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二)義利之別

    講到人格的價值與尊嚴,這就牽涉到公義與私利。而談到「義」,大家也會想起「捨生取義」這句話。
    孟子說: 生存是我所欲求的,可是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我不會苟且偷生。 死亡是我所憎惡的,可是有比死亡更憎惡的,我不會逃避禍患。
    由此可見,人有時是不會貪生怕死的,自覺心會飭令他「雖千萬人,吾往矣」。捨生取義,是作為人的價值取向,也是時代的良知啊!
    有人會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實,這句話歷來都解釋錯了,哪個「為」,國音wéi,粵音圍,即作為,做的意思。例如:為官,即做官。全句解作:
    人如果不作為自己本身人之所以為人,老天爺都會誅滅你的。也就是說,人若失去人的本性,老天爺也不會放過你啊!
    要取義,難道不能求利嗎? 《孟子•梁惠王上1》有一段很著名的記載,茲以白話意譯如下:
    孟子去見梁惠王。 梁惠王問:老先生,您不涉千里長途來到這裡,也該有什麼妙計,能使我魏國得利吧?
    孟子答道:王何必講利呢?除了利,還有仁義。試想想,若大王一心講利,那麼,大夫也講利,老百姓更講利。如此一來,上上下下交相逐利,結果人心冷漠疏離,互不關愛,生命就散落無根,最後社會撕裂,甚至弒君奪位!如果大王主張行仁義;那麼,大夫不敢不講仁義,而老百姓自然民心歸向,那才是大利啊!
    從這段對話得知,義利之別,不但是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也是為國的治道觀,更是文化的倫理觀啊!
    各位,當你見工的時候,老闆問: 如何能替公司多賺錢? 如何能把哪家競爭的對手趕盡殺絕?
    你會怎樣回答呀?
    老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那就請你回家等電話啦!
    如果你不肯埋沒良知,而沒有按照老闆私底下的指示,去做違仁棄義的事,因而被解僱,你甘心嗎?
    (寫於2021年1月11日) 下一講:王霸之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