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那些無法被說出口的私密經驗《繞頸之物 》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要提及最近看到最相見恨晚的作者,非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莫屬。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繞頸之物》

《繞頸之物》是這位奈及利亞旅美作家於2009年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十二個短篇沒有嘶聲力竭的控訴,但幾乎都像拿許多小石子丟進湖裡,陣陣漣漪不停讓你感到心被什麼挑起來的不安與共鳴。是男女關係、是權力階級、是自我認同,是從非裔視角看待虛幻飄渺的「美國夢」。

書寫非洲,或許有很多人未看就覺得遙遠,擔心很難進入或了解民情隱喻,但阿迪契塑造的故事並沒有隱喻,幾乎是很通透、很直接,如同那場聞名世界的演講《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那般用淺顯易懂的用語,挑起那些你以為的理所當然,而她書寫的女性處境,並不只是在非洲,是不分國籍的眾多女性共感、因為那極為私密的經驗,卻總覺得這應該沒什麼吧,而隱藏在心裡的日常。


為什麼我們總是什麼也不說?

個人極為印象深刻的一篇為〈跳跳猴山丘〉,來自非洲各地的作家一同參與文學工作坊,看似高尚且多元的聚會卻仍隱含著強烈刻板印象,女作家書寫了個人經驗卻被主辦人說「女人絕對不是這樣顯而易見的受害者,也絕對不會是在奈及利亞」,旁邊的女同志作家寫的故事甚至還被評為不夠「非洲」。而當女作家發現主辦人意淫自己,其他人竟然早就知道,卻因為這件事情不會礙到我而選擇不說時,女作家那句「為什麼我們總是什麼也不說」同時也是對觀者如我們的詰問。

〈繞頸之物〉中當女主角來到美國卻發現與想像相去甚遠,卻也不敢跟期待妳寄美國名牌香水、包包、鞋子的鄉親父老說自己在這邊其實是個隱形人,堅持著「妳放棄了很多,但也會得到很多」;〈上週週一〉的女主角其實擁有碩士學位,只因為還沒拿到工作許可只能暫時打工當保母,當雇主知道她是奈及利亞人,很驚訝地說出「妳的英文說得很好呀。」(但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就是英語阿)女主角心裡惱怒「那種驚訝,像是認為英文應該是他的個人財產。」
那些說不出口的私密經驗,另一方面是不是知道即便說出來也很容易被便宜行事,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妳不說就沒事的社會?一個必須符合主流所以演出「我所以為的自我」的社會?

The thing around your neck.那些圍住妳脖子的是什麼呢?是被言語的騷擾後,旁人叫妳「別想太多」;是想得到認同,所以騙自己這一切都很好的焦慮;是當妳終於靠自己的實力達成了美國夢,旁人依然期待妳應該要活得「夠非洲」(或是夠亞洲),《繞頸之物》每個短篇都能挑起情緒上的不自在,更探討了異文化與家鄉之間的拉扯。



用一句話精準解釋問題

我當時分享了《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在一個閱讀社團時,收到一則留言寫道「我們都應該是人文主義者。」先不論這是否為對方闡述觀點或反駁,但恕我無法認同。我覺得可以去實際理解所謂女性主義的本意,不是女生想怎樣就怎樣,是尊重、是男女皆同,而不是再用另一個主義來詮釋主義。(而且到底什麼是人文主義者?)

當有人質問阿迪契「妳為什麼非得從『女人』的觀點出發?為什麼不從『人』的觀點出發?」她很直接的回答:「這樣的問題等於是制止大家陳述特殊的經驗。女性主義當然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只用人權這種模糊的表達方式,等於是否定了具體而特定的性別問題。」
而關於種族的刻板印象,如同大家仍會期待她說出一個非洲底層女性的苦難。
她如此看待:「刻板印象讓某個故事變成唯一的故事。結果就是讓人失去尊嚴,讓人難以做個平等的人、獲得人性尊嚴的肯定。」

