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2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度思考技術

你在訂定新年目標時,有沒有設立今年要讀多少本書的目標? 我有。 我給自己設立「至少一週要看 1 本書」的目標,所以一年至少要看 52 本書。
在朝目標邁進的選書過程中,我不禁想:為什麼要給自己設立閱讀目標?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學習更多,為了讓自己走出舒適圈,所以我訂立了閱讀目標。」回想當初訂立目標時,我應該是這麼想的吧?!然而,如果閱讀是我的興趣,是讓我開心的事,那還需要特意訂立目標嗎?
也許,我只是為閱讀而閱讀,只因聽說閱讀可以讓自己學習更多、成長更多。 暮然回首,卻無法精準地提出在哪本書裡、讀到了什麼,讓我有所學習與成長… 總是在書裡讀到認同的文句用螢光筆畫下重點、覺得醍醐灌頂時摺下了書角,然後闔上書,三天五日後便忘得一乾二淨…
發現這現象之後,我開始尋找關於「閱讀」的書籍,這是與《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的緣起。這本書像是工具書,它教你怎麼閱讀,不同於一般「如何快速閱讀」或「如何大量閱讀」這類主題書籍,它是一本教人慢慢閱讀、運用閱讀並創造閱讀價值的一本書。

閱讀本身並不是一項高尚的行為,無論是透過讀商業書籍來精進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或是透過閱讀小說散文來讓自己放鬆、沈浸書海,閱讀自始自終都只是一段過程而已。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這本書的重點著眼於商業書的閱讀,目的在於要不就是強化你的「已知」,要不就是學習你的「未知」
閱讀商業書籍本身沒有任何的娛樂元素,如果只是為讀而讀,或是隨便讀讀,是不會有收穫的。我想,這也是年初給自己訂下閱讀目標的原因吧?!期盼透過目標的設定,來推動投資自己的計畫可以被落實、被執行。
正因為閱讀是投資自己,讀到不熟悉或不擅長的內容,讀得慢是正常的,透過慢慢讀才能真正理解內容,理解了書中的內容才能吸收裡頭蘊藏的知識。由「不知」到「已知」是件大工程,所以應該要慢慢讀、仔細地讀,等你讀得越多、懂得更深,閱讀的速度自然會變快。
如同閱讀不貪快、要透過慢讀來理解吸收的道理,作者覺得設定讀多少本書是沒價值的事。他強調,閱讀的重點在於「目的」,讀十本書有時不如把一本經典讀十次,因為真正的好書,可以依據十個不同的「目的」,反覆讀上十遍。

另外,作者強調不用將一本書從頭看到尾。把書從頭看到尾,這是我過去的閱讀方式,覺得一本書收藏了作者論點的菁華,當然要細細讀起,也因此閱讀的速度始終龜速。而作者的論點是,一本書沒有全部讀完是沒關係的,有些商業書就像是百科全書那樣,沒必要一口氣讀完,可以依照當下的需求部份細讀就可以。
以閱讀《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為例,如果想解決的是關於目標設立的問題,可以著重閱讀於習慣一與習慣二的區塊,也就是「主動積極」與「以終為始」這二個主題;若是想加強時間規劃能力,則閱讀「以終為始」與「要事第一」這二大主題,就可以提供你有系統的時間規劃策略。
一本小說,是一個從頭到尾架構完整的故事,它適合從頭讀到尾。但商業書不同,只有有一個小地方對你有幫助,其他部份派不上用場也沒有關係,只要看對你有幫助的地方即可,沒必要整本都看完。
閱讀要細讀以求理解吸收,但可以不用從頭讀到尾。
我聯想到曾看到某位部落客分享他的讀書心得的寫作心法,他提及不一定要看完整本書才能寫讀書心得,哪個段落讓你有想法、有收穫,就可以針對那段內容表達感想。閱讀後的寫作重點是你閱讀之後的吸收與變化,而非看完整本書後的摘要或給予好不好看、有沒有用的評論。

