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 個人因素
- 社經背景
-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國中的化學就真的掌握基本原則,其他都是背,不背就不會。筆者知道念化學的高手有人會不認同,畢竟化學死背怎麼念得好,總有很多可以活用的部分吧?對,沒錯,但在國中部分的基礎,沒有去背一些基本的,後面根本活不下去。
雖然是很多同學炸掉的地方,但筆者覺得還好,這邊會出狀況,大致上有兩個可能。第一,沒有背,像是氧化燃燒的焰色。第二,前面反應式不夠熟。
背的東西,筆者這邊就不多講,課本跟講義多看幾次就對了,不然沒有背,誰會知道鋅燃燒偏黃綠色、硫的火焰偏淡紫色。
有些學校會先教,有些則不會,就是燃燒後的氧化物,哪一些會溶於水,水溶液呈現酸性或鹼性。筆者是建議早點教,畢竟都是背的東西,除了金屬氧化物溶於水呈鹼性、非金屬氧化物為酸性這個可以歸納外,太多強酸弱鹼的東西,沒去記真的就是不知道。
這邊,筆者建議,師長可以買這本《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
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有在看,國一也有常常翻,理論上在這邊不會太難,因為該背的都自然背起來。
氧化還原第一關:氧化劑使別人氧化,還原劑使別人還原
至於氧化跟還原反應,很多同學會弄到七葷八素,十之八九是出在弄不清名詞的意義,諸如「氧化反應」、「氧化物」、「被氧化」到底差在哪。
筆者這邊借用認識的老師,他常用的教法來解釋。
大致的解說流程:
- A進行氧化反應變成AO
- BO進行還原反應變成B
- A把BO的O拿走,把人家的O拿走,使人家還原,故A為還原劑
- BO的O被A拿走,把自己的O給了別人,讓人氧化,故BO為氧化劑
也就是:
- 「還原劑使別人還原,自己則氧化了」
- 「氧化劑使別人氧化,自己則還原了」
如果不懂,這位老師常常用止痛藥劑來解釋,止痛藥(氧化劑)是讓吃的人(作用對象)止痛,不是讓止痛藥止痛;如果氧化劑是讓自己氧化,就像是止痛藥讓藥止痛(?!);若加上一些英文原文的主動跟被動態解釋更好,只是筆者發現懂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