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式在網路發表文章至今應該也要邁入第四年。這四年來,我的文章從沒沒無聞到逐漸有人看,再到開始有留言與轉貼文章連結的評論,對我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既然有回饋,就表示你的文字確實有被送到預期之外的讀者面前,並能夠激起思辨。
當然了,評論既有稱讚自然也會有批評。過去這段時間,我其實讀過不少批評我的內容,更甚者會直接指責我的意圖扭曲或思想有問題──起初肯定會受到驚嚇,但隨著寫作的時間一久,便能逐漸體會到「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因此在這篇文章,我要與大家談論面對批評該抱持什麼心態面對,以及我們究竟該不該「自我審查」。
讀者與文字的連結模式存在謬誤嗎?
當我們今天寫出一篇「臺灣奇幻創作」試圖探討前途的文章、想從話題去尋找相關可能性時,讀者卻將你的文章讀作是想崩解傳統、冒犯傳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會認為到底是作者自己寫得不夠周詳,還是讀者誤解你的意思?
答案是:都有可能。
前者的狀況,問題通常出在作者對探討題目了解不足。他未必是經過相關訓練或者該領域的參與者、也缺乏田野調查,便以自身的觀點寫文章下定論──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遇上該領域的成熟讀者自然會招來質疑,而且質疑通常是合理的。因為相關題目通常會抓住該領域讀者的注意力,使其有意願閱讀;可當他們發現文中存在盲點與錯誤,他們自然會依據自己的經驗給予批評或意見。
後者的狀況則會比較有趣一些。
首先必須理解,我們是作者,我們無法控制讀者。也因此,讀者會如何理解你的文字,都是不可控的。
就如前所言,我們的讀者通常來自各種領域。所謂領域聽起來好像很學術,但不光是學識背景,家庭、人生、成長、職業、地位、環境等諸多因素,都是所謂「領域」的一環;也就是說,我們將會面對來自各式各樣不同出身的讀者。讀者們的背景,以及他們在日常生活觸及的事物、現實體驗,都將會促成獨有的價值觀。這份價值觀,便會形成他們理解文章時所會延伸的思緒與感受。
有這項基礎認識後我們就可以明白,當我們探討的題目被送到讀者面前,讀者自然而然會依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字所表達的意涵;而當內容陳述越深入複雜、越需要知識脈絡來支撐,甚至是用詞語意使讀者另有理解(然而理解的方向未必正確),讀者的感受也會產生落差。在這階段,你會發現有些讀者能夠給予期望的回饋,有些則不行;反過來說,當內容越是破碎、欠缺考證,那麼讀者便越容易抓出破綻。這就回到前者的狀況,不做多述。
乍聽之下這應該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事實上,初次進入寫作、或者即便是已經寫作一段時間的寫作者,都未必能夠想通這個道理。也因此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作者會因為讀者「曲解」自己的意思,氣急敗壞的與讀者吵了起來;但實際觀察兩方的辯論內容時,便會發現他們完全在雞同鴨講,這更顯示雙方在認知上有嚴重落差,卻欠缺便於理解的有效溝通手段。
所以如果要問讀者與文字的連結模式存在謬誤嗎?這很難說。因為讀者將會如何解讀文字都是不可控的。
面對批評該抱持什麼心態面對?
既然讀者會如何解讀是不可控的,那麼很顯然作為作者,我們只能接受了?
