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團隊必須避免的組織錯位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個月,
客戶為了公司內部團隊互不信任的問題和我商談,
他苦惱著,而且很顯然他這位老闆變成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夾心餅乾。


在公司剛創建時,由於缺乏人手,
他與幾位好友一起分擔起公司內管理職位,
爾後聘請幾位員工分擔執行運作,
由於該公司核心商品技術門檻很高,
好友們在過去的生涯裡也缺乏公司管理的經驗,
所以,在最初,幾位較具經驗的員工成為他們各方面仰賴的對象,
不論是技術或是管理,許多時候這些員工的聲音都能影響決策,
因為員工的補位,讓公司草創時既使困難,但仍能維持運作。
但如今,隨著人員擴增,組織也逐漸完整,
幾位管理職的定位越趨清晰,管理經驗也有了累積,
卻開始與草創時受到依賴的基層員工有了衝突,
原因是管理職認為,既然他們身為管理職,自然有管理的職權與決策權,
基層員工也都該回歸原始定位,成為執行者,
但是時不時的因為這些員工的"越權",顯得他們權力似乎比管理職大,
破壞了其他員工對管理職人員的信任,
我這位客戶夾在管理職與基層員工之間,苦惱的很。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缺乏資源的初創公司,
更多的時候,
創辦者甚至會希望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補位」,
當公司草創時,也許眾人焦點放在求存階段,較少關注彼此之間的定位,
但是當公司逐漸穩定時,問題就會浮現,
到底是補位?還是越權?
完全考驗著領導者的智慧。

raw-image

在企業裡,補位被視為團隊合作時的一種良好運作,
但是卻忽略了「補位」是來自於團隊之間的信任,
而信任,又是來自於「清晰的分工」。
每一個人在公司內有清晰的工作範圍,
(每個職位擁有工作說明書則是最適當的),
不論組織是金字塔型或是現代新創公司常用的平行式,
都要有清楚的回報流程和責任歸屬,
清楚自己的範圍,也清楚他人的工作範圍,
透過工作上彼此之間的協同合作,累積相處經驗,
信任才有機會漸漸提升',
以自己份內工作為主,輔助他人為輔,
「補位」才會出現。

依照這位客戶的狀態,很顯然在公司開創之前就缺乏清晰的「定位」,
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剛開創時無法盡善盡美的狀態,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當初,
重整組織是勢在必行的。

於是這一個月,我們一起做了些調整,
首先,完整各職位的工作說明書與人力盤點,
透過這個過程,將每一個職位定位清楚,
並且,完善回報流程與責任歸屬,也確保每個環節都能銜接,
我們協助每一個員工清晰區分工作範圍,
當員工能釐清何者為主,何者為輔後,
「越權」也就不容易產生了。

這個過程也順道讓客戶看清楚,自己發出的薪水能得到甚麼樣的結果,
每個職位所產出的績效,是否符合公司目標。

職位責任劃分是最簡單的事,
最不易的仍然是「人」。
幾位擁有專業經驗的員工如能持續開放提出意見,
對於公司而言仍然是加分,
對員工而言,仍能感覺獲得公司的重視,
但是,提出意見的時機,卻是讓這份意見成為「建言」或是「越權」的差別。

一直以來,我都持續推動客戶要能維持每月一次、
一次一個小時與員工面對面談話的時間,
如公司內部人員數不多,可由主要經營者面談,
公司內部如果人員已多,
基層員工可交由部門主管面談,
而部門主管也需與主要經營者面談。
面談的目的是在於「收集員工回饋」,
在這一小時內,70%須交由員工發言,30%才是管理職發言,
我們可在這面談時間裡,
請員工透過這一個月的工作內容,給予公司運作上的回饋,
也可說明自己工作上需要由公司協助排除的障礙,
這一個小時絕對不是上司對下司的訓話,
面談的主管必須要擁有開放的態度,塑造安全溝通的環境,
並且在基層員工提出「不方便直說的建言」時給予匿名保護,
將建言仍回傳給經營者,由經營者做決策。
如此一來,仍維持著公司接收建言的態度,
但是是在適當的時機時提出,
便不會有越權的問題。

除此之外,
我們更安排加強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當上位者一直無法扛起責任,無法協助員工順暢運作的話,
就永遠會出現有人錯位、不得不額外扛起原不屬於他的工作責任。

