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創業者都聽過一個數據: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提供了一個數據,說創業一年內就倒閉的機率高達90%,而存活下來的10%中,又有90%會在五年內倒閉」,
雖說這是多年前的誤傳而不是事實,
但是創業成功並不容易,這是所有人都認同的。
只是看著一個個成功的案例,
你是否曾思考:「到底成功的因素是甚麼?」
在這幾年協助各企業主創立事業的過程中,
我發現成功有時候沒有甚麼大道理,
既使網路上能找到眾多創業成功法則,坊間也有無數創業課程,
但是各家企業成功因素不同,
有時候,他人成功的因素,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最終都還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但是,他人勢必做了些甚麼,能讓事業在經歷各種風險與挑戰之時,
仍能維持營運,甚至突破成長。
不論你是已經創業的初創族,
或是正看老闆不爽快,想要自己開創人生道路的觀望者,
在事業剛開創的時候如果能做些面對風險時的預防措施,
勢必能讓自己擁有更高一些的免疫能力。
以下就提供這幾年從客戶們的創業經歷裡所得到的參考依據:
- 讓企業目的與文化成為指引燈塔
企業目的,包含了成立這個企業對外與對內的目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創業者走上創業這條路,是因為自我實現.
自己的理想、自己擁有很棒的商品、自我證明……等等這類,
最初極少機會去思考自己的事業對他人與社會能帶來甚麼價值,
對內能為自己的員工、股東、甚至是未來的投資者帶來甚麼價值。
創業不是單獨一人能成的事.而是整個社會與自家人員共同合作才能成的事,
缺乏了目的,就像是缺乏了方向,
創業的路上有無數雜訊不斷的干擾著你,
有時候創業者會迷失在這些雜訊當中,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當擁有了企業目的,就有機會回到初衷,
能協助自己判斷,做出真正對外與對內都同樣具有價值的決定。
企業文化,就像是往燈塔走去的路徑,是公司的運作範疇,
文化有原生的,也有被創造出來的,
原生的企業文化,
可能來自於產業、時代、公司人員組成、國家民族文化.....等等因素,
被創造的文化,
則來自於創辦者對於自家公司人員合作的期許,
從這兩者中取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化來做為公司的運作範疇,
讓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軌道上前進,合作才會成立。
- 確保自己的產品是客戶真正想要的
如同上述而言,絕大多數開創事業是因為自我實現,
甚至課程裡的許多學員會告訴我「創業是為了證明自己」,
其實我是支持的,因為這股不甘心,可以成為奮起的力量,
但是,我仍會老實說,
你想證明自己,真的跟你的客戶沒有關係,
客戶只會花錢購買他所需要的商品,
他不會為你的不甘心而買單。
為此,所有的不甘心都要留存在內心裡,
屏除自尊心,而真正的聆聽市場的回音,
結合著你的理想與市場的需求所創造出來的商品,
才有機會創造收益。
【回顧"最小可行性方案"
https://vocus.cc/article/6076aecffd897800012134f1】
- 擁有承認失敗的勇氣
我也是創業者,所以完全可以理解創業者那獨有的傲氣,
那種硬頸死撐的狀態,
像是全世界都不懂你,你得想盡辦法為自己說話一般。
但是任何一個創業前輩都會說,
他們這輩子做錯了無數決定,也失敗了無數次,
但是最大的學習與調整,也是這些失敗教給他的。
我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失敗很可怕,
但是,事實上,任何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我們本就會跌倒無數次,
跌倒了,再站起來,別死撐著一張拉不下的臉皮,
承認失敗,檢視失敗,重塑計畫,然後再運作一次,
直到你想要的成果出現為止,
有時候,宇宙就是在利用失敗來告訴你該停止,好好檢視了,
停止,才有機會重生。
創業者需要鍛鍊自己有著鋼鐵心。
- 永遠確保成本控管低於自己的美好幻想
「務必做好成本控管」這是我永遠會一直提醒客戶的。
我見過幾個創業者,在公司獲利之前,就已經花掉了集資而來的創業資金,
他們花費在人事、行銷預算、軟硬體、甚至是租了美麗的辦公室。
我完全能明白,創業初期的成本要如何抓捏平衡,的確是令人頭痛的事,
我也能明白,好不容易創業,實現自我,想一次備足"成為老闆"的基本條件,
但是,不論如何,
首先要先確保自己做這些花費,
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想像中「創業的光鮮亮麗」。
開創事業,是再現實不過的事,
一切以結果論斷,
初創者對於公司經營管理缺乏經驗,
大多時候用上的是自己對於事業的想像,
一旦公司擴張太快,成本過高,
你能犯錯的空間自然變少,
轉虧為盈的時間更久,
就算有乾爹,也撐不住一直不斷的耗損。
所以,務實的,有計畫性的作資金控管,
能確保自己延長生存能力。
- 會計師、律師、勞基顧問能自保
會計師能協助稅務處理、以及解讀財報,
讓自己能清楚明白目前公司帳務狀態,有助於做出正確的決策,
律師本身就是保鑣,他會站在你的立場協助你並保護你,
也能協助你制定並審核合乎利益的合約。
至於勞基顧問,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的,
甚至大多數新創立的公司都不知道勞基顧問的重要性,
他們的存在,就是協助勞資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減少糾紛,創造雙贏,
在過去我所知道的案例裡,
勞資雙方合作順暢自然是美事一樁,
如果一旦出現糾紛,員工至公部門檢舉,
雇主往往一罰就是一大筆錢,甚至有公司因此而倒閉,
很多時候雇主都是因為對勞基法不熟悉而無意間觸法,
這個風險其實可以從一開始就先協助自己做好管控,
而找尋勞基顧問就是最簡單的方式。
做好趨吉避凶,讓風險控管在能承受的範圍內,
讓自己既使失敗了,仍能有機會再站起來,重新來過,
成功從不是一蹴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