當你閱讀時,會在書上畫重點嗎?如果會,會在哪裡晝重點呢? 當你讀到「對!沒錯!我就是這麼想的!」的內容時,會不會不自覺地想在那段文字畫線? 我會。 那代表自己的觀點跟該書的作者一樣的,甚至覺得自己的想法被有條理、有邏輯地書寫了出來,當然要畫線!
本書的作者並不贊同這樣的畫線方式,他知道讀者在看到書中的文句是支持自己的想法與論點時會很開心,會有股想畫線的衝動 ( 像我一樣 ),但這說穿了不過是一種自我陶醉。作者指出,確認自己的觀點正確是無助於自我成長的,反而容易讓人變得偏頗,無法接受新思維與新方法,這對於自己的事業與職涯來說,反而扣分。
畫線,要畫在有新發現的地方、有幫助的地方、跟自己思維不同調的地方,如此閱讀才能讓你有所成長。
同樣的道理,作者也強調在選書的過程中,別只挑喜歡的作者的書來讀。他提出閱讀商業書籍潛藏的陷阱之一 就是:專挑自己喜歡的作者,或者價值觀與自己相近的作者書來讀。然而光看讓自己舒服的書,是無法讓自己有所突破成長的。
閱讀與自己價值觀相左的書、吸取作者成功的經驗,過程中可能會覺得看不懂、或難以接受其論點。但只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便無異於飲食習慣中的挑食行為,是會讓自己營養失衡的。
作者指出,透過閱讀的學習除了強化已知、吸收未知,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清楚的自己的弱點是什麼,如此才能透過學習來補足自己的不足,或者尋求支援來平衡自己的不足。
你喜歡的資訊自然會向你靠近,你更該刻意去接觸不喜歡的價值觀,進而發現世界的多元。

既然閱讀不要鎖定在自己喜歡的主題、類型與作者上,那麼又要如何挑選書籍呢?作者提供「選書 11 招」來協助你挑選好書:
  1. 在挑選經理人類別的書時,以作者是「創辦人」或「中興功臣」的書為首選
  2. 先看「作者簡介」,從中分辨作者有沒有本事
  3. 挑選「一流的變態」作者書 我將一流的變態解讀為極致中的完美
  4. 向「顧問」取經準沒錯
  5. 別挑「門外漢」寫的書 這點與第 2 點相呼應,可由作者簡介中判斷作者是不是門外漢
  6. 不要被「書名」欺騙 書名通常是編輯美化過的,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特別是翻譯書,會出現中文書名與原文書名八竿子打不著的現象
  7. 選「專有名詞」較多的書 讀專有名詞很燒腦,但這才是跨領域的學習新知
  8. 如果前幾頁就值得畫線……買了!!
  9. 書本要有大量的「佐証資料」 目前市面上多的是教人高效閱讀的書,教你用 5-10 分鐘快速拆解一本書提取精華,這樣的閱讀方式會讓人忽略書中的佐証資料,造成停留於表象上的學習,而非是深度思考後的領悟
  10. 「翻譯書」的好書機率較高
  11. 注意「條列內容」

很多人沒有閱讀的習慣,甚至是排斥閱讀,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閱讀挫折感,因為挫折而排斥閱讀。
對此作者提出請珍惜你的「不知」的觀點,他說,閱讀受挫其實是件美事,因為在感覺挫折之前,是自己主動挑戰那本書,這種「主動」的思考方式,就是閱讀的一大優點;除此之外,挫折感是讓你發現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那麼就在不懂的地方畫線吧!總有一天會茅塞頓開、或是遇到貴人指點,你就由不懂進到懂的層次了。
今天不懂不代表永遠都不懂。不懂時,記住它,答案自會離你越來越近。

前者我們提到了要珍惜自己的未知,那麼對於「已知」的呢?有些嗆辣書評或個人的社群貼文會表述「自己被書騙了、說書裡的內容自己早就懂了」的論點感想。作者認為,與其有時間發表這類感想,還不如快點讀下一本書…
如果真的讀到了覺得自己被騙了的書籍呢?作者提出的建議,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 他建議讀者試著思考「為什麼會被騙?」,是書名取得好?書本封面吸引人?作者簡介太誘人?還是相信廣告文案的效果?……花兩三百元可以讓自己明白「如何騙到人」,學費是物超所值的。
除此之外,作者還建議我們可以想想:時下暢銷書究竟是在暢銷什麼? 有些人不看暢銷書,甚至覺得暢銷書是不值得看的,他們覺得那些暢銷書之所以暢銷,是被炒作而來的。 作者說,閱讀暢銷書就是要去思考它是如何被炒作起來的,除了炒作手法,暢銷書之所以為暢銷書,是因為有銷量,代表有更多的人、甚至平時不閱讀的人買了它,表示這本書命中了讀者心中想知道的。
值得畫線的不限於書本裡面,或許書本「外面」也有值得畫線之處。

我想起書封 ( 書腰 ) 這個玩意兒。以往總覺得書封會造成翻閱不順而把它丟了,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會刻意留意書封,細細看那書封,除了推薦者的列名之外,大多數的書封其實就是書中內容的精準摘要,根據書封上強調的重點內容去細細閱讀,就差不多是把一本書的菁華都看完了。
這本書強調閱讀要慢慢讀,實務上對我來說,是大幅提升了我的閱讀速度,因為我不再執著於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看完它,而是先從封面、封底、書封、目錄及序言上,尋找我的閱讀目的,幫助提升閱讀精準度。因為閱讀調整為針對重點的慢讀,閱讀筆記也就隨之變得有重點並有深度了。
本文經【闆娘的夏天雜貨舖】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闆娘Summ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