至於客戶本身的調整,
就會是「促進團隊信任」這門所有領導者都必須學會的課題上。

現代的新創公司,擁有比上一代傳統公司更彈性的人性管理,
這十分適合重視自我意識的現代人,
但是既使如此,仍需有意識的釐清界線,
當每一個人的工作界線清晰之後,
任何人如能願意協助補位,又或是提出需要協助的要求,
那才真是出自於信任合作,也才會收穫到感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莉安的沙龍
30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莉莉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22
那些在你眼中已經十分成功的人, 真正支持他們持續在自己行業裡投入自己的行動,持續賺錢, 也是因為背後有一個更深層的人生願景想達成。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3/02/19
挑戰一直都在, 變動也一直都在, 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狀態, 但我們能向自己學習,領導自己, 這是讓所有領導者度過每一個難關的基本能力, 也是讓事業長久發展的必要能力。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2022/11/19
也許老闆們,CEO們已經覺得自己完全投入了, 但是,如果多方觀察, 通常會發現, 自己投入的是「事業」, 而非投入在「團隊」, 「#事業」是「#我」的延伸, 「#團隊」才是「#我們」, 領導者的眼界與角度,完全決定了你會如何對待你眼前這群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公司夥伴遠端工作,帶來優點但也有劣勢。線上會議不順暢,回應時間長,缺乏團隊氛圍。為提升凝聚力,我們制定了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包括開放誠實、重視產品體驗和行為準則。並且我們也解決夥伴曖昧的關係,訂定權益責任規範,明確定位和獎金制度。
Thumbnail
公司夥伴遠端工作,帶來優點但也有劣勢。線上會議不順暢,回應時間長,缺乏團隊氛圍。為提升凝聚力,我們制定了公司文化,公司文化包括開放誠實、重視產品體驗和行為準則。並且我們也解決夥伴曖昧的關係,訂定權益責任規範,明確定位和獎金制度。
Thumbnail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朋友分享了一個困擾他多日的工作煩事。他花盡心力培育的一位主管,上週突然交了辭職信。得知此消息後,朋友盡全力挽留,但這位主管的決心已定,辭意決絕。主管表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一時衝動朋友倍感錯愕,因為他投入了很多心血來培養這位主管,現在卻「功虧一簣」。 我拍拍他的肩膀
Thumbnail
最近,在一次聚會中,朋友分享了一個困擾他多日的工作煩事。他花盡心力培育的一位主管,上週突然交了辭職信。得知此消息後,朋友盡全力挽留,但這位主管的決心已定,辭意決絕。主管表示,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一時衝動朋友倍感錯愕,因為他投入了很多心血來培養這位主管,現在卻「功虧一簣」。 我拍拍他的肩膀
Thumbnail
工作久了,我發現通常員工很會跟直屬上司討價還價 但是中層主管都不敢跟再上級去溝通協調 往往是拿了命令便辦事、可能回來自己部門協調資源、又或者壓榨自己的下屬 就為了達成更上級的指示 我認為這都是很不健康的
Thumbnail
工作久了,我發現通常員工很會跟直屬上司討價還價 但是中層主管都不敢跟再上級去溝通協調 往往是拿了命令便辦事、可能回來自己部門協調資源、又或者壓榨自己的下屬 就為了達成更上級的指示 我認為這都是很不健康的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你不一定有能力決定組織架構,也沒有能力決定文化氛圍,但你至少可以在你的部門/團隊,建立起一個文化泡泡,展示給其他部門看,創建一個開放且樂於分享的環境,得到行動或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善意的反饋,有發言或動手的機會,並從中獲得參與感、存在感、歸屬感。
Thumbnail
上個月, 客戶為了公司內部團隊互不信任的問題和我商談, 他苦惱著,而且很顯然他這位老闆已變成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夾心餅乾。 依照這位客戶的狀態,在公司開創之前就缺乏清晰的「定位」, 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剛開創時無法盡善盡美的狀態,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當初, 重整組織是勢在必行的。
Thumbnail
上個月, 客戶為了公司內部團隊互不信任的問題和我商談, 他苦惱著,而且很顯然他這位老闆已變成管理者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夾心餅乾。 依照這位客戶的狀態,在公司開創之前就缺乏清晰的「定位」, 當然,大家都能理解剛開創時無法盡善盡美的狀態, 只不過,現在已經不是當初, 重整組織是勢在必行的。
Thumbnail
面對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況,身為領導者要先找出問題所在,然後找出對策去解決問題,才能清楚的決定團隊成員的去留。每個人都該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而身為主管則是要放對成員的位置,就像是兩個運轉的齒輪,如果齒距無法磨合,就無法順利運作,主管與部屬要找到雙方都接受的位置,團隊運作才會順暢。
Thumbnail
面對團隊成員的工作狀況,身為領導者要先找出問題所在,然後找出對策去解決問題,才能清楚的決定團隊成員的去留。每個人都該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而身為主管則是要放對成員的位置,就像是兩個運轉的齒輪,如果齒距無法磨合,就無法順利運作,主管與部屬要找到雙方都接受的位置,團隊運作才會順暢。
Thumbnail
很多人會畫心智圖,但你會畫職場關係圖嗎?從關係圖來畫出你在職場上的守備範圍以及可用資源,也畫出可能踩到雷的警戒區,從關係圖衍生的交情建立,所謂交情不是只有情感,還要有適當的交換,不必特意巴結與心機計算,所有的關係經營只為求個職場上好做事,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很多人會畫心智圖,但你會畫職場關係圖嗎?從關係圖來畫出你在職場上的守備範圍以及可用資源,也畫出可能踩到雷的警戒區,從關係圖衍生的交情建立,所謂交情不是只有情感,還要有適當的交換,不必特意巴結與心機計算,所有的關係經營只為求個職場上好做事,提高工作效率。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前不久,一個公司主管在與我談到關於管理者的責任時, 非常肯定的對我說, 「身為管理者必須要走入現場,親力親為才行」 我好奇了,問了他「你會這麼覺得的原因是甚麼?」 他說「執行長就是這樣教我們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個管理者都需要會所有的運作,才能管人啊」
Thumbnail
  原來,內心上演不同的小劇場...... A覺得他的小組長B不了解他的辛苦,也不願意協助;B 覺得A工作有困難卻不明說,需要什麼幫忙也不說清楚,讓人不知道怎麼幫;A認為B缺乏同理心、觀察力,桌上已積一堆文件卻假裝不知道;B認為A脾氣差,跟他要資料卻常踢到鐵板,口氣常常不好;A不想再跟B溝通,反正
Thumbnail
  原來,內心上演不同的小劇場...... A覺得他的小組長B不了解他的辛苦,也不願意協助;B 覺得A工作有困難卻不明說,需要什麼幫忙也不說清楚,讓人不知道怎麼幫;A認為B缺乏同理心、觀察力,桌上已積一堆文件卻假裝不知道;B認為A脾氣差,跟他要資料卻常踢到鐵板,口氣常常不好;A不想再跟B溝通,反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