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衣索比亞罕貝拉可如蜜&巫荔秋黃蜜混合批次高溫沖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野薑花的香味進到鼻腔 大腦自動搜尋適合的旅行記憶
今日用前幾天烘好的衣索比亞罕貝拉可如蜜&巫荔秋混合批次來試試高溫沖煮

22g熟豆,EZspresso E-pro 刻度3.6
使用origami濾杯
以93.5degC為初始水溫,足量水悶蒸15-30s
中心注水小水緩慢繞圈
流量開始放大時,緩慢加大注水量,一注到底
粉水比1:15
最終咖啡液約300ml

剛沖好的時候,出現典型的衣索比亞咖啡特有的花香調

白花

入口的瞬間是野薑花,接著是檸檬紅茶
驚喜的是咖啡香味此時竄到鼻腔
再度出現花香
然後是檸檬紅茶的尾韻,最後是焦糖感收尾

口感依序
野薑花|檸檬紅茶|焦糖

強度頂峰會約略在野薑花和檸檬紅茶的交界
這樣的口感,以前真的沒喝過 (笑)
一百多鍋的炒製生豆,有些批次剛炒完如果用超過91degC的水溫沖,非常容易出現苦澀味

究竟是哪邊不同?
(自言自語,腦內檢討會ing)

(1) 早期炒豆在前期控制生豆含水量下降的速度和現在不同,或許之前的豆子表面是真的有點焦 (是真的)


