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芽兒.美編.我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羅吟軒(苗栗/台灣百合工作室)
在接《青芽兒》美編前,我對農業是不了解的。不過,看了幾期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從2004年第8期接下了這個工作。只是沒想到,這一合作竟然就是十多年,2021年《青芽兒》邁入了第100期!因為要出版專刊,整理了這些年《青芽兒》封面、文章,會有一種,啊~原來我們做過這些耶~~
要說《青芽兒》對我的影響是什麼?
就一個接案美編來說,我很幸運,遇到一個相信、並看到美編用心的主編阿偉,他放手讓我做覺得最適合的版面。有幾次,我無法決定封面要用哪張圖或搭哪個顏色,試了不同封面e-mail給阿偉看。本來是希望他選一個的,可是,他通常會說說他的看法,然後加一句:「但最後由你決定。」就因為這樣,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阿偉問我《青芽兒》要不要繼續出刊時?我都會回答:「只要你決定繼續編,我就繼續美編。」然後,繼續每次認真讀文章,努力設計版面;甚至出門在外看到菜園、果園、稻田一定拍一下照,因為,有時《青芽兒》文章或封面會需要呀!
另一個《青芽兒》對我的影響,就是每次美編時我都會讀文章,所以,每次編完都覺得學到很多;不管是彭明輝老師對台灣糧食自主率的憂心,還是大家對農業農村的想法,都深深影響了我對採購食材的想法。基本上,身為一個媽媽,一個家中掌廚者,我以“吃當季、吃在地”為主,所以,可以買到台灣生產的食材,會盡量買台灣產的。住到鄉間後,也發現蔬菜、水果的生產季節好明顯。夏天幾乎都是小黃瓜、絲瓜、蒲瓜、地瓜葉,冬天是蘿蔔、高麗菜。附近生產的水果,夏天是寄接梨,然後有一點芭蕉、火龍果;秋天有柚子、柿子,冬天則是桶柑及各種橘子。所以,我幾乎不買進口水果。另外,有時到超市採購,常會在貨架上來回評估才下手;像是花生醬,我會選標註花生是台灣生產的。這些點滴,就在我的生活中默默進行著。
每個人都有自己和《青芽兒》和農業的故事。我和《青芽兒》大概就會這樣,一路繼續相伴下去吧~▌
▲美編吟軒的工作桌及書架上整排的《青芽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25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本定期發行的雜誌承載著新知識、看的方法和當下社會的需求。屬於那個年代的雜誌,反映著社會,也映照著時人的心。雜誌或許不見得是長久發行,但卻留下幽微的影響和改變的引子。
《青芽兒》目前已出刊100期。歡喜的是,每期都是在作者、讀者的熱心呵護與支持下協力完成,這光是靠一、兩人之力絕對無法做到的。至於失笑,則因它原是“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成立時的“配角”,結果到目前,主角反而退到一旁,配角移到中心位置。《青芽兒》刊物因一年/一輪意外的持續出刊,反而開創起自己獨特的身份。
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本定期發行的雜誌承載著新知識、看的方法和當下社會的需求。屬於那個年代的雜誌,反映著社會,也映照著時人的心。雜誌或許不見得是長久發行,但卻留下幽微的影響和改變的引子。
《青芽兒》目前已出刊100期。歡喜的是,每期都是在作者、讀者的熱心呵護與支持下協力完成,這光是靠一、兩人之力絕對無法做到的。至於失笑,則因它原是“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成立時的“配角”,結果到目前,主角反而退到一旁,配角移到中心位置。《青芽兒》刊物因一年/一輪意外的持續出刊,反而開創起自己獨特的身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和歌山縣南部町的三週生活,沒有任何預想,無比精彩。 梅園的工作之餘還經歷了些什麼事呢?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撰文︱陳曉茹 (樂農匯蔬食餐廳&手作教室主理人/ DFA 國際認證花藝師 目前持續進修歐式花藝進階課程) --- 從小就是綠盲的我 因緣際會從多肉植物開始 走到園藝治療~ 實際不喜浪費的我 卻始終對浪漫的鮮花拒於門外……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霉女獲得一株桃金孃;在養她過程中,碰巧培養出耐旱技能的小故事~ 領苗小孩過程:林務局近年3月植樹月,在全台灣各縣市都有贈苗的活動,每個場次發放的苗種類和數量等等有所不同...剛領苗時,原本附贈的盆栽狀態,是非常簡陋、有點青苔和髒亂的臨時性容器;因此霉女替它更換了新盆栽、並放淺盤。...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啊...我不要再投胎了啦,然後蹦的一聲,我又出來了。   我們家有兩個小孩,我妹妹和我,家裡種植果樹,我很喜歡跟著妹妹在果樹間穿梭,玩捉迷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和歌山縣南部町的三週生活,沒有任何預想,無比精彩。 梅園的工作之餘還經歷了些什麼事呢?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撰文︱陳曉茹 (樂農匯蔬食餐廳&手作教室主理人/ DFA 國際認證花藝師 目前持續進修歐式花藝進階課程) --- 從小就是綠盲的我 因緣際會從多肉植物開始 走到園藝治療~ 實際不喜浪費的我 卻始終對浪漫的鮮花拒於門外……
Thumbnail
第一次讀到林佳樺的散文是在聯合報繽紛版, 寫她童年和外婆在菜園摘九層塔種蔥,在院子曬藥草, 文字散發出猶如懷舊戲劇六零年代的氛圍。 拿到《當時小明月》這本書,讀到文案介紹, 作者林佳樺生長於宜蘭,四歲時因父親患病,家中三姊弟, 只有排行第二的她離開原生家庭,被送往宜蘭三星大洲村的外公外婆家
Thumbnail
玉米,在我們家似乎和其他的青菜有著不同的特殊地位。青菜負責提供營養、維持日常所需,而玉米則是用甜甜的香氣、QQ的口感擄獲大家的味蕾,為生活增添幸福的感覺。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最適合下午放學回到家肚子咕嚕咕嚕叫的小朋友。因此每年春夏之際,一聲「阿媽種玉米給你吃!」或許就是我家阿媽疼孫的方式吧。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霉女獲得一株桃金孃;在養她過程中,碰巧培養出耐旱技能的小故事~ 領苗小孩過程:林務局近年3月植樹月,在全台灣各縣市都有贈苗的活動,每個場次發放的苗種類和數量等等有所不同...剛領苗時,原本附贈的盆栽狀態,是非常簡陋、有點青苔和髒亂的臨時性容器;因此霉女替它更換了新盆栽、並放淺盤。...
Thumbnail
我是2015年底移居台東後,才開始認識植物的。之前,只是個書呆子,沒種過植物。現在,很意外的成了農婦,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農場上摸泥土、種植物。真是好大的轉變!雖是務農新手,但八年來摸過數十種植物,倒也學到一些心得,也深深迷上種植的樂趣和成就感。泥土和植物,真是上帝美好的創造物
Thumbnail
  啊...我不要再投胎了啦,然後蹦的一聲,我又出來了。   我們家有兩個小孩,我妹妹和我,家裡種植果樹,我很喜歡跟著妹妹在果樹間穿梭,玩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