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會議修羅場》

    我待過大大小小的公司,經歷過不同文化洗禮,每每在會議之中,見識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許多招法。故名修羅場。
    致勝者,未必氣焰高漲、自帶閃光,反而是言輕語軟、適時表達can-do,又懂得先行指導how to do之輩,最能脫身於萬千瑣事,面子與裡子倆無傷。
    比如一個擺明多頭馬車的專案,還沒等到會議主事者發派號令之前,有人先給了下馬威,「所以這件事,老闆們都聚焦過、有共識了對不對?否則之後還要勞煩你去各個老闆面前賣,這太累了,你做重工啊。」翻成白話的意思就是,你想清楚、搞定老闆們再來吧,不然等我去老闆跟前疏通,你就吃不完兜著走。
    比如自己不想做、覺得被趕鴨子上架,於是口頭合縱連橫,率先發難:「這個案子我覺得非常好,也同意絕對是刻不容緩的工程,但是據我所知,好像跟某某單位推行年度活動的時間衝突耶,這就影響很大了,還是能夠往後延個兩季?你們說是嗎?」身為被點名的單位,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不是。深深覺得自己的苦勞被當成了轉移砲火的鋼盔。
    又比如吃力不討好的不想做,我也聽過很高明的甩鍋論述:「內容是王道,不能等閒視之,建議你找個coordinator來,把這些文本好好地梳理過一次,然後我們協助coordinator再做幾次校正,這樣你就輕鬆一點,也更精準。」到底輕鬆了誰?初階的文本工程若沒人願意接手,到哪裡去找另一個倒楣鬼當coordinator?外部發包找資源,站著講話不腰疼,預算誰出?
    從二十幾歲清純一朵花的年紀,一路開會到了快五十歲,只剩老花是屹立不搖的。我如今算是從熱鬧中看清一點門道,有時,實力,真的不必賣力在會議上。很多會議的功能,不過抓交替、找借力罷了。
    也為致勝者說幾句話,難道個個都以推事為樂嗎?也不盡然。他們只是懂得把力氣,花在自己喜歡、而且更容易取得認可的事情上。這幾天的流日,太陽地球依序在7與13號閘門盤桓,挑戰G中心的自我定位和觀點養成,要在群體中扮演甚麼角色、何時該挺身而進,何時需要暫隱其身;如何藉由聆聽和反芻,發展出具有價值的普世理念,選擇時機與夥伴登高一呼?
    在會議修羅場,我看到了各種角色的競逐和消長,聽得明檯面語言的背光面。我但願自己足夠沉著,不要一下子就跳入細節,早年我最常詢問的,大概就是人力與資源調度,時間可行性與否等等執行要點。我的大老闆曾經說我,妳最大的長處,也是妳極為致命的短處。過分認真、海攬過界。人家都還沒明確交辦,何需先當領班?事情,不是只有「做」,還包括了「問」與「分」。
    我也但願自己足夠勇敢。最後發言、甚至沒有發言,不等於沒有才情與貢獻。我發現會議中總是會存在第一個提問、第一個總結的好手,那就聽聽他們怎麼說,感受看看空氣的流動程度如何。有時會掠取到自己靈光閃爍的剎那之間,為會議畫上兩筆生動的眉眼。有時知道不是再妄自多言的場合,我就節省力氣,私下一一叩問不好言明的盤根錯節。
    修羅場,維基百科註解為非常混亂的場面,一般用在形容事故、騷亂、戰爭。但它的核心場域,也許很簡單,懂得依境自處、自我維護,即便在會議修羅場敗了,也光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