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有所依 婦有所得 青有所展 少有所陪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璞育」是由幾位自103年便在地方上從事教育和產業的青年所組成,大家工作之餘,把所學和時間回饋在地方。原本璞育的雛型是依附在社區底下,重心放在偏鄉的弱勢學童的教導,但事與願違,與地方的相處往往跟資源很難去脫鉤,也因此,璞育為了更純粹的教育理念而成立了協會,也就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協會成立之初,剛好遇到我們從小照護的孩子家裡發生巨變-學童的父親因為重大手術欠下大筆債務而準備輟學,這位學童是我們用心培養的孩子,他從以前對念書完全失去信心,國中數學僅考六分,到考到九十幾分甚至可以教導其他課輔的學生,也讓他重拾對於念書的渴望。
從種田開始 只為了讓他能繼續讀書
我們問他真的是想要輟學去工作還是想要繼續升學?
他說:老師,我想要繼續升學。
為了這個孩子,我們三個不同背景的農業門外漢,一起陪著他用自然農法將水稻的價值提升,我們陪著他一起學習水稻技術、一起種田、一起擺攤、一起賺取他的生活費,這一段路也讓我們這些菜逼八學會了如何種田、學會了如何包裝設計、學會了如何行銷、學會了撰寫與述說令人動容的言語。
為的不是別的,為的只是將這些收入可以讓他生活無虞,最後確實幫助了這位學生度過了艱辛的日子,也讓協會有穩定的收入,去做更多有意義的社會工作。不過在這過程中卻也發現了許多問題,農業並沒有我們當初想的這麼友善。
當有人問起,種田是什麼感覺?
我們:如果你沒有親自去種田,沒有下田過,你真的不知道農民的痛是什麼!
有人:這樣種田痛嗎?
我們:超級痛。
地方問題要用新方法解決
我們發現,地方的問題真的不少,而且許多年輕人都願意為了環境友善為了家鄉,而回鄉發展,但地方資源長期被特定族群給壟斷,而且年輕人的機會又相對少,也讓我們想要找方法來幫助年輕人,並且擴大了我們想要做的事情,讓璞育不僅僅只有偏鄉教育,更跨足了農產行銷與地方創生,我們一步步地從地方帶著學子、農民與年輕人不斷解決學業與產業的問題。
這幾年來我們跟許多政府機關申請了計畫,與許多大專院簽訂USR,與附近中學與小學課程上的合作,和許多上架通路合作行銷過,如誠品、新光三越、京站等等,線上電子商務操作包含:蝦皮、露天、郵政商城、臉書、GOOGLE及小規模電商團購合作等,累積的經驗豐富且多元,帶動不少回鄉青年加入共同築夢,更是許多青年前來請益及協助解決問題的好夥伴,我們跟良善的組織合作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也因為許多人的支持,更讓我們下定決心,我們要做為在地最好、最穩定的支柱,這也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
優化教育 下一代才有機會改變
璞育從當年用理事長雅聖家的辦公室改裝的課輔教室,到現在終於有了更加適合的場地『璞育塾文創園區』,和當地小學合作翻修舊校舍(結合文化部老屋修繕計畫改造的園區),來提供更多元的教育課程與農產商業化發展,藉由累積下來的活動辦理與產品開發等經驗,以農產學習體驗、文史導覽合作、產地餐食推動、辦理課程講座為主項目,並輔以農產上架、市集活動曝光、參與外地展售等工作,協助地方小農產品可以順利銷售、並回饋園區辦理輔導課程和多元課程給有需要的孩子,因為我們知道,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絕對是教育。唯有透過教育的優化,才能讓我們下一代有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璞育走過五個年頭,風風雨雨,產品與協會也從默默無名到獲獎無數,服務的對象也從孩子到婦女、青年、長輩等等。我們付出了許多但是我們獲得的更多。期待因為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地方更好,凝聚他們對於地方的期待和改變過去的一些思維,打破各種框架,建立互信互助的連結,讓老有所依、婦有所得、青有所展、少有所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