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當生勝果②,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豎,樹已枯死,都無生理。《百喻經》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③,能生勝果。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返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如是。《百喻經》
注釋:
①斫:ㄓㄨㄛˊ,砍、斬。
②當生勝果:他本為“常生好果”。當以“常生好果”為宜。後段喻文中有勝果,此勝果指果實而言,後段勝果是指修持所證之果位而言。
勝果,指世俗中的美好果實,亦指圓滿的涅槃境界。 涅槃,ㄋㄧㄝˋ ㄆㄢˊ,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於如來。」也作「寂滅」、「圓寂」。
語:告訴
汝:你
不:ㄈㄡˇ,同「否」,表示疑問、未定。
即:立刻
望:期望
徒:平白
豎:把樹直立栽種回去。
生理:生存的契機。
③持戒樹:持戒為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持戒即護持戒法之意,即受持佛所制之戒律而不觸犯。樹,根本之意。持戒樹乃喻信受戒律,能助善業增長。
王語「之」言:客人,代詞
此「之」樹上將生美果:強調或補足語氣,助詞
雖欲食「之」:美果,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