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一場朋友的聚會裡,我們共同欣賞了一部質好又相當賣座的電影-「聽見歌 再唱」,除了賺人熱淚的劇情外,從這齣電影的內容中,我也重新省思了所謂「不一樣,不一定就是錯誤。」這句話的背後意義。
猶記兒時最常聽到媽媽對我狂吼的話:「為什麼別人可以考一百分,妳就不行?別人都可以如何……,為什麼妳不行?」、「妳就不能跟別人一樣如何……嗎?」當然,完全可以理解當時母親狂吼的內心想法,她會認為自己身為一個國小教師,所以理當然而教出來的女兒,也要跟同事們的孩子們一樣是五育均衡的資優生,最起碼也要是一個一樣「聽話的孩子」。
“只是,所謂「聽話的孩子」,這個定義又是什麼?”
是乖巧順從?接受父母一切的人生安排?還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有己見?
反觀不聽話的定義,除了一般所認為的無禮、無理頂撞外,或是為了反抗而反抗……等,除此之外,不聽話的定義又是為何?是無法有其它想法,或與父母意見相左的言論?還是一個不受父母控制但深知自己人生規劃的選擇? “傳統教育體制下希望能教出有想法卻又「聽話的」孩子?”
的確,希望孩子們能有想法卻又能聽父母的話,是將兩個完全背道而馳的觀念,硬要綁在一起的概念。與其,我們希望孩子的聽話順從或是不要跟別人不一樣,顯得特立獨行,反而是要思考,如何教導孩子們換位思考,擁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並且能站在他人角度設想的價值觀,進而能讓孩子們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卻也擁有同理心的不自私。
從小到大在我身上的因子,真的充滿了各式地”不一樣”,像是老師在課堂間問了一個問題,大部分被點名的孩子,僅會簡短回答所謂的「正確答案」,但,唯獨我會時而”叛逆”的提出其它想法,或是因A問題而聯想出的關聯性B問題。當時的我,也因此被老師認為是頭痛的學生。
“不一樣,不一定就是錯的。”
在電影「聽見歌 再唱」的劇情中,有一幕為原住民久埔國小合唱團學生參賽時,聽到其它參賽合唱團在後台練習,毫無自信地說道:「老師,我們唱得跟別人不一樣,我們是錯的。」這裡所指的「不一樣」,是指大部分的參賽者都有一樣的模式或音律,而我們卻表現出不同的聲音。只見劇中的黃韻芬老師激動地回著:「為什麼不一樣就是錯的?」的確,每個人生下來就都是特別的,這個世界上,就算連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也會有個性上的差異。既然是獨立的個體,又為何要期盼或要求自己能成為跟別人一樣的人?是否該回過頭來,尊重並且好好愛自己的特別?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特別的禮物及祝福。
“孩子的信心可以用掌聲來擦亮。”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也時常面對到孩子對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對一些小地方不甚滿意就感到挫敗。除了言語的讚美、大力且溫暖的擁抱之外,也許,孩子們期待的更是我們真心地給予掌聲,就算只是拍手點頭地告訴他們「你做得太棒了!」對孩子而言,已是無比欣慰的認同。
因為,年幼時對信心的建立,往往是來自於父母認同的眼神。希望,在忙碌於工作跟生活的我們,都能在短暫片刻的時間裡,不忘給孩子們一個真摯的掌聲!
#給孩子們掌聲是最棒的認同
#自信來自於父母不斷地給予認同
#不一樣不是一種錯誤
#歡迎分享你們的故事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