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克效應 –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達克效應 –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
有些人「知道」微波爐加熱的食物對身體不好,所以「堅決」不用微波爐。

這是典型的知識不足,自信卻破表。

每個人都會有不知道某些知識的時候,這很普遍,但有的人甚至缺乏認知自己「不知道某些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說,並不知道自己到底不知道什麼。這就是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而且,很奇怪的,懂愈少的人就愈勇敢,這就是「達克效應」:

Dunning-Kruger effect

1995年在美國有個銀行搶匪,作案時在臉上塗抹檸檬汁,因為他「知道」檸檬汁可以用來製作隱形墨水,所以塗抹檸檬汁「當然」就可以讓他隱形。然後還自信滿滿的去搶銀行。這就是圖中「天下無敵愚蠢」那個頂點。

能力不足卻超有自信?小心達克效應在作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73內容數
生命只是一個隨機過程 Life is a random process 來是偶然,去是必然,苦難中自己找樂子 You have to live, you have to die, and you have to pay tax.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周博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健康是信仰?健康是醫學?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毒藥。
大規模、長時間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天補充1公克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乾眼症。
時間就在8月5日星期五的晚上,地點是基隆正濱漁港邊的集集堂。
因為麥角硫因能活化大腦海馬迴幹細胞的再生,所以能改善壓力下的睡眠障礙、提升注意力、記憶力
根據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每天補充2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並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分析這205位新冠肺炎患者 (包括73位常態性斷食者) 的重症/死亡率的差異, 在追蹤10個月後發現, 常態性斷食的新冠肺炎患者, 發生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大約下降四成.
健康是信仰?健康是醫學?每個人選擇自己的毒藥。
大規模、長時間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天補充1公克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乾眼症。
時間就在8月5日星期五的晚上,地點是基隆正濱漁港邊的集集堂。
因為麥角硫因能活化大腦海馬迴幹細胞的再生,所以能改善壓力下的睡眠障礙、提升注意力、記憶力
根據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每天補充2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並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
分析這205位新冠肺炎患者 (包括73位常態性斷食者) 的重症/死亡率的差異, 在追蹤10個月後發現, 常態性斷食的新冠肺炎患者, 發生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大約下降四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Dunning-Kruger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揭示能力低者高估自己,能力高者低估自己的現象。文章介紹其原理、階段、實例及文化差異,並提出應對策略,強調謙虛與元認知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你的自信來自於真正的實力嗎?本篇文章分享「達克效應」在心理學上的由來,以及產生什麼影響,並與讀者分享可以如何運用達克效應,幫助自己真正的成長。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這話其實挺貼近日常。想想看,你不可能變成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自己,對吧?我們總是在學習,不斷發現自己新的一面。比如,你可能從來不知道自己擅長烹飪,直到有一天你嘗試做菜,突然發現自己對此有天分。這就是自我發現的魔力! 同樣的,我們對這
Dunning-Kruger效應是一種認知偏誤,揭示能力低者高估自己,能力高者低估自己的現象。文章介紹其原理、階段、實例及文化差異,並提出應對策略,強調謙虛與元認知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當個聰明人,不管在親人或是朋友面前展現自己的才智,無疑是讓人覺得驕傲的事。但事實上,人們比自己想像的還「無知」。一旦開始自覺這件事並認清自己的「無知」,才有辦法更上一層樓。 舉一個日常生活的小例子,你能夠解釋馬桶運作的原理嗎?如果想解釋但又發現從未深入思考過背後的原理,這正是作者提到的假
Thumbnail
你的自信來自於真正的實力嗎?本篇文章分享「達克效應」在心理學上的由來,以及產生什麼影響,並與讀者分享可以如何運用達克效應,幫助自己真正的成長。此外,文章中還評析了賴婷婷的《複利領導》一書,探討如何藉由重複簡單的行為來培養領導力及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這話其實挺貼近日常。想想看,你不可能變成一個你根本不認識的自己,對吧?我們總是在學習,不斷發現自己新的一面。比如,你可能從來不知道自己擅長烹飪,直到有一天你嘗試做菜,突然發現自己對此有天分。這就是自我發現的魔力! 同樣的,我們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