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學校教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週談到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跟人類記憶的關係,也聊到當今許多書呆子很多時候就是指吸收書中的外顯知識而缺乏依靠身體力行所獲得的內隱知識,致使頭腦中的知識難以面對動態的真實世界,而令人生事業難有成就,不過這也不完全是個人的錯,這也跟學校教育有著莫大的關係。

學校教育所教授之知識是人類歷史的精華

其實現在教科書中的知識都是古今中外數千年來人類在真實世界中依靠身體力行所得到的內隱知識,再經由各個年代的知識份子逐步轉化並檢討修正為外顯知識。(如牛頓藉由蘋果掉落推導出萬有引力定律)
而學校教育之所以存在就是倘若一個人只靠自行摸索,將難以掌握人類數千年來,尤其是工業革命後許多知識與技術的產生都是仰賴龐大的資本投入才有辦法做到,如果不接受學校教育只用傳統的學徒方式去學習,將只能從事低階勞力性的工作,根本無法教育並篩選出高階知識份子去支撐當今龐大的知識技術體系。
其實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過,義務教育的出現及年限延長與工業革命的產業需求以及知識快速累積息息相關,義務教育這種高度一致性且規律性的課綱有助於讓多數學生再一定時間內學到一定的知識量,對於未來的整體國家人力培育有不小的幫助。
然而義務教育過分強調效率與一致性的缺點就是過於注重教科書知識的灌輸,且過度的考試測驗,忽略了實際操作與互相交流,長期下來就容易導致學生只有片段且機械性的課本知識,而缺乏面對真實生活環境中的技能訓練,而後者對於一個人出社會工作、拚事業以及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都比課本知識重要得多。

那教育體系要如何調整

實際上人類的知識與技術發展到現在,最初僵化的義務教育體制也逐漸難以應付當今世界所需的知識,而且三四十年前亞洲各國包括台灣在內的填鴨式教育也造就許多學子難以跟上進度而自暴自棄,就算順利撐過痛苦的升學時期,當今台灣許多四十歲以上經歷過填鴨式教育荼毒的社會人士再也不想碰書本了。
其實從九零年代受到各界議論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雖說很多人認為教改令階級固化更嚴重(事實上根據許多有關升學之研究都指出現今年紀五十歲左右的人學業成就受到出身影響就已經很大了,而這些人基本上都還算是聯考時代的人),但是填鴨式教育更不利面對未來需要無論是在知識還是技術上找出新路子的時代,講難聽點,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經差不多走到盡頭了,如果教育體系無法讓更多人有效吸收知識對於往後技術創新是不會有太多幫助的。
不只台灣,其實這二三十年來世界各國也在想辦法調整傳統較為將化的義務教育體制,因為就算改的不盡人意,但傳統的教育體制是難以面對未來變化的。
再說對於我們台灣而言,所謂的大學聯考是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才開始的,要不然更早以前都是各個大學獨自辦理招生考試,怎麼早期就沒有人說這種制度不公平(其實那年代能受教育的人也不多)。
也就是說聯考制度與填鴨式教育其實在歷史上來看也不是多古老的制度,也就是各為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讀者們的父母輩的成長經歷,要不然再上一代的祖父母輩大多根本不是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成長的。
也是啦,很多人都是以自身與自己父母所經歷過的時代與生活經驗看待事情,卻沒有從更廣且更深遠的角度去看待,其實不要說各位,筆者也曾經這樣看待人類社會所發生的種種事情與現象,直到近幾年跟許多社會人士聊過以及閱讀從不同角度與其他國家作家所寫出的文章,以及這幾年在社會上做事的經驗與感想,才發現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的理所當然很多時候一點都不理所當然,背後的運作一點都不簡單。(除了教育制度,包括自由民主,以及個體獨立自主不受包括家庭宗教組織等任何群體所束縛壓迫)
或許書本上的歷史大多根本不是真正的人類歷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1會員
    139內容數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iam Li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習與知識(一)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學習與知識(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知識與人類記憶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如何在學校有效學習:結合明知識與暗知識的策略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然而,僅僅依賴課堂上所學的明知識並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有效的學習需要結合明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暗知識(tacit knowledge),通過多方位的實踐和應用,將所學內容內化為真正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學生
    avatar
    月菲
    2024-05-16
    【 #週五長知識 】5 - 遊戲相關論文分享:「運動電競?學生運動員?-台灣教育體系下的電競制度與選手生涯規劃」這篇文章是一份必修課程的期末報告,選擇了一篇關於台灣教育體系下電競制度和選手生涯規劃的論文進行討論。該篇論文有電子全文,在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都能找到資料,可以多多利用。最後提到了新北電競基地提供的免費課程和活動,有興趣請見粉專。
    Thumbnail
    avatar
    歐拉熊AuraBear
    2024-04-26
    【喝茶小學】006.侍茶師基本知識 烘焙與發酵從過去在第一線的銷售經驗,到近期陸續從茶職業體驗包與學茶新手村的學員回饋中了解到民眾普遍對於茶的認識誤區。我認為最嚴重的誤解是烘焙,甚而有人把烘焙連結成炒茶。而這個誤解已經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綠茶烘焙(炒茶)輕
    Thumbnail
    avatar
    Namo茶司(BoringTeaHouse)
    2024-01-07
    詩享家的文學與電影(科幻篇)──科學與科幻交織的詩篇:《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詩享家星際點播:Beethoven Virus OST - 22 Last Concert 人類對科學的無盡探求,欲求追問的是:人為什麼活著?人活著的價值是什麼?如同電影《一代宗師》所言,所謂的宗師之路,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基普‧索恩在《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一書中,
    Thumbnail
    avatar
    Joe的詩享家
    2023-12-05
    「成為學生與艱澀知識的橋樑」—教科書的定位、現況和學生所期待的未來!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Thumbnail
    avatar
    NANI · 南一書局
    2023-10-04
    文摘與感想!臺灣教育4大問題》成大教授 蘇文鈺:任教多年,我很明顯意識到,學生表達能力一年不如一年了....文摘(https://bit.ly/3HE7X6N)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 感想 同意上述的看法。 想起了這個圖 .
    Thumbnail
    avatar
    藍天白雲--一車二人三餐四季模式已啟動
    2022-03-06
    通識教育的「詞」與「物Credit: Daderot 在美國,對本科生而言,最好的學校也許不單是哈佛、耶魯、斯坦福等研究型的高等學府,而是多所在鄉郊和小市鎮的博雅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博雅學院由此至終關心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如何通過教育的規訓塑造學生的主體性。
    Thumbnail
    avatar
    Ricky Fu
    2021-02-07
    淺談網路行為教育-你所不知道的學校(19)何謂網路行為? 透過連網設備(電腦、手機等)所做出的每一個動作皆屬於網路行為,其中又可概略分為非社交性及社交性兩個區塊,前者包括網頁瀏覽、網站註冊等,後者則包括社群留言、線上聊天、視訊交談等,本篇要談談社交性之網路行為,亦即網路上人與人的互動。
    Thumbnail
    avatar
    金匠的胡言亂語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