控制而不知的讚嘆。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也很容易低估每天都做些小改善的
Thumbnail
【原子習慣】 讀完之後,我對於習慣的形成與如何建立好習慣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原子習慣】 讀完之後,我對於習慣的形成與如何建立好習慣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