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語言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老闆今天說因為基本工資上漲,我的薪水太高了,所以每個月要扣我五千塊薪水。
如果遇到這種狀況,你會做哪個選擇呢?
【選項一】:辭職不幹了,這種沒有制度的公司誰想待。
【選項二】:跟神禱告,把一切焦慮都交給神,保持平靜的心繼續上班。
【選項三】:害怕之後沒法找到工作,為了生活就騎驢找馬吧!
【選項四】:突然扣薪這太不合理了,找勞保局申訴
【選項一】係指離開這個環境,某部分也需要對自己能再找到相同的待遇有自信,這也會關乎到年齡與經濟條件是否允許。更多人是會走【選項三】,當找到下一份工作再離開,這樣相對安全。而【選項二】,是身邊有許多社會支持及能使用情緒焦點因應的人,當在不合理的工作環境裡,要平靜以待著實不易。【選項四】,是勇於爭取型的人,在國外並不突兀,但在華人社會裡,你一旦申訴就是團體異端,即使薪水討到了,大概公司也會用盡花招把你弄走。
在這四個選項裡,可能喜歡這份工作與否或公司裡除了討人厭的老闆外,有無同仇敵愾的同事支持也是考慮的要點,撇除這些能選選項二的真的是神人,我總會好奇,這一群人是怎麼做到的,我發現他們較能轉化那些傷人語言及去面對恐懼與創傷
每次我要上班前,我就問神:「神啊~今天那些人是否會用嘴欺負我」「神啊~我願把一切焦慮都交給祢」,然後我走進辦公室面對那些人心情是很平靜的。
不是我很糟糕,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信仰是有力量的,但他的力量浮現卻是取決於人的使用,很多人依靠信仰,渴望以此醫治創傷,有些人依賴信仰,希望遠離現實,但信仰的確給出了一個內在客體,讓人在人生旅途裡,面對未知有個規則可循,如死後會上天堂,讓人覺得死亡似乎沒那麼可怕,以及神愛世人,讓人感覺到生而被愛。這些其實都是內在自我對話,真正的信仰是帶給人正向力量的。當然生活中也不乏遇到,省錢不吃東西到營養不良,只為把錢捐獻給寺廟,在疫情當下說只要禱告就不會染疫,過度的倚靠信仰,以為信仰能無所不能,生病不看醫生,求神問佛,孰知身體日漸衰弱。
有時候說是信仰的力量、神明的靈驗,我更相信是內在自我內言的力量正向的自我內言會帶給人力量去面對那些生活困境,負向的自我內言則是拖垮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同樣的困境裡,有些人會苦不堪言,有些人會平常度日,正向或負向自我內言的形成,和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是很有關係的
與自己的關係係指什麼呢?用心理學的概念來說,可以說是自我概念、自我價值感、自信等等,當和自己的關係不好(用負向的眼光看待自己),很容易形成自卑、自我批判、自我設限等等。當然和自己的關係好(用肯定正向的眼光看到自己),會被形容是自我價值感高、高自我概念、自信等等。也就是說所謂「和自己的關係」其實就意味著你怎麼看待你自己
和自己的關係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這需要回顧到我們的原生家庭,也就是你是怎麼長大的,小時候你跌倒了哭泣,身邊的人是怎麼回應你的呢?
