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腦部(三)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我們談到腦幹的功能及其作為真正死亡的判定,這週起就要開始探討更複雜的腦區了

首先介紹小腦

人腦,小腦顯示為紫色
小腦主要解剖分區的大致示意圖,是「展開的」小腦的俯視圖,正中央為蚓部。由 File:CerebellumDiv.png: 原上傳者為英文維基百科的Nretsderivative work: GnolizX - 本檔案衍生自: CerebellumDiv.pn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9373764
小腦中的微迴路。(+):興奮性突觸;(-):抑制性突觸;MF:苔蘚狀纖維;DCN:小腦深部核團;IO:下橄欖核;CF:爬行纖維;GC:小腦顆粒細胞;PF:平行纖維;PC浦肯野細胞;GgC:高爾基細胞;SC:星狀細胞;BC:籃狀細胞,由 en:User:Nret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erebCircuit.png,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010900
小腦(cerebellum,指「大腦後下方的腦」)是位於後顱窩(英語:Posterior cranial fossa)的腦組織。小腦在感覺感知、協調性,和運動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也和注意、語言等很多認知功能相關,亦能調控恐懼和歡樂等反應,其中最為人們確知的是其運動相關功能。
而在小腦迴路中扮演主要角色的神經元有兩種:浦肯野細胞和小腦顆粒細胞(英語:Cerebellum granule cell),而主要的軸突有三種:苔蘚狀纖維(英語:Mossy fiber (cerebellum))、爬行纖維(英語:climbing fiber)(從外部進入小腦)和平行纖維(作為顆粒細胞的軸突)。在小腦迴路中有兩個主要的通路,發源於苔蘚狀纖維和爬行纖維,終結於小腦深部核團

苔蘚狀纖維直接投射到深部核團,但是也產生了以下通路:苔蘚狀纖維→顆粒細胞→平行纖維→浦肯野細胞→深部核團。爬行纖維投射到浦肯野細胞,側枝則直接輸出到深部核團。苔蘚狀纖維和攀爬纖維攜帶了各自纖維特有的資訊;小腦也接受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乙醯膽鹼的輸入,可能是用於全局的調節。

小腦皮質分為三層。底層是較厚的顆粒細胞層,密布著顆粒細胞,也有中間神經元,主要是高爾基細胞(英語:Golgi cell),也包括盧加洛細胞(英語:Lugaro cell)和單極刷細胞(英語:unipolar brush cell)。中層主要是浦肯野細胞,在這片狹窄的區域裡包括浦肯野細胞和放射狀膠質細胞。頂層是分子層,包括平攤的浦肯野細胞的樹突,以及大量的平行纖維,以直角穿過浦肯野細胞的樹突。小腦皮層的最外層還包括兩類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星狀細胞和籃狀細胞。星狀細胞和籃狀細胞都與浦肯野細胞組成了GABA突觸。
而小腦當中的浦肯野細胞是最特別的神經元之一,也是最早辨認出來的一批神經元。它首先是由捷克解剖學家楊·伊萬傑列斯塔·浦肯野於1837年描述,這些細胞因其樹突叢的形狀得到了辨認:樹突叢非常發達,然而高度集中於和小腦溝回垂直的一個平面上。於是,浦肯野細胞的樹突組成了一張緻密的平面網絡,平行纖維以直角穿過它們。它們的樹突為樹突棘所覆蓋,樹突棘接受來自平行纖維的突觸輸入。浦肯野細胞所接受的突觸輸入多於腦中的任何其他細胞,人類的單個浦肯野細胞的樹突棘數量高達200000個。浦肯野細胞巨大、球形的細胞體組成了小腦皮質中薄薄的一層,只有單個細胞的厚度,稱為「浦肯野層」。它們的軸突側枝伸入鄰近的皮層區域,軸突則到達小腦深部核團,每一個細胞都在一個相當小的區域內和上千個各種類型的細胞聯結。浦肯野細胞使用GABA作為神經遞質,所以對於突觸後細胞產生抑制作用。
浦肯野細胞形成了小腦迴路的核心,它們較大的體積、特殊的活動模式,使其相對易於使用細胞外場電位技術來記錄它們的反應模式。浦肯野細胞通常會保持高頻率的動作電位發放,即使在沒有突觸輸入的情況下。對於通常清醒的、行動中的動物,典型的平均速率是大約40Hz。動作電位脈衝表現為兩種脈衝的混合,分別成為簡單脈衝和複雜脈衝。簡單脈衝是單個動作電位,緊接着大約10ms的不應期;複雜脈衝是一些固定模式的動作電位序列,其中有非常短的脈衝之間的間隔,脈衝數量逐漸減少。生理學研究表明,複雜脈衝(基頻大約為1Hz,最高不會超過10Hz太多)和爬行纖維的活動有可靠的關聯;而簡單脈衝是由基線活動和平行纖維的輸入共同產生的。複雜脈衝之後通常會有一個數百微秒的停頓,在此期間簡單脈衝的活動被抑制。
