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今天說因為基本工資上漲,我的薪水太高了,所以每個月要扣我五千塊薪水。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你會做哪個選擇呢?
【選項一】:辭職不幹了,這種沒有制度的公司誰想待。
【選項二】:跟神禱告,把一切焦慮都交給神,保持平靜的心繼續上班。
【選項三】:害怕之後沒法找到工作,為了生活就騎驢找馬吧!
【選項四】:突然扣薪這太不合理了,找勞保局申訴
【選項一】係指離開這個環境,某部分也需要對自己能再找到相同的待遇有自信,這也會關乎到年齡與經濟條件是否允許。更多人是會走【選項三】,當找到下一份工作再離開,這樣相對安全。而【選項二】,是身邊有許多社會支持及能使用情緒焦點因應的人,當在不合理的工作環境裡,要平靜以待著實不易。【選項四】,是勇於爭取型的人,在國外並不突兀,但在華人社會裡,你一旦申訴就是團體異端,即使薪水討到了,大概公司也會用盡花招把你弄走。
在這四個選項裡,可能喜歡這份工作與否或公司裡除了討人厭的老闆外,有無同仇敵愾的同事支持也是考慮的要點,撇除這些能選選項二的真的是神人,我總會好奇,這一群人是怎麼做到的,我發現他們較能轉化那些傷人語言及去面對恐懼與創傷。
每次我要上班前,我就問神:「神啊~今天那些人是否會用嘴欺負我」「神啊~我願把一切焦慮都交給祢」,然後我走進辦公室面對那些人心情是很平靜的。
不是我很糟糕,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信仰是有力量的,但他的力量浮現卻是取決於人的使用,很多人依靠信仰,渴望以此醫治創傷,有些人依賴信仰,希望遠離現實,但信仰的確給出了一個內在客體,讓人在人生旅途裡,面對未知有個規則可循,如死後會上天堂,讓人覺得死亡似乎沒那麼可怕,以及神愛世人,讓人感覺到生而被愛。這些其實都是內在自我對話,真正的信仰是帶給人正向力量的。當然生活中也不乏遇到,省錢不吃東西到營養不良,只為把錢捐獻給寺廟,在疫情當下說只要禱告就不會染疫,過度的倚靠信仰,以為信仰能無所不能,生病不看醫生,求神問佛,孰知身體日漸衰弱。
有時候說是信仰的力量、神明的靈驗,我更相信是內在自我內言的力量,正向的自我內言會帶給人力量去面對那些生活困境,負向的自我內言則是拖垮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同樣的困境裡,有些人會苦不堪言,有些人會平常度日,正向或負向自我內言的形成,和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是很有關係的。
與自己的關係係指什麼呢?用心理學的概念來說,可以說是自我概念、自我價值感、自信等等,當和自己的關係不好(用負向的眼光看待自己),很容易形成自卑、自我批判、自我設限等等。當然和自己的關係好(用肯定正向的眼光看到自己),會被形容是自我價值感高、高自我概念、自信等等。也就是說所謂「和自己的關係」其實就意味著你怎麼看待你自己。
和自己的關係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這需要回顧到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就是你是怎麼長大的,小時候你跌倒了哭泣,身邊的人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選項A】:你都不看路才會跌倒,不是叫你小心一點了
【選項B】:沒事沒事,慢慢站起來,你可以的。
【選項C】:都是這顆石頭害你跌倒,都是這顆石頭壞壞,媽媽(爸爸)罵這顆石頭
在這三個選項大人的回應中,其實給小孩子傳遞了不同的訊息。
【選項A】:跌倒都是你的錯,你自己要檢討。-->指責小孩
【選項B】:跌倒了,我們就是慢慢站起來就好了,沒關係--->陪伴,不責怪
【選項C】:跌倒都是石頭的錯,指責其他事物。---->把責任歸於外在事物
選項A是心理學上的「內在歸因」,選項C則是「外在歸因」的概念,選項A與B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談論責任歸屬,唯有選項B是在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跌倒。當大人常常採取選項A和B時,孩子在這樣環境下成長可能會學到的是,犯錯全都是我的錯或者犯錯了全都是別人的錯,事實上這兩種對於孩子和自己的關係都不好,選項A會變得容易責怪自己,對自己沒自信;選項C則是過度膨脹自己,覺得自己都沒有錯都是他人的錯。而不同看待自己的眼光,也會形成不同的自我內言,其中特別感到情緒困擾的,是選項A的生長環境長大的人,因為選項C長大的人,通常他身邊的人很困擾,但他不覺得困擾(迷之音:反正都是別人的錯嘛~)。
【選項A】長大的人,會有負向的自我內言,會內化父母那些指責的話語到心裡,和自己的關係也不好,常常用負向的看待自己,而當和自己的關係不好時,也會影響到周遭的其他關係。例如一個沒自信的人,會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持續地待在會被伴侶貶低或不舒服的關係當中,因為覺得自己可能找不到其他愛自己的人。在職場也是如此,面對同事的刁難主管的指責,可能全歸咎於是自己的錯,而將那些指責刁難吸收到自己的內心,除了他人的指責還加上了自責,使得情緒無法消化,久而久之積鬱成疾,許多憂鬱症患者也常常有負向的自我內言,更深的去探索,會發現他們往往看見自己的不好,卻對自己的那些美好視而不見。
我們怎麼長大的,就會形成什麼樣的人,當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總是指責孩子,那可以去思考,是否在我過去犯錯時,往往接收到的是父母的指責而非陪伴與討論如何面對呢?所以沒有自信的母親(父親),產生了沒有自信的女兒,持續遇到不怎樣的男人(女人),就這樣在關係裡始終重複的相似的議題。而每個關係的議題,都和與自己的關係脫不了干係,當我們能看見關係裡的自己,能給予自己正向自我內言,對自己傳遞陪伴與支持時,或許我們就能讓周遭的關係變得有些不一樣,或許也更能在那狗屁倒灶的職場(生活)困境裡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