關於種族與性別的雙重問題,阿迪契選擇說出來了,她的文字精準卻又深入淺出,你會隨著她的故事起伏跌宕,當你發現這些故事引起心裡的不安,那是好的,因為如此你才有更多聽見你自己真正聲音、也尊重其他不同聲音的可能。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橫跨十幾年,有許多書信段落,於2022年的現在看反而合時宜。我們都說要往外看,望向世界邁向國際,但其實成長帶來的經驗,反而越懂得從外往內看。是什麼造就了你呢?可能是自己的家庭,更是自己在這些碰撞中的體悟,這是一個真正灌溉你成長的「世界」。
這本不只是為女性而寫,更為男性所寫,它告訴我們所謂的「尊重」,是怎麼一回事,而你會發現尊重這件事情,是多少人「理所當然地無法做到」。尊重,是男女皆同,是異性對異性,同性對同性亦然。
閱讀莎莉.魯尼的文字,所感受到是隱藏在文字下那股情感躁動,亦是對千禧世代渴望愛、渴望收到關注,卻也渴望孤獨乃至於相信自己是獨特的矛盾心態,富有敏銳度的觀察出來了,佐以極有張力的對話(甚至整本是不以引號做標示的大量對話堆疊而成)讓我們看見個體與個體相處之間隱藏的敏感焦慮,還有以「聊天」探討權力的展現。
我們應該都知道心理測驗並不會影響你這個人,也不會把它當作形容自己個體存在。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很多時候,被別人覺得你該是什麼樣的人束縛,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是要怎樣的人給束縛嗎?
我理解到或許活著,不是要背負他人生命的沉重罪惡感,而是僅僅作為活著的人,記住那些離去之人的故事、或許對他們奮力愛過、恨過,快樂與創痛並行,與一起經歷過的回憶,也是不枉我們活過此生。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橫跨十幾年,有許多書信段落,於2022年的現在看反而合時宜。我們都說要往外看,望向世界邁向國際,但其實成長帶來的經驗,反而越懂得從外往內看。是什麼造就了你呢?可能是自己的家庭,更是自己在這些碰撞中的體悟,這是一個真正灌溉你成長的「世界」。
這本不只是為女性而寫,更為男性所寫,它告訴我們所謂的「尊重」,是怎麼一回事,而你會發現尊重這件事情,是多少人「理所當然地無法做到」。尊重,是男女皆同,是異性對異性,同性對同性亦然。
閱讀莎莉.魯尼的文字,所感受到是隱藏在文字下那股情感躁動,亦是對千禧世代渴望愛、渴望收到關注,卻也渴望孤獨乃至於相信自己是獨特的矛盾心態,富有敏銳度的觀察出來了,佐以極有張力的對話(甚至整本是不以引號做標示的大量對話堆疊而成)讓我們看見個體與個體相處之間隱藏的敏感焦慮,還有以「聊天」探討權力的展現。
我們應該都知道心理測驗並不會影響你這個人,也不會把它當作形容自己個體存在。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很多時候,被別人覺得你該是什麼樣的人束縛,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是要怎樣的人給束縛嗎?
我理解到或許活著,不是要背負他人生命的沉重罪惡感,而是僅僅作為活著的人,記住那些離去之人的故事、或許對他們奮力愛過、恨過,快樂與創痛並行,與一起經歷過的回憶,也是不枉我們活過此生。
今昔非比,葛拉威爾要問的不是你在這些既定條件下究竟要怎麼選邊站,而是深度探討已有這樣的歷史借鏡,身處在更好的科技環境下,我們所秉持的最高道德是否能不被忽視或被移用他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木頭娃娃奇遇記》是美國作家芮歇爾•菲爾德(Rachel Field)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以擬人的手法,敘述了一個名叫「希蒂」的木偶娃娃的百年奇遇。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方格子建議,可以在討論區發點東西讓外星人討論,我不知道要發什麼,就發發廢話吧。 前些日子因希拉雅的無心插柳,我陷入「阿龍宇宙」,療傷過程被擴大成第二本書的內容,我覺得蠻奇幻跟精彩,讀者說很像台灣版《少女布莉達的恩賜》。 和希拉雅相遇,我突破人界權威跟天界權威,明白恐懼跟愛並非雙生。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的傳記散文《我的身體,你的商品》用她的親身經歷,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她在模特兒界的掙扎與挑戰,以及對於性感尤物胸大無腦成見的挑戰。 每一篇都像是她生活呢喃與思考...
Thumbnail
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短篇小说《乞丐新娘》,但前不久偶然重读它,才被格外触动:我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片段的倒影,而那些片段又恰巧涉及到我一度感到羞愧、无法理解的经历和感受,这也是我想要细读它、给出自己的一点反思的主要动机。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木頭娃娃奇遇記》是美國作家芮歇爾•菲爾德(Rachel Field)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以擬人的手法,敘述了一個名叫「希蒂」的木偶娃娃的百年奇遇。
Thumbnail
  本書作者出身小資產階級勞工的家庭,這是一本關於她父母親生命軌跡的紀錄,包括他們的經歷、認知、習性與社會關係。書中包括〈位置〉與〈一個女人〉兩篇故事,內容透過人物及其生活的再現,描繪了我們日常的階級/階層關係。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本文以及我接下來的文章都不打算詳談與介紹什麼是「女性主義」(feminism),對,我才不會自曝其短,花時間跟你們各位詳細介紹那繁複龐雜、盤根錯節的婦運史!而且,本系列專欄的目的就是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人人都可以是女性主義探險家!冒險者!勇敢的航海王!」
Thumbnail
方格子建議,可以在討論區發點東西讓外星人討論,我不知道要發什麼,就發發廢話吧。 前些日子因希拉雅的無心插柳,我陷入「阿龍宇宙」,療傷過程被擴大成第二本書的內容,我覺得蠻奇幻跟精彩,讀者說很像台灣版《少女布莉達的恩賜》。 和希拉雅相遇,我突破人界權威跟天界權威,明白恐懼跟愛並非雙生。
Thumbnail
每當有女性站出來主張女性權益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的女性以輕視的態度看待,並且表示情節尚輕不足掛齒,甚至公然替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開脫,認為自古以來都是如此,為什麼以前的女性可以選擇默不作聲,而現代女性就好似刺蝟般令人無法親近? 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便在《始於極限》這本書中給出了解答,她
Thumbnail
艾蜜莉・瑞特考斯基的傳記散文《我的身體,你的商品》用她的親身經歷,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她在模特兒界的掙扎與挑戰,以及對於性感尤物胸大無腦成見的挑戰。 每一篇都像是她生活呢喃與思考...
Thumbnail
我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到短篇小说《乞丐新娘》,但前不久偶然重读它,才被格外触动:我在其中看到自己生活片段的倒影,而那些片段又恰巧涉及到我一度感到羞愧、无法理解的经历和感受,这也是我想要细读它、给出自己的一点反思的主要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