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觀察日記. Ep 22 | 我們現在要去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hoto by boram kim on Unsplash
近日跟阿嬤的居服員陳小姐(化名)談到了她在各個案家裡遇到的狀況,那天我們特別專注在談論:
為甚麼許多失智老人不願意出門?
在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議題時,經常會連結到我曾聽聞過的許多刻板印象;不過,不同於過往來自旁觀者、照顧者本身的刻板印象,迷路的擔憂也有可能是失智老人心中對自己的方向感不信任。
陳小姐提到有個她服務至少五年的案家,一個住在離我家不遠的阿嬤。陳小姐在這個阿嬤家的服務範圍包含加熱餐食、居家陪伴、以及帶阿嬤出門散散步。帶失智老人出門散步除了步伐要慢,還必須要有無比的耐心以及關心。陳小姐服務的這一位阿嬤,已經散步到連樓下的超商店員都知道阿嬤會在下午的時段從店門口經過,甚至連阿嬤會買的飲料也會事先擺好在桌上。這是失智老人需要的生活模式,一成不變的日子反而能帶來安全感。
然而,在散步的過程中,阿嬤總是會把陳小姐的臂膀抓得緊緊的,並且不停地詢問「我們現在要去哪?」。陳小姐認為這是失智老人所發出的訊號,彷彿是在說著:
「我擔心自己會迷路,你不要離我太遠好嗎?
這讓我對於失智老人的行為模式又多了一層更深的見解,陳小姐認為,老人家出門不只擔心自己跌倒,其實也會擔心自己回不了家;畢竟,家,對於老人家而言存放著很重要的回憶、也是自己情感、安全的寄託。若是出了門,他們手邊能緊抓的只有守在身旁的人、事、物,而陪伴者就猶如救生圈一般的存在。
我想到每次帶阿嬤回診時,因為阿嬤行動不便因此我經常會叫計程車送我們一程。每每在門口打電話聯絡時,我每次回頭都能看到阿嬤坐在椅子望著我,以往我總是覺得她純粹是好奇我在做甚麼,畢竟在家裡的行為模式就是如此。然而,在我與陳小姐談完之後,我終於理解阿嬤回首凝望之下的潛台詞
不要離我太遠好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近藤麻理惠(こんどうまりえ)認為空間帶給人的影響是潛意識的,而非意識層面一覽無遺的清晰。往往走進一個空間後,我們立即就能感受到壓迫、開放、輕鬆、或是舒適的心理感受。神奇的是,這些深刻的心理感受很難讓人給出一個確切的原因。
事實上,定期洗澡對於失智症老人而言有極度的重要性(當然對於一般人也是),若是太久沒洗澡其實變相地會讓老人更堅定相信自己已經洗過了。因此,洗澡與否對於我,便成了每周回家最棘手的當務之急。
距離阿嬤患失智症,已經快要邁入第四年了。阿嬤除了手腳稍微無力,身體其餘微恙,還是一樣喜歡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度估」,而每當我問道「阿嬤你在睡覺耶」阿嬤每次仍舊像是個答錄機回應我:
對於阿嬤而言,也許她記不住很多事情甚至還會記錯很多事情;但是,那些深植於阿嬤記憶當中的手藝,卻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
「這樣活著不是很痛苦嗎?」 周小姐聽到便回應: 「的確很痛苦,但是這也是長照居服員存在的原因。我們的服務並不能減緩長輩的痛苦,但是至少能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我想,有沒有去上課、有沒有吃早餐;這些對阿嬤而言都不重要,所以阿嬤經常會忘記而一問再問,因為這些都只是情感的表現形式,阿嬤真正在乎的是有沒有人陪她。
近藤麻理惠(こんどうまりえ)認為空間帶給人的影響是潛意識的,而非意識層面一覽無遺的清晰。往往走進一個空間後,我們立即就能感受到壓迫、開放、輕鬆、或是舒適的心理感受。神奇的是,這些深刻的心理感受很難讓人給出一個確切的原因。
事實上,定期洗澡對於失智症老人而言有極度的重要性(當然對於一般人也是),若是太久沒洗澡其實變相地會讓老人更堅定相信自己已經洗過了。因此,洗澡與否對於我,便成了每周回家最棘手的當務之急。
距離阿嬤患失智症,已經快要邁入第四年了。阿嬤除了手腳稍微無力,身體其餘微恙,還是一樣喜歡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度估」,而每當我問道「阿嬤你在睡覺耶」阿嬤每次仍舊像是個答錄機回應我:
對於阿嬤而言,也許她記不住很多事情甚至還會記錯很多事情;但是,那些深植於阿嬤記憶當中的手藝,卻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消失。
「這樣活著不是很痛苦嗎?」 周小姐聽到便回應: 「的確很痛苦,但是這也是長照居服員存在的原因。我們的服務並不能減緩長輩的痛苦,但是至少能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我想,有沒有去上課、有沒有吃早餐;這些對阿嬤而言都不重要,所以阿嬤經常會忘記而一問再問,因為這些都只是情感的表現形式,阿嬤真正在乎的是有沒有人陪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視角系列文章書寫生活小故事,並在文末分享實用醫學知識。 本文紀錄偶遇的迷路失智症阿嬤,作者試圖幫助阿嬤找回剛才的記憶、同時反射性地詢問問題,以了解阿嬤失智狀況,卻發現所知的一切難以及時幫助阿嬤回家,最後麻煩警察協助。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視角系列文章書寫生活小故事,並在文末分享實用醫學知識。 本文紀錄偶遇的迷路失智症阿嬤,作者試圖幫助阿嬤找回剛才的記憶、同時反射性地詢問問題,以了解阿嬤失智狀況,卻發現所知的一切難以及時幫助阿嬤回家,最後麻煩警察協助。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