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依附 與重要他人關係之間的形成
與原生家庭重要照顧者之間的互動
是否在自己還在仰賴他人照顧的時候
1. 有被理解接納?
2. 有被專注? 還有許多

那麼在我成長過程當中
我不但沒有感受到這些
還積累了不少 憤怒 傷心 難過
中二的情節
帶著這一個完全的不成熟
長大了
成人的軀殼
卻是國中般的幼稚
無法面對人群關係 與 工作責任
這樣的自己
活到現在,還沒有成為遊民
應該算是奇蹟

而今天的課程
充分讓我看到我的生存策略
是如何延用到至今
以及不合時宜
卻又擺脫不掉
我一直有逞強的感覺
現在也能夠理解自己
是怎麼一步一步重演

然後因為沒有社交技巧的自己
該如何面對下一步呢?






































這裡是一個職業與職涯設計觀點分享與學習的平台~希望透過文章的分享,能讓在尋找合適科系、工作或者對於自己人生職涯有疑惑的學生、求職者、在職者與二度就業或轉職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新體驗
正視自己的問題開端
這一天開始慢慢覺察自己 早晨醒來,讓身體記憶自主帶動,從刷牙洗臉的動作... 然後訂一份早餐讓自己腦袋補充熱量藉此甦醒 再到小孩的晨喚,以及送上學 到公司的早會,打掃~ 並開始注意到自己,會觀察每天早上,每個人的表情 有無注意自己,還是有沒有給與自己笑臉 因為自己總是會想要先表現出和善與禮貌
重新體驗
正視自己的問題開端
這一天開始慢慢覺察自己 早晨醒來,讓身體記憶自主帶動,從刷牙洗臉的動作... 然後訂一份早餐讓自己腦袋補充熱量藉此甦醒 再到小孩的晨喚,以及送上學 到公司的早會,打掃~ 並開始注意到自己,會觀察每天早上,每個人的表情 有無注意自己,還是有沒有給與自己笑臉 因為自己總是會想要先表現出和善與禮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在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逐漸增多,從而累積了多重社會角色,如父母、子女、伴侶、學生等。這些角色雖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自我認同,但卻不應該成為束縛我們的束縛。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擁有多重角色的同時,重新定位自我,尋找生命的主體性與存在價值。
Thumbnail
明白 對自己和原生家庭關係這幾年似乎更加膠著,過往自己依循他們所希望樣子成長與生活,前幾年走入找尋自己的路,參加各式療癒、認識自我相關工作坊,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有好多話、好多情緒都沒有說出口和看見,過往風平浪靜的日子也只是...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對於原生家庭的文章, 雖然我的童年看似普通, 但越長大越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不論是想法或是互動。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在生活中與他人的互動逐漸增多,從而累積了多重社會角色,如父母、子女、伴侶、學生等。這些角色雖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自我認同,但卻不應該成為束縛我們的束縛。本文探討瞭如何在擁有多重角色的同時,重新定位自我,尋找生命的主體性與存在價值。
Thumbnail
明白 對自己和原生家庭關係這幾年似乎更加膠著,過往自己依循他們所希望樣子成長與生活,前幾年走入找尋自己的路,參加各式療癒、認識自我相關工作坊,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有好多話、好多情緒都沒有說出口和看見,過往風平浪靜的日子也只是...
Thumbnail
網路上很多對於原生家庭的文章, 雖然我的童年看似普通, 但越長大越意識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不論是想法或是互動。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亞歷山大・李維的《成年孤兒》深刻探討了失去雙親對人生的影響,並提出了獨到的關於成年和孤兒的定義。作者以自身遭遇為例,認為經歷這樣的變化的人才能體會其中奇妙的認知。此外,書中亦提及作者父親對宗教的強烈反感,以及如何走出哀傷的建議。本書提供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寄託。
Thumbnail
「依附」關係, 是青少年成長發展過程的一種重要關係, 研究顯示,與他人依附關係良好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育都會有較佳的狀態,包含「學業」這塊。 青少年"與朋友的互動",可以透露其依附關係的發展狀況。 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看起來沒有朋友(會一起聊個天的同學)",那這是一件要注意的事情!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