如果看現在看以前的豆色
現在的豆子色差和之前的相比是越來越少

(2) 在炒製後期可以更精準地留下水分讓一爆開始的豆子有更多寬容度進到二爆,足量的水分讓咖啡表面的分子轉化成焦糖,減少焦炭的產生,降低焦苦味

(3) 豆子剛炒好,二氧化碳多,用高溫萃取不足產生苦澀味? 這個說法太玄了

可以確定的是
咖啡烘焙的原理相同,利用不同介質烘焙時,對內部的微結構會有顯著差異
陶鍋沒辦法快烘,犧牲小分子香氣幾乎是必然會發生

隨著等級的提升,看起來有機會保留一些下來 (大笑)
熱處理沒白學 (指導教授:....)
他應該真的會說不要不務正業 (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129內容數
陶鍋烘焙咖啡及家庭風手作麵包紀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steban's Studio 的其他內容
咖啡生豆經過高溫淬煉,轉化成香氣,芬芳,還有你我心裡最軟的 鄉愁
陶鍋烘焙咖啡的手沖條件,高溫沖煮和低溫沖煮有不同風味,依著每日的心情選擇吧!
咖啡生豆經過高溫淬煉,轉化成香氣,芬芳,還有你我心裡最軟的 鄉愁
陶鍋烘焙咖啡的手沖條件,高溫沖煮和低溫沖煮有不同風味,依著每日的心情選擇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沃卡村的這款耶加雪菲咖啡豆,正是水洗處理的最佳典範。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咖啡豆的水果調性和花香被完整保留,每一杯咖啡都充滿了令人愉悅的酸甜味道和柔和的花香。
Thumbnail
厭氧日曬是一種創新的咖啡處理方式,先將整顆咖啡櫻桃進行厭氧發酵,再進行日曬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咖啡櫻桃被放置在密閉的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以排除氧氣,營造無氧環境。這樣可以減緩果膠中糖分的分解速度,讓ph值下降得更慢,延長發酵時間,使咖啡豆的甜味和風味更佳、更平衡。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開玩笑的~~但是這是個人近期的咖啡心得~~ 長工的夢話~~~~現在的咖啡 1.厭氧日曬在一爆結束極有可能豆表色已經是中焙或中深焙的豆表色了。 2.很多的中南美洲日曬豆若趨於酒香風味,也有上述第1點的豆表特徵。 3.倫理部分跟咖啡添加物並無進一步的法規去要求真實備載於咖啡生豆資訊上。 4
Thumbnail
平時烘最深就是二爆初。應客訂來了個二爆起再60秒下豆的。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看倌們,請視煮,想像一下風味^^~~有人要的咖啡,都是好咖啡~~ 應客人要求,烘了一鍋二爆密咖啡豆。 啥概念呢?就是一般俗稱的深焙豆,出油會旺盛一些,風味主要會來自油脂。 香氣多了些,但也會損失複雜度(喝深焙的老饕可能對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一般所謂的"下豆",會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指將生豆投入烘焙機的初始溫度,一般在200°C間。 另一個則是指烘焙完成後的下豆,淺焙約在約195℃~200℃,中焙約210℃~215℃。 這兩者的數值設定,對於咖啡風味都有很大的影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百香蜜處理法賦予咖啡豆強烈的熱帶水果調性,這種風味在全球咖啡愛好者中廣受讚譽。經過長時間的乾燥處理,這些咖啡豆擁有濃郁的龍眼、橙色水果、百香果風味,伴隨著豐富的水果酒香和甜美的餘韻。
Thumbnail
沃卡村的這款耶加雪菲咖啡豆,正是水洗處理的最佳典範。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咖啡豆的水果調性和花香被完整保留,每一杯咖啡都充滿了令人愉悅的酸甜味道和柔和的花香。
Thumbnail
厭氧日曬是一種創新的咖啡處理方式,先將整顆咖啡櫻桃進行厭氧發酵,再進行日曬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咖啡櫻桃被放置在密閉的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以排除氧氣,營造無氧環境。這樣可以減緩果膠中糖分的分解速度,讓ph值下降得更慢,延長發酵時間,使咖啡豆的甜味和風味更佳、更平衡。
咖啡淺焙比較好嗎? 淺焙咖啡豆的酸度較高,苦味較低,果香和花香更為明顯。深焙咖啡豆的酸度較低,苦味較重,巧克力味和堅果味更為明顯。 淺焙咖啡豆和深焙咖啡豆各有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喜歡酸度和果香的人可以選擇淺焙咖啡豆;喜歡苦味和濃郁風味的人可以選擇深焙咖啡豆。 全聯有咖啡豆嗎? 全聯有
Thumbnail
咖啡原豆是什麼?品種 | 產地 | 烘焙 | 保存 | 如何選購 | 沖泡方法 咖啡原豆,通常被稱為生豆,是指尚未烘焙的咖啡豆。這些豆子是咖啡果實的種子,經過處理和烘焙後才能成為我們熟悉的咖啡飲品。了解咖啡原豆的知識對於愛好咖啡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品種、產地和處理方式都會影響最終的咖啡風味。
Thumbnail
這個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選擇咖啡生豆: 優質的咖啡豆是製作出美味咖啡的基礎。 不同地區生產的咖啡豆具有獨特的風味特點, 因此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豆子是至關重要的。 烘焙: 烘焙是將生豆轉變為咖啡豆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咖啡豆會經歷一系列的化學變化,釋放出香氣和風味。
Thumbnail
開玩笑的~~但是這是個人近期的咖啡心得~~ 長工的夢話~~~~現在的咖啡 1.厭氧日曬在一爆結束極有可能豆表色已經是中焙或中深焙的豆表色了。 2.很多的中南美洲日曬豆若趨於酒香風味,也有上述第1點的豆表特徵。 3.倫理部分跟咖啡添加物並無進一步的法規去要求真實備載於咖啡生豆資訊上。 4
Thumbnail
平時烘最深就是二爆初。應客訂來了個二爆起再60秒下豆的。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看倌們,請視煮,想像一下風味^^~~有人要的咖啡,都是好咖啡~~ 應客人要求,烘了一鍋二爆密咖啡豆。 啥概念呢?就是一般俗稱的深焙豆,出油會旺盛一些,風味主要會來自油脂。 香氣多了些,但也會損失複雜度(喝深焙的老饕可能對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一般所謂的"下豆",會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指將生豆投入烘焙機的初始溫度,一般在200°C間。 另一個則是指烘焙完成後的下豆,淺焙約在約195℃~200℃,中焙約210℃~215℃。 這兩者的數值設定,對於咖啡風味都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