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禪林寶訓》卷二 132

2015.7.31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悟和尚曰:
「予初遊祖山,見佛鑒小參①,謂貪欲瞋恚過於冤賊,當以智敵之。
智猶水也,不用則滯。滯則不流,不流則智不行矣,其如貪欲瞋恚何?
予是時雖年少,心知其為善知識也,遂求掛搭②。」
《雲居實錄》
【注釋】
①小參:指寺院中不定時的說法。「參」是集眾說法之意,正式的說法稱上堂,或謂大參。小參規模較上堂為小,故曰小。此外,小參多垂說家風,故又稱為家教或家訓。據《敕修清規》卷二載,小參起初無定處,全視人數多寡,臨時在寢堂或法堂升座集眾說法。同卷「晚參」條下又將住持隨時隨處的說法稱為小參,如住持入院,或官員檀越入山,或受人特請,或為亡者開示,或四節臘時,皆可謂之小參。
① 掛搭:又稱掛單,僧人遊方行腳,入僧堂掛其所攜之衣被等於堂內之鉤,有依住叢林之意味。又住持允許行腳人依住,稱為許掛搭。《敕修百丈清規》載:「如求掛搭,參頭領眾回身,進住持前,稟云:『某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久聞道風,特來依附,伏望慈悲收錄。』稟訖,不伺允否,即普觸禮一拜云:『謝和尚掛搭。』」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和尚說:
「我初次行腳來到祖山,剛好聽到佛鑒慧勤禪師對眾開示說:『個人如果有貪欲、瞋恚的心理,所造成的傷害比冤家盜賊還厲害,所以應當用智慧去抵敵。
人的智慧猶如井水一樣,若是長時間不用就會滯塞,滯塞了就不能流通,不流通則智慧就會被封閉了,既沒有智慧,又如何能對治得了貪欲瞋恚呢?』
我當時雖然年少,但聽到這些開示,心中也知道這位禪師一定是位善知識。因此就在這裡請求掛單,以便依止親近大師。」
良因贊曰:
依照《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說法,選擇善知識必須認真考量十點:
1、具戒(調伏自己的煩惱);
2、定;
3、慧(調伏煩惱的智慧);
4、多聞;
5、通達空性慧;
6、功德增上(功德遠超過我們);
7、善說法;
8、具悲心;
9、精進;
10、(利益眾生)沒有疲厭。
其中又以戒、具悲心為主。
所以不能依止世俗情見,而是要以正念來判斷。
甚麼是正念?即是以上述十種條件,作為親近知識的標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法師平日開示法語,俾令見聞者歡喜,普潤法雨。廣度群品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