其實我們人類細微動作與認知的調節靠的就是浦肯野細胞接收肌肉與大腦傳來的訊息,在反覆的練習當中藉由浦肯野細胞表面上200000個突觸加以抑制並調節由大腦發出的傳出信號,以控制自身動作與認知行動,可以這麼說,小腦其實是人類行為的調節者,空有大腦卻沒有小腦將傳出信號做調節,很多人類的行動與學習都將發生困難,說小腦是人類智慧的輔佐者一點都不為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165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談到神經元的構造與功能,以及脊隨的結構與最基本的反射參與,本週起就要開始談到更複雜的腦部,而這也是本系列的真正主軸。 三重腦理論 而所謂的三重腦可分成下列三部分: 爬蟲腦複合區 古哺乳動物腦 新哺乳動物腦 那我們先從最原始的「爬蟲腦」談起。 腦幹是生命中樞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上週談到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跟人類記憶的關係,也聊到當今許多書呆子很多時候就是指吸收書中的外顯知識而缺乏依靠身體力行所獲得的內隱知識,致使頭腦中的知識難以面對動態的真實世界,而令人生事業難有成就,不過這也不完全是個人的錯,這也跟學校教育有著莫大的關係。 學校教育所教授之知識是人類歷史的精華
    其實無論是外顯知識或者是內隱知識,根本都在於人類腦部所儲存的記憶,接下來就要談談人類的記憶。 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基於現在我們對於記憶形成機制的認識,廣為接受的模型將記憶過程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編碼: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記憶與腦部的關係
    上週我們聊到義務教育的緣起與原因除了最早的兵役與工廠勞動力需求外,科技的進步更是推高人類的知識與能力需求。而學習的真正目的就只有兩個,掌握個人生存所需的知識以及產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各種產業所需的下一代人力,那本週就要談論知識的部分。 學校教育所傳授的知識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
    本週來聊聊關於每個人經歷過的學習這件事,以及學習與知識間的關聯性,相信很多讀者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為何要從六歲關在學校裡學習,而不是快樂地玩耍,而且在學校學習除了聽課,還要寫作業和考試,課業與成績壓力壓得許多兒童青少年學子喘不過氣來,那究竟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呢? 義務教育的起源
    上週談到神經元的構造與功能,以及脊隨的結構與最基本的反射參與,本週起就要開始談到更複雜的腦部,而這也是本系列的真正主軸。 三重腦理論 而所謂的三重腦可分成下列三部分: 爬蟲腦複合區 古哺乳動物腦 新哺乳動物腦 那我們先從最原始的「爬蟲腦」談起。 腦幹是生命中樞
    之前一系列的文章談到學習與知識,而無論是書本上還是生活上的學習,都與人類的腦部脫離不了關係,本週開始的文章要來探討腦部。 先從神經元談起 其實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的腦都是由極為複雜的神經元與其延伸出的神經通路所組成,有些神經元則更進一步的延伸到身體各處協助腦接收身體來的訊息,並控制身體各處。
    上週談到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跟人類記憶的關係,也聊到當今許多書呆子很多時候就是指吸收書中的外顯知識而缺乏依靠身體力行所獲得的內隱知識,致使頭腦中的知識難以面對動態的真實世界,而令人生事業難有成就,不過這也不完全是個人的錯,這也跟學校教育有著莫大的關係。 學校教育所教授之知識是人類歷史的精華
    其實無論是外顯知識或者是內隱知識,根本都在於人類腦部所儲存的記憶,接下來就要談談人類的記憶。 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基於現在我們對於記憶形成機制的認識,廣為接受的模型將記憶過程分為三個不同階段: 編碼: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記憶與腦部的關係
    上週我們聊到義務教育的緣起與原因除了最早的兵役與工廠勞動力需求外,科技的進步更是推高人類的知識與能力需求。而學習的真正目的就只有兩個,掌握個人生存所需的知識以及產出整個國家社會中的各種產業所需的下一代人力,那本週就要談論知識的部分。 學校教育所傳授的知識 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
    本週來聊聊關於每個人經歷過的學習這件事,以及學習與知識間的關聯性,相信很多讀者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為何要從六歲關在學校裡學習,而不是快樂地玩耍,而且在學校學習除了聽課,還要寫作業和考試,課業與成績壓力壓得許多兒童青少年學子喘不過氣來,那究竟我們為什麼要接受教育呢? 義務教育的起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如果大家看過動漫 《工作細胞Black》就知道腦部是個非常有科技氣息的地方,。。進入腦部的中樞神經系統後,有黑髮、前額及鬢角灰髮、戴眼鏡穿西裝的年輕且因為工作壓力早生華髮的腦細胞司令,工作細胞DAN,有一個國際身分證號碼 CL:0000700。。。
