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全息圖解】哈佛商業評論#26|行銷短視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6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三十張全息圖, 看懂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三十篇文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8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2/12/10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2/12/10
這次很榮幸受POP Radio聯播網的《POP大國民》節目邀請,來和蔡詩萍大哥談談《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這本書。在這次專訪中,主持人蔡大哥藉由三個問題來讓聽眾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適合哪些讀者?又該如何來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2/10/10
蓋瑞.哈默爾與普哈拉在文中透過「策略意圖、企業挑戰、競爭性創新」三個面向帶出了東、西方企業在競爭策略上的差異:西方企業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所以難以突破既有的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藉由加快組織學習的做法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Thumbnail
2022/10/10
蓋瑞.哈默爾與普哈拉在文中透過「策略意圖、企業挑戰、競爭性創新」三個面向帶出了東、西方企業在競爭策略上的差異:西方企業專注於調降野心,以維持資源配置,所以難以突破既有的框架;相比之下,日本企業藉由加快組織學習的做法來活用資源,試圖達到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Thumbnail
2022/10/10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2022/10/10
在疫情期間,管理者已經體驗與感受到「心理安全感」是遠距工作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是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就能降低或消彌員工的孤獨感或協作困難這方面的心理壓力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甚至產生更大的壓力。那麼,管理者如何讓員工坦承他們的心理困境,並加以協助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走在坊間書店的商管書區,會看到分享如何管理及領導的書、一些在講商業模式的書,也會有許多專門講產業優勢、或是市場機會的書。不過很少看到將這三者合在一起說明,或是分享當這三者缺一角時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走在坊間書店的商管書區,會看到分享如何管理及領導的書、一些在講商業模式的書,也會有許多專門講產業優勢、或是市場機會的書。不過很少看到將這三者合在一起說明,或是分享當這三者缺一角時會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阿崴閱讀-定位 Positioning 這是一個充滿變化與不確定的時代,變化往往來的又急又快,但年紀一樣增長,如何不時的思考學習,保持自我的價值或競爭,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要先活下來,就會有機會。個人是這樣,企業也是,或許這波疫情退去,會有更多的變化與改變!
Thumbnail
阿崴閱讀-定位 Positioning 這是一個充滿變化與不確定的時代,變化往往來的又急又快,但年紀一樣增長,如何不時的思考學習,保持自我的價值或競爭,才是長久的生存之道,要先活下來,就會有機會。個人是這樣,企業也是,或許這波疫情退去,會有更多的變化與改變!
Thumbnail
作者希奧多.李維特,是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經濟學家,也是哈佛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與《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他在這篇1960年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產業成長面臨威脅、減緩或停止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市場飽和,而是因為管理不善,或者說忽略行銷的價值與必要性。
Thumbnail
作者希奧多.李維特,是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經濟學家,也是哈佛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與《哈佛商業評論》的編輯。他在這篇1960年刊登的文章中指出,產業成長面臨威脅、減緩或停止的原因,都不是因為市場飽和,而是因為管理不善,或者說忽略行銷的價值與必要性。
Thumbnail
如果你聽過「顧客要的不是鑽孔機,而是孔洞」的故事,並驚訝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敏銳度,那絕對不能錯過這位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將近16頁的經典論點!
Thumbnail
如果你聽過「顧客要的不是鑽孔機,而是孔洞」的故事,並驚訝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敏銳度,那絕對不能錯過這位行銷大師-希奧多.李維特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將近16頁的經典論點!
Thumbnail
如果想讓消費者願意以遠高於成本的價格來購買產品,就要重視影響「感知價值」的三個因素:當生產者能為目標客戶創造上述這三種價值時,就有機會採用「價值導向的定價」模式,在滿足顧客之餘,也提高自身的獲利。
Thumbnail
如果想讓消費者願意以遠高於成本的價格來購買產品,就要重視影響「感知價值」的三個因素:當生產者能為目標客戶創造上述這三種價值時,就有機會採用「價值導向的定價」模式,在滿足顧客之餘,也提高自身的獲利。
Thumbnail
2012年 夏,某雜誌創辦人邀請我前去聊天,談話主題為「傳統媒體如何轉型為網路新媒體?」。同樣,八年過去了,該雜誌仍不斷透過一篇又一篇的專題,依舊在探索如何轉型這個議題! 企業「轉型」是個大議題,充滿了希望生機,卻也遍佈危機!
Thumbnail
2012年 夏,某雜誌創辦人邀請我前去聊天,談話主題為「傳統媒體如何轉型為網路新媒體?」。同樣,八年過去了,該雜誌仍不斷透過一篇又一篇的專題,依舊在探索如何轉型這個議題! 企業「轉型」是個大議題,充滿了希望生機,卻也遍佈危機!
Thumbnail
美國大師級行銷專家賽斯.高汀最新著作《這才是行銷》,主要傳達現代的行銷與過去的行銷有什麼不同?行銷的根本是什麼?書中傳遞最重要的事是「搞清楚用戶族群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產品?」這其實就是行銷的根本,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用戶的溝通,真的是為了產品而行銷,還是為了用戶而行銷呢?!
Thumbnail
美國大師級行銷專家賽斯.高汀最新著作《這才是行銷》,主要傳達現代的行銷與過去的行銷有什麼不同?行銷的根本是什麼?書中傳遞最重要的事是「搞清楚用戶族群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產品?」這其實就是行銷的根本,幫助我們重新審視對用戶的溝通,真的是為了產品而行銷,還是為了用戶而行銷呢?!
Thumbnail
其實這段話還有下聯:搞行銷的人太多,認真幹的人太少。 在你開始看(謾罵)之前,別誤會我,我不是鄙視行銷,而是認為太多的人只搞行銷卻不扎實學習,只顧著行銷,內容卻十足空泛(業配),想批評我的至少看完全文再說!
Thumbnail
其實這段話還有下聯:搞行銷的人太多,認真幹的人太少。 在你開始看(謾罵)之前,別誤會我,我不是鄙視行銷,而是認為太多的人只搞行銷卻不扎實學習,只顧著行銷,內容卻十足空泛(業配),想批評我的至少看完全文再說!
Thumbnail
閒來看了一下去年閱讀書目做的筆記,有點意外居然有十多本,比我預期的多不少,雖然有些沒有讀完,但也是獲益不少,以下收錄一些我覺得很棒有記錄下來的內容。
Thumbnail
閒來看了一下去年閱讀書目做的筆記,有點意外居然有十多本,比我預期的多不少,雖然有些沒有讀完,但也是獲益不少,以下收錄一些我覺得很棒有記錄下來的內容。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Thumbnail
在台灣,許多人將過去20年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歸咎於「代工製造」思維,認為製造業只會降低成本(cost down),而不會創造價值(value up)。其實,降低成本是競爭所導致的,而無論製造或服務業,價值的創造都同樣源自創新,從百年前至今都是如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