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禪林寶訓》卷二 108

2014.12.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圓悟①曰:
「衲子雖有見道之資。若不深蓄厚養,發用必峻暴。
非特無補教門,將恐有招禍辱。」
《與文主簿》
【注釋】
① 圓悟:北宋・圓悟克勤禪師,字無著彭州崇寧(今四川省崇寧縣)人。俗姓。幼時投妙寂院自省禪師出家,剃髮受具後,從文照圓明敏行禪師學經論。復謁真覺勝玉泉承皓金鑾信真如慕哲黃龍祖心東林常總白雲守端等禪師。後至舒州太平寺,參五祖法演禪師而嗣其法。與佛鑒慧勤佛眼清遠被譽為叢林三傑。師甚受成都太守郭知章、宰相張商英張浚、樞密鄧子常等人的推崇。北宋政和年間,獲徽宗賜紫衣及「佛果禪師」號。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月,又蒙高宗賜號「圓悟禪師」。嘗居成都六祖寺(後改為昭覺寺)、潭州湖南省道林寺灃州湖南省灃縣夾山金陵蔣山太平興國寺汴京天甯萬壽寺潤州江蘇省金山龍游寺南康郡江西省雲居山真如禪院諸刹,大振法道。其間在夾山之碧岩,撰雪竇重顯之頌古百則的著語,編成《碧岩錄》十卷。南宋紹興五年(1135)八月示寂,年七十三,諡號「真覺禪師」。弟子有大慧宗杲禪師虎丘紹隆禪師等人,著作除《碧岩錄》外,尚有《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二十卷、《佛果擊節錄》二卷、《圓悟禪師心要》二卷。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圓悟克勤禪師說:
「學道的人即使具有見道的資質,如果沒有相當深厚的涵養工夫,隨意就讓他出來發揮作用,其所作所為必帶有險峻暴戾之氣。這不但對教門沒有補益,恐怕將來還有可能招致禍害和謗辱。」
良因贊曰:
現代社事事講求效率,希望能快,又省力多發。
而古代先賢的教育,卻是要我們「深蓄厚養」且「厚積薄發」。
實踐的結果,會發現前者往往只是期盼,後者才是真實;
期盼雖好畢竟只是期盼,縱然一時相似得到,終究只會是曇花一現。
何況修道是為求解脫,不在熱鬧場。
莫要淪入流俗知見,沉潛實修才能真正自利利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