【選項A】:你都不看路才會跌倒,不是叫你小心一點了
【選項B】:沒事沒事,慢慢站起來,你可以的。
【選項C】:都是這顆石頭害你跌倒,都是這顆石頭壞壞,媽媽(爸爸)罵這顆石頭
在這三個選項大人的回應中,其實給小孩子傳遞了不同的訊息。
【選項A】:跌倒都是你的錯,你自己要檢討。-->指責小孩
【選項B】:跌倒了,我們就是慢慢站起來就好了,沒關係--->陪伴,不責怪
【選項C】:跌倒都是石頭的錯,指責其他事物。---->把責任歸於外在事物
選項A是心理學上的「內在歸因」,選項C則是「外在歸因」的概念,選項A與B相同的是他們都在談論責任歸屬,唯有選項B是在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跌倒。當大人常常採取選項A和B時,孩子在這樣環境下成長可能會學到的是,犯錯全都是我的錯或者犯錯了全都是別人的錯,事實上這兩種對於孩子和自己的關係都不好,選項A會變得容易責怪自己,對自己沒自信;選項C則是過度膨脹自己,覺得自己都沒有錯都是他人的錯。而不同看待自己的眼光,也會形成不同的自我內言,其中特別感到情緒困擾的,是選項A的生長環境長大的人,因為選項C長大的人,通常他身邊的人很困擾,但他不覺得困擾(迷之音:反正都是別人的錯嘛~)。
【選項A】長大的人,會有負向的自我內言,會內化父母那些指責的話語到心裡,和自己的關係也不好,常常用負向的看待自己,而當和自己的關係不好時,也會影響到周遭的其他關係。例如一個沒自信的人,會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持續地待在會被伴侶貶低或不舒服的關係當中,因為覺得自己可能找不到其他愛自己的人。在職場也是如此,面對同事的刁難主管的指責,可能全歸咎於是自己的錯,而將那些指責刁難吸收到自己的內心,除了他人的指責還加上了自責,使得情緒無法消化,久而久之積鬱成疾,許多憂鬱症患者也常常有負向的自我內言,更深的去探索,會發現他們往往看見自己的不好,卻對自己的那些美好視而不見。
我們怎麼長大的,就會形成什麼樣的人,當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總是指責孩子,那可以去思考,是否在我過去犯錯時,往往接收到的是父母的指責而非陪伴與討論如何面對呢?所以沒有自信的母親(父親),產生了沒有自信的女兒,持續遇到不怎樣的男人(女人),就這樣在關係裡始終重複的相似的議題。而每個關係的議題,都和與自己的關係脫不了干係,當我們能看見關係裡的自己,能給予自己正向自我內言,對自己傳遞陪伴與支持時,或許我們就能讓周遭的關係變得有些不一樣,或許也更能在那狗屁倒灶的職場(生活)困境裡活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魯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結婚後我也成為了北漂的一族。 我的家鄉在高雄,老家在大樹,每次回高雄必吃的是大樹的清蒸肉圓和粄條。 不是我誇口,大樹粄條比其他地區粄條好吃的多,皮薄又透,沒煮直接切一切沾醬油涼拌吃,還能吃到一些Q軟。最棒的莫過於我爸自己種的蔬菜水果,直接摘採清炒就很清甜,還有現宰的雞,光是清蒸就口感美味鮮甜,讓人想
    沒有人會道歉的,甚至他們根本覺得沒傷害過你,他們只覺得我小題大作了。 如果我們是平等的,那為什麼你總是對的,我總是錯的呢?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人要丟我的書包畫我的桌子。為什麼要故意藏我的考卷和課本?為甚麼要在群組上票選誰是全班最討人厭的人?為什麼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他們捉弄我,但大人只是叫我忍耐不
    我和她已經在一起很久了,我們登記結婚,但我們沒有住在一起,每次見面,她總是說我不理解她不懂她,我也不懂我們到底怎麼了,很多時候我們談的內容好像都對不上頻率,很多時候她似乎都在說那都是我的錯,但我為了她做了那麼多,我到底錯了什麼。 他和我在一起很久了,我們登記結婚,但他跟他媽媽一起住,我則自己住在父母
