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Becoming a Person終章✨The Behavioral Science and The Person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On Becoming a Person的最終章討論了行為科學與人的議題。
這本書完成的時間在1961年,此時Rogers已經提出了行為科學的力量與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例如 :
⭐我們該如何運用這種新科學的力量 ?
⭐在這等美麗新世界中,人究竟會變成甚麼樣子 ?
⭐誰會持有運用這些新知識的權利 ?
⭐運用這種新知識之時,究竟會把世界帶到甚麼樣的目標 ? 甚麼樣的終極價值 ?
在現今看來,這些議題一點都不像是上個世紀提出的,每個都相當切身且重要。
對照今日世界行為科學的發展,有部分還真的讓20世紀的Rogers給預見了。
現代科技和資訊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諸多便利,
但是無所不在的大數據、互聯網、媒體.....
在某方面而言,若不當運用行為科學,更容易去操控人們的生活。
那麼,人們能擺脫制約和操控,保有自由人的身分嗎 ?
在On Becoming a Person的最後一頁Rogers的看法是這樣的 :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 : 我堅信,假若少了個人的價值抉擇,或缺少了我們所欲達成的目標,那麼科學不可能自行誕生。而我們所選的這些價值永遠在科學能運作的世界之外;我們選的目標,欲達成的目的,一定永遠落在科學的努力之外。
💝對我而言,此中饒富鼓舞的意義,因為那等於說,人既然有主觀抉擇的能力,那麼,他就能夠永遠存在於他的科學世界之外、科學工作之前。
💝除非我們的選擇是放棄主觀抉擇的能力,否則我們將永遠保有自由人的身分,而不會變成自己建造的行為科學之操控對象。
在數位時代下On Becoming a Person,更需要了解何謂行為科學,這些知識和工具不只是少數人能了解,而應該是大眾都可以了解和擁有的。
若了解行為科學如何透過網路、媒體等方式影響人的行為,就能知道身為一個人該如何面對,而終於能成為一個自由而能負責,發展潛能往美好人生前進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63內容數
    Muse Gard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se Garden🌿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美好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 它是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The good life is a process, not a state of being. It is a direction not a destination. --Carl R. Rogers
    此篇章中探討了🌱如何成為一個真實的自我🌱個人追求的意義🌱生命的目的何在....等等的大哉問。Rogers經由各種經驗和思辨所得到的生命目標,非常非常的單純,就是「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另外也探討了一些具有創見的人,如何經歷這樣的內在成長和改變的過程,而引領了科學、藝術新領域。⭐
    我所關切的是, 當一個人得以自由時, 他會朝向什麼樣的生命和目標往前奔去。 💗出自<On Becoming a Person>--Carl R. Rogers💗
    Talent 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才能 當Talent跟Practice的成果展現之後 那麼才能就會變得kilakila 這種閃耀是會變成恆星的光 而不是一閃即逝的彗星
    🌿所謂的美好人生,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狀態; 它是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 The good life is a process, not a state of being. It is a direction not a destination. --Carl R. Rogers
    此篇章中探討了🌱如何成為一個真實的自我🌱個人追求的意義🌱生命的目的何在....等等的大哉問。Rogers經由各種經驗和思辨所得到的生命目標,非常非常的單純,就是「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另外也探討了一些具有創見的人,如何經歷這樣的內在成長和改變的過程,而引領了科學、藝術新領域。⭐
    我所關切的是, 當一個人得以自由時, 他會朝向什麼樣的生命和目標往前奔去。 💗出自<On Becoming a Person>--Carl R. Rogers💗
    Talent 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才能 當Talent跟Practice的成果展現之後 那麼才能就會變得kilakila 這種閃耀是會變成恆星的光 而不是一閃即逝的彗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後,用一句話來分享心得:改變始於覺察.成就始於行動。 我們的人生是由一連串選擇、行動的結果,這本書讓我看到多數人想要的人生自由也是選擇自由。​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人本主義大師Carl Rogers的著作《成為一個人》,這本書主要分享他當治療師的經驗及對人的觀察。在眾多心理學派中,人本主義的觀點我蠻有共鳴,因為它強調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以及無論外在表現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價值,是一個對人性持正向態度的學派。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George Kelly的個人建構理論,強調個體在生活中扮演科學家的角色,不斷試驗與修正認知,以預測與控制未來。Kelly的理論與歷史決定論相對立,主張人的行為不僅受過去經驗影響,而是由現下的動機推動。文章分享了此理論對作者自我探索的啟發,並鼓勵讀者主動改變現狀,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導權。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Thumbnail
    讀完這本書後,用一句話來分享心得:改變始於覺察.成就始於行動。 我們的人生是由一連串選擇、行動的結果,這本書讓我看到多數人想要的人生自由也是選擇自由。​
    Thumbnail
    前陣子閱讀人本主義大師Carl Rogers的著作《成為一個人》,這本書主要分享他當治療師的經驗及對人的觀察。在眾多心理學派中,人本主義的觀點我蠻有共鳴,因為它強調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以及無論外在表現如何,每個人都擁有價值,是一個對人性持正向態度的學派。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George Kelly的個人建構理論,強調個體在生活中扮演科學家的角色,不斷試驗與修正認知,以預測與控制未來。Kelly的理論與歷史決定論相對立,主張人的行為不僅受過去經驗影響,而是由現下的動機推動。文章分享了此理論對作者自我探索的啟發,並鼓勵讀者主動改變現狀,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導權。
      啟蒙時代一方面是這種「全人典範」的高峰,也幾乎是它終結的時候。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方面形構出了一種現代人的主體性,卻同時剝除了過往支撐人們活下去的前現代意義與願景。我們的世界逐漸變得「數值清晰」,文明的保守性取代了冒險的樂趣。人類的專業知識總額得到指數性的積累,卻更加侷限在自己的圈圈。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Thumbnail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