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靈感】第二宇宙,由你定義!

靈感

註釋
靈感,是那個越是把捉,越會從指縫間溜走的東西。它有點像是馬賽爾意義下的「魅力」:魅力是一個人之所「是」,是從這個人真實的樣貌中,洩漏出去的一點氣氛。靈感,也是一樣。

創作說明
「靈感」從腦袋中一閃而過,很容易忘記。也不知道它從哪裡來。但是,一旦我們想起,或是「靈感」再度在我們的腦海中產生交會,我們的生命就會改變嗎?
我的答案是:也會,也不會。
這就讓我想起,最近有一個人反覆的、令人感到厭倦的強調「感受」的重要;說:只有他有「感受」到的東西,對他才有意義,他才會去做;否則,他就不做。但是,這樣的說法在我看來,只是不成熟的推託之詞。
我不敢說所有的經驗都是這樣,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如此:如果沒有過一點基本的「接觸」或「參與」,就不會有感覺。譬如說: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的人,不會喜歡彈鋼琴;對於一個我們不曾以任何方式接觸過、認識過的人,我們也很難用愛情來喜歡他等等。可是,我們的世界是很複雜、多變的,並不是我們在表面上所看到的一切,就是那個人優點和缺點的全部。事物也是如此。鋼琴、程式碼、物理,都須要我們已經先稍微了解了它們裡面的結構,才可能欣賞它們,在其中感受到樂趣。
講到這裡,或許我們可以用一個比較無趣、但是也比較熟悉的字眼,來取代「參與」;那就是「學習」。學習,聽起來雖然讓人皺了皺眉頭,不是很舒服。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說得好聽一點:「學習」就是讓我們持續的接觸一件事情,讓我們有可能更深入的參與它,更能夠欣賞它的優點、感受到它的有趣之處。
當一個人說:我不想學習,我只想學習我已經有「感受」到的東西;但是,我不須要去在乎它的其他方面、我沒有感受到的方面是如何。那麼,在我聽來,他說的意思也就是:除非是我從表面上,已經能欣賞、領略的東西,我不願意深入接觸任何事物。而且,對於那些我已經欣賞的東西,我也只想擷取它讓我感興趣的地方,它在我的眼裡,只是一個能刺激我和引發我反應的東西,我不須要去了解它是什麼。
我會覺得,這樣的想法總是阻礙著他,讓他從來無法真正的碰觸他人、世界、和任何事物的深度。
講了這麼多日常瑣事,最後讓我們回到「靈感」吧。靈感,是自由的。但是,它也和我所碰觸的事物的深度、和我堅持參與它們的這個承諾,是一體的。也許有天降的靈感;但是,天降的靈感也需要我們的守護和守候,才有可能彰顯。
圖片來自Unsplash,由Yuri Efremov提供,特此致謝
圖片來自Unsplash,由Yuri Efremov提供,特此致謝

鑄造者署名
傅元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