    最近發現魯蛋特別喜歡躺在我的孕婦枕上睡覺,我猜想難道是我懷孕時都抱著孕婦枕睡,難道魯蛋因此覺得特別熟悉?後來我想也有可能是所謂的過渡性客體,過渡性客體是英國心理學家 Winnicott 所提出,係指嬰兒與媽媽分離時,用來安撫自己的安撫物,通常是這些物品上面有孩子熟悉的味道,像是奶味、媽
    早上起床,在許多line群組裡傳的貼圖是教師節快樂,我的工作除了心理師外也常常被稱呼為老師,可能在讀大學時,只差大四那一年的實習卻放棄當國小老師改考心理相關研究所,而與教師身分擦身而過,我覺得自己始終都是靠近教師卻又不像教師,但每當皆演講或工作坊,甚至在學校系統裡做諮商輔導工作,大家還
    在經歷了幾段3個月就分手的前男友後,我才遇見了魯夫。 還有一段感情是只維持在曖昧階段,一直不被承認,當時其實傷透了我的心,也開始覺得是否是自己不夠好,還記得當時那個曖昧男說他喜歡周子瑜型的,我看看自己的身材樣貌,覺得除非重新投胎或全身整容,否則大概沒機會變成那一型。還有一
    結婚後我也成為了北漂的一族。 我的家鄉在高雄,老家在大樹,每次回高雄必吃的是大樹的清蒸肉圓和粄條。 不是我誇口,大樹粄條比其他地區粄條好吃的多,皮薄又透,沒煮直接切一切沾醬油涼拌吃,還能吃到一些Q軟。最棒的莫過於我爸自己種的蔬菜水果,直接摘採清炒就很清甜,還有現宰的雞,光是清蒸就口感美味鮮甜,讓人想
    沒有人會道歉的,甚至他們根本覺得沒傷害過你,他們只覺得我小題大作了。 如果我們是平等的,那為什麼你總是對的,我總是錯的呢? 我不知道為什麼,那些人要丟我的書包畫我的桌子。為什麼要故意藏我的考卷和課本?為甚麼要在群組上票選誰是全班最討人厭的人?為什麼他們有權力這樣做? 他們捉弄我,但大人只是叫我忍耐不
    我和她已經在一起很久了,我們登記結婚,但我們沒有住在一起,每次見面,她總是說我不理解她不懂她,我也不懂我們到底怎麼了,很多時候我們談的內容好像都對不上頻率,很多時候她似乎都在說那都是我的錯,但我為了她做了那麼多,我到底錯了什麼。 他和我在一起很久了,我們登記結婚,但他跟他媽媽一起住,我則自己住在父母
    最近發現魯蛋特別喜歡躺在我的孕婦枕上睡覺,我猜想難道是我懷孕時都抱著孕婦枕睡,難道魯蛋因此覺得特別熟悉?後來我想也有可能是所謂的過渡性客體,過渡性客體是英國心理學家 Winnicott 所提出,係指嬰兒與媽媽分離時,用來安撫自己的安撫物,通常是這些物品上面有孩子熟悉的味道,像是奶味、媽
    早上起床,在許多line群組裡傳的貼圖是教師節快樂,我的工作除了心理師外也常常被稱呼為老師,可能在讀大學時,只差大四那一年的實習卻放棄當國小老師改考心理相關研究所,而與教師身分擦身而過,我覺得自己始終都是靠近教師卻又不像教師,但每當皆演講或工作坊,甚至在學校系統裡做諮商輔導工作,大家還
    在經歷了幾段3個月就分手的前男友後,我才遇見了魯夫。 還有一段感情是只維持在曖昧階段,一直不被承認,當時其實傷透了我的心,也開始覺得是否是自己不夠好,還記得當時那個曖昧男說他喜歡周子瑜型的,我看看自己的身材樣貌,覺得除非重新投胎或全身整容,否則大概沒機會變成那一型。還有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網路上最常看到的兩個離職原因不外乎是錢太少,或是受委屈了。假如只是出於這兩個原因,或許我會單純選擇換間公司繼續上班,而不是直接連班都不上,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路。 所以真要問我轉為自由工作者的念頭從何而來,那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帶過,而是在多種因素推波助瀾後所下的決定。
    Thumbnail
    當對的人出現時——一位敬畏上帝,你可以完全信任並有良好互動的人,對你有吸引力,你也樂意讓他成為你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的人——在選擇人生伴侶時,就值得考慮在你暫時的個人生活喜好上做些調整。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年前在辦公室與老闆對話 老闆突如其來丟了好幾則的靈魂拷問 有一題本來想直覺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腦中出現同事曾說過的話 於是我加了自己的想法後回覆老闆 沒想到老闆跟我說 你要相信你自己,因為我相信你 一直以來不夠有自信的我 對於相信自己的邊界還是很模糊 我想我的靈魂應該很無言吧XD