    Thumbnail
    雖然成人的腦部重量大約只有三磅 ,但它卻是我們體內功能最重要的器官,而它的質地則與果凍差不多。 腦部大腦由三部份組成: 1. 大腦佔了整個頭顱最大的空間,它的功能包括記憶、解決問題、語言和空間思維、及情感,而大腦也負責控制身體的活動。 2. 小腦位於頭顱的後半部在大腦之下,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大腦是一個獨特的禮物。構造複雜,形狀像核桃,重量2.8磅,大約只佔體重的2%;但卻用了我們體內20%的氧氣;並且消耗了成人60%的碳水化合物供應量(在小孩身上是75%)。         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大腦似乎一直在工作,他開啟了動物世界的演化。第一批原始人
    Thumbnail
    當時接觸皮指紋十隻手指所對應大腦區域,就覺得大腦很奧妙,每個手指都代表多元智能能力。 近幾年國際學者研究大腦有一個「慈悲利他」的神經區域,不只是人,連貓、狗都有,這一個區域非常小,但是很容易激發活動。 內文 譬如一隻狗看見別的狗受傷,這個神經區塊就會不斷啟動,人也一樣,看到災民的苦況,這塊區域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點摘要:研究基礎認知這個新領域的科學家認為,不只腦細胞,動植物的一般細胞也可利用生物電來儲存訊息、協調彼此活動。生物是由具有優秀解決問題能力的小單元所組成,當這些個別單元聚集並合作,智能或許因此拓展。這些想法挑戰了「人類智能與眾不同」的思維,我們可能需要重新假設:心智無所不在。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如果大家看過動漫 《工作細胞Black》就知道腦部是個非常有科技氣息的地方,。。進入腦部的中樞神經系統後,有黑髮、前額及鬢角灰髮、戴眼鏡穿西裝的年輕且因為工作壓力早生華髮的腦細胞司令,工作細胞DAN,有一個國際身分證號碼 CL:0000700。。。
    Thumbnail
    雖然成人的腦部重量大約只有三磅 ,但它卻是我們體內功能最重要的器官,而它的質地則與果凍差不多。 腦部大腦由三部份組成: 1. 大腦佔了整個頭顱最大的空間,它的功能包括記憶、解決問題、語言和空間思維、及情感,而大腦也負責控制身體的活動。 2. 小腦位於頭顱的後半部在大腦之下,負責控制身體活動協調
    最近閱讀塗子沛的《第二大腦》,其中關於神經元的描述, 啟發我看Obsidian筆記的新角度。 神經元接收資訊的部分叫做樹突 (Dendrites), 向外傳遞資訊的部分軸突 (Axons)。 第一大腦中的神經元接收與傳遞資訊, 正好對應第二大腦中使用筆記去閱讀與寫作。
    Thumbnail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學習一門新語言或每天運動,不僅能豐富生活,更是維持大腦青春的關鍵?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座城市,神經細胞就如同建築,而神經突觸則是連接這些建築的道路,透過不斷學習和運動,我們可以建立更多的「道路」,使得大腦運作更為高效。 一起來了解如何透過日常練習,保持你的大腦充滿活力和靈
    Thumbnail
            大腦是一個獨特的禮物。構造複雜,形狀像核桃,重量2.8磅,大約只佔體重的2%;但卻用了我們體內20%的氧氣;並且消耗了成人60%的碳水化合物供應量(在小孩身上是75%)。         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大腦似乎一直在工作,他開啟了動物世界的演化。第一批原始人
    Thumbnail
    當時接觸皮指紋十隻手指所對應大腦區域,就覺得大腦很奧妙,每個手指都代表多元智能能力。 近幾年國際學者研究大腦有一個「慈悲利他」的神經區域,不只是人,連貓、狗都有,這一個區域非常小,但是很容易激發活動。 內文 譬如一隻狗看見別的狗受傷,這個神經區塊就會不斷啟動,人也一樣,看到災民的苦況,這塊區域
    Thumbnail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多數的腦類器官是由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大小約為米粒大小。然而,目前的腦類器官仍缺少例如人腦結構的各個腦區的區別。為此,有科學家提出使用由胚胎大腦取出的組織幹細胞來培養腦類器官,以解決此問題。
    Thumbnail
    腦類器官 腦類器官指的是利用幹細胞培養出的三維神經組織。目前的研究已經證明腦類器官具備大腦細胞(包括神經元和星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近期,科學家利用腦類器官來作為人工智慧實體裝置。本文將簡介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