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當然,要人人克己復禮,克制私欲私利,復回良知本心,理論上是可以,但現實上就不可能。何解?因為私欲私利,自古以來就征服了良知本心,還拍著屁股問:良心何價?此外,還有不少政客打著民主,高喊公義,利用司法,運用權力,把私欲私利包裝成道德執行者,但背後卻是要清除異己,清除威脅自己權位的異己。這樣看來,越是站在高位,就越難克己。如此下去,整個人類世界,是非黑白糢糊,道德底線陷下,而唯一可做的,只是獨善其身。
    正因人心有距離、有私利,這才出現那麼多亂象,這就是陽明先生為什麼要冒天下之非詆,推陷萬死,一生遑遑都要講良知學的原因。即使未能撥亂反正,至少自己可以向良心有個交代。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即是大人之學。而大人,即指在政治社會上有權力的人。那為什麼在政治社會上有權力的人,首要明明德,首要彰顯良知本心呀?就是因為有了權力,私欲私利自然就會膨脹;私欲私利膨脹,這就是腐敗;腐敗,就會與民爭利;與民爭利,又何能親民?又何能保民?又何能出現文明和諧的社會呢?
    陽明在【大學問】云: 「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
    在古時的所謂「中國」,乃指中原諸國。中國猶一人,天下猶一家,簡單地講,所有人都是自家人,都應該一視同仁。不但彼此都是自家人,即使天地萬物,彼此都是一體,彼此都息息相關。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故此,作為一個有公權力的人,要有廣闊的胸襟,要有天下一家親的氣量,斷絕一切的私欲私利私見,這才能親民,才能保民,才能把人心拉近。親民,以天下百姓之心為心,民溺自我溺,民饑自我饑,這樣才可邁向至善之境。
    一個講究良知本心的家庭,自然會父慈子孝;一個講究良知本心的社會,自然會和諧公義;一個講究良知本心的國家,自然會以心治國,走向精神文明。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陽明心學,有如雷鳴閃電,有如甘霖活泉,它既是思想運動,亦是人性覺醒。近代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梁啟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既然日本能受王陽明思想影響,激發人心,奮發自強,何以在中土,這些自家特產竟然會變成政權的絆腳石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