    Thumbnail
    花路教練Nicole發現,年關將近,換工潮已如波濤般的層層湧現。權衡是否留任的七大指標,第一名是薪資。除了能夠學習、同事/主管相處、成就感等,心靈薪資如尊重、接納、欣賞與友誼成為了更重要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對於心靈薪資的深入探討,以及如何應對這些關鍵指標,供猶豫是否留在原公司的人作為參考。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在旁觀一場朋友被迫離職,並在離職面談中受到主管的排擠,提問,懷疑與折磨後,思索自身在職場的角色,得出放下自我,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更為重要的結論。
    Thumbnail
    每當我被腦內眾多既有信念驅使,有衝動想走回老路的時候,這會是我的指引。而當我在每個選擇的交叉口,都記得去選那個跟理想人生同方向的選項,就會一步步更靠近那個理想。這也是透過行動在跟宇宙說,我想要且值得的,是那個或任何更好的人生。 今天肯定句: #我選擇符合人生價值的工作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網路上最常看到的兩個離職原因不外乎是錢太少,或是受委屈了。假如只是出於這兩個原因,或許我會單純選擇換間公司繼續上班,而不是直接連班都不上,投入全職自由工作者的路。 所以真要問我轉為自由工作者的念頭從何而來,那還真不是一兩句話可以帶過,而是在多種因素推波助瀾後所下的決定。
    Thumbnail
    當對的人出現時——一位敬畏上帝,你可以完全信任並有良好互動的人,對你有吸引力,你也樂意讓他成為你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的人——在選擇人生伴侶時,就值得考慮在你暫時的個人生活喜好上做些調整。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從去年離職前開始的,最近又和幾個友人聊到這件事,覺得很有趣才決定記下來。如同過去好幾篇文章所說,我的上一個職場讓我不是非常開心,無論是身體狀態或是心理狀態都被影響不少,最後雖然看似很果決地提了離職,不過說實話我也是掙扎了一些時間,到真正決定提離職的時候也是我某部分的信仰推了我一把
    年前在辦公室與老闆對話 老闆突如其來丟了好幾則的靈魂拷問 有一題本來想直覺說出自己的想法 但腦中出現同事曾說過的話 於是我加了自己的想法後回覆老闆 沒想到老闆跟我說 你要相信你自己,因為我相信你 一直以來不夠有自信的我 對於相信自己的邊界還是很模糊 我想我的靈魂應該很無言吧XD
    Thumbnail
    花路教練Nicole發現,年關將近,換工潮已如波濤般的層層湧現。權衡是否留任的七大指標,第一名是薪資。除了能夠學習、同事/主管相處、成就感等,心靈薪資如尊重、接納、欣賞與友誼成為了更重要的關鍵。本文提供了對於心靈薪資的深入探討,以及如何應對這些關鍵指標,供猶豫是否留在原公司的人作為參考。
    Thumbnail
    奔三的途上,在社群上很常看到認識的人提到「離職」。在職場打滾幾年,我身邊的朋友所面對最大的迷惘是:上司眼中他已是有經驗、能帶人的員工,理所當然的把工作交到他手上,薪金卻沒有變化,是想拼升遷嗎?忙得焦頭爛額的他卻沒這樣的想法。反倒昔日同學,一個個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向,就愈是懷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