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孟子的性善說及其價值意義(6/6)

    六、問題討論
    我們常常聽到這句話:無人性!那麼,說這句話的大前題,必須肯定人是本有人性的;否則,要是沒有人性的話,那從何罵起呢?不過,「本有人性」與「人的本性是善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們根據告子與孟子之間的論辯,孟子並沒有說「人性本善」,而只是說人性對於善方面,就像水性向低處流一樣,有一種傾向性。換言之,人有一種向善的能力,而並非天生本性就是善。蓋這個「本」字的定義,是不容易下的。「本」,就有天生的、絕對性的,本來是這樣,往後也是這樣,那才叫「本」。但,孟子和孔子都沒說人性之善是自有永有,它會被失去的;會被失去的,那不能說是「本然之性」。而且,你說生下來就具備善的特質,那善就等於失去善的意義嘛,人會珍惜嗎?你說人性本善,那為什麼兩千多年來,東西方研究人性論的哲學家,都無法達成一個普遍的共識呢?
    還有一個問題得交代的,就是自覺心的能力從何而來的呢?為什麼人有傾向於善的能力呢?傅佩榮教授指孟子所講的人性論是「向善」,而不是「本善」;然則,向善的原動力從何而來的呢?當然,過去的儒者,也沒說「性本善」;而只是說人有向善為善的本能。這種本能,人人固有之。
    按照孟子的說法,是因為人有一種向善為善的本能,叫做「良能」。良能的「良」,不是良好不良好的意思,那是本能。
    孟子說:「人之不學而能,謂之良能;不慮而知,謂之良知」,只要一念警覺,便可以為善;一念沉迷,便可能會為惡。如果追問下去,如何才能保住警覺?答案也很簡單,念念真誠而已。
    小結
    人之與動物有所區別,就在那一點點的自覺心,所謂性善,就是指自覺心。藉著自覺心而為,就可突顯出人的道德價值與人格尊嚴;而要保持這個自覺心,就得念念真誠。
    一個人活在世上,在他的人生路上,沒有真誠,披著無形的假面具,一切的道德價值意義都沒有了!也就是說,沒有自覺心,非人也!
    (寫於2021年1月16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