這點,你自己決定。
究竟面對批評該抱持什麼心態面對呢?我看過網路作家各自會採取不同的處理手段。有些人會主動回應這些質疑,頻繁說明;有些人採取冷處理。不回不看不聽,反正聽得懂的人懂就好;有些人則會把質疑彙整成文章回答,再賺一波點閱追蹤。
三種方法都不錯,沒有說哪種應對方式是最好的。因此,自己決定就好。
如果要我細分三種方法有什麼優劣之處的話:
- 主動回應
主動回應絕對是積極溝通的絕佳手段。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主動回應的目的其實不再於說服「特定讀者」;而是透過表達看法,讓「圍觀讀者」進一步理解你的想法。畢竟有些時候,文章形式所能表達的範圍是有限的;文章的撰寫其實也存在某種特定的規則邏輯。除了便於作者發揮敘事技術,同時也讓讀者的閱讀體驗能夠順暢有致──為了達到此目的,作者不得不割捨關係緊密的子題目,以避免文章存在過多的雜質、影響內容品質;而這些子題目的延伸,通常就是在讀者回饋能夠補充的部分。 然而主動回應有時會耗費大把心力在回應一個「你早就在文章內說明過的東西」;也就是說,它會浪費非常多時間與精神讓你去處理一件本該不需要處理的問題。甚至會影響你從事其它工作的進度,因此如何拿捏回應比例、適可而止,得由自己視情況判斷。
- 冷處理
為了避免涉入無謂的糾結與紛擾,冷處理便是另一種選擇。冷處理的好處就在於無視即可,你可以專心繼續寫下一篇創作,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冷處理卻可能讓你錯失檢視自身盲點、為自己辯護的機會。 當然,冷處理的使用是需要依狀況而定。有些時候,你會碰到從頭到尾都在發表高見、目中無人的讀者。這類人並不是要與你對話,而是想「教育」你;很不幸的,我當過這種人,至今身邊也有這種朋友。因此我非常清楚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冷處理。
- 彙整寫文
彙整寫文其實結合了上述兩點的好處;一來你能透過檢視讀者問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激發思考動力;二來你無須直接面對讀者,而是以間接手段去回應質疑。如此你不需要守在螢幕前你一言我一語的來回交流,以文章形式呈現,將有更多時間餘裕去拓展思考方向,使回應內容更為完整。 彙整寫文另一項好處就是逼迫自己寫作。這點無庸置疑,絕對利大於弊。對於新手來說,也是增加練習量、鍛鍊寫作思緒的好方法。
以上三種方法提供各位參考。當然,不論採取何種方法,仍取決於你自身的寫作動機與精神方面是否能夠接受;假設你渴望從回應中學習成長,那麼積極的直面應對與觀察會很有幫助;假設你只是想寫自己爽的,別人怎麼想與我無關,那也不錯。
寫作者該自我審查嗎?
一般而言我們之所以會自我審查,不外乎是對外在評價感到恐懼。我們直覺認定某種措辭或探討某類議題將會帶來不太友善的回應──這種恐懼情緒內包含了諸多訊號,像是察覺到自身的思寫能力不夠細膩、自信不足;對題目相關領域認識不足;文字品質不如其它老練作者;政治不正確;害怕被誤解,不喜歡被挑戰的感覺......等等。
但其實,只要意識到自己忌憚於何種因素,自我審查的解方往往呼之欲出。好處自然在於檢視自己的弱點,然後想辦法藉由外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當你越能有條有序道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每一段話都充滿不確定性,那麼對文字的自信心自然會提升。
就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自我審查。雖說我很同意只要你精神方面無法承受,那避談部分話題、斟酌用字是沒問題的;但我要提醒的是,過度的檢討與預設風險,有時會讓人綁手綁腳,導致什麼都寫不下去,進而放棄寫作。
當然,說得容易做得難。對經驗老道的作者而言,要做到我提及的方法都不是難事;但對新手作家來說,由於在寫作領域各方面都充滿不確定,心裡總是會謀求「正確解答」,也因此停滯不前的情況也非常頻繁。
這種時候,我會認為新手作家應該嘗試檢視自己的寫作態度,而不是自我審查:你是抱持何種心態寫作呢?如果你期望靠寫作成名、寫作變現,那麼對文字的要求自然得提高;有些挑戰與批評是你必然要承受的。因為在某個未來,你的觀點將有可能影響到數百、數千人。賺錢有道,成名有自。你必須意識到自己的野心與目的是具備高度影響力,也因此需要謹慎以待。
對於這類作者,我在過去的「談寫作」系列還有很多建議。也歡迎你們讀一讀「村長不聊」。在村長不聊,我談過許多創作者心態,與可能要面臨的困境。這些經驗都能幫助你們確立寫作目標,鞏固心態。
說穿了,寫文給別人看其實就是在發表意見。所以面對批評往往是無可避免的事。
新手剛開始起步一定會有點不適應甚至怯步。只是身為外人,我不可能給予絕對的回覆,告訴你會被批評的問題到底出在誰身上、或者如何處理才是最好的,因為這都得依靠自身經驗累積來慢慢發覺。
因此不論是批評也好,自我審查也好,我不會鼓勵你永遠都要直接面對或是裝死沒看到。但嘗試保持自省與學習的心態,至少是不會出錯的。
寫作有時候就跟人生一樣,我們都是在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