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篇,反俄侵略分享】《柴可夫斯基的妻子》俄國導演,流亡反戰宣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入選三次坎城正式競賽的俄羅斯導演,被普丁政府調查。(照片:Tatyana Makeyeva/Reuters)

俄國當權點燃的戰火,不僅燒殺烏克蘭人,同時也從內部摧毀,殺死俄羅斯自已。

【簡介】

今年甫以《柴可夫斯基的妻子》(La Femme de Tchaïkovski),第三次入選坎城正式競賽的俄羅斯導演,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昨日(十月十一日)於法國《世界報》(Le Monde),發表其俄羅斯人內部反戰宣言,以自身血淚經驗,指出俄國人追求自由知其不可為而為的艱難道路
這位今年53歲的俄國導演,父親為猶太人,母親為烏克蘭人,大學本主修物理,後因迷戀戲劇藝術,轉換跑道成為劇場導演,以其在地生成、充滿勇氣的抗爭藝術,曾入選亞維儂戲劇節,後來並拍攝九部長片,多次入選國際影展。
因其藝術的自由精神,批判俄羅斯的父權、專制與宗教,讓俄國官方欲除之而後快,2017年起遭受調查與軟禁,被威脅判十年徒刑,然在國際壓力下,得到緩刑,邁向流亡,但其命運仍然未卜…
在此將其俄羅斯追求自由宣言,作出重點彙整,作為俄國侵略戰爭爆發以來,個人第51篇分享,希冀拋磚引玉,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柴可夫斯基的妻子》(La Femme de Tchaïkovski)劇照

【全文彙整】

極權國家,自由作為特權

個人自由,是他作為俄羅斯人,一生追求的困難道路,但在他的國家,只有特權階級享有自由…
俄國導演指出:「自由,就是人們面對世界,活著,說話,沒有被消滅的恐懼。」然而在俄羅斯,「自由卻成為特權」。就像有人說:「絕對的自由,並不是天堂,而比較像集中營。」俄國的權力階級,即是有絕對的自由,就像法西斯黨,或是新資本主義,以其認定的「無上自由」,壓制所有平民百姓。

藝術反映現實,表現脆弱人類的追尋

導演認為,「藝術家雖不一定表達其政治立場,但必須看見並且反映我們活在其中的現實。」如同「要對抗癌症,首先要面對它。」導演更進一步指出:「以『抽象藝術』為名,自行脫離生活與社會,對我而言,是自我毀滅。」
然而,今天,「國家可以自行宣戰,燒殺擄掠,剝奪人民不參與殺人的權利」,藝術的重要主題-人類,人性,人的問題,人的脆弱,人面對無常,自此被國家權力給篡奪、踐踏。
今天,「所有朝向自由努力,都在極權國家被禁止、消滅、摧毀」。導演以其經驗指出:「所有人嘗試拓展自由的界線,都完全被政權機構所壓制,然而,這個政權,卻有大多數人背書!」

「合乎民意」的專制政權悲劇

法西斯和自由的關係,非常曖昧,並且悲劇,如專制政權,往往有多數人民的背書。如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言:「對暴政的服從,並不是來自極端的被動,卻是一種極端宰制的需求。」
俄羅斯人,伊朗人,如其它於專制統治下的人民,政權似乎「合於民意」,然大眾卻是被恐懼無知或深層暴力所控制。「自由,從來不是舒舒服服的康莊大道,卻是需要一點一滴努力爭取。」
Catalin Apostol on Unsplash

自由的藝術,讓事物顯現

在爭取自由的抗爭中,藝術沒有缺席。藝術之所以珍貴,可能是讓無感事物變成有感,讓人看到並感覺到事件本身,而不見得是一種先見為主的框架詮釋。
藝術,對導演而言,是一種超越認知生活困難的「現實再造」(réalité recréée),「藝術是活在製造事物的方式」,「藝術是一種艱難的重要過程,而不是一種實踐的類型」,因此,藝術的內容甚至不重要,它卻指引一條困難卻值得走的道路。
然而,專制政權最厭惡的,正是自由的藝術,因為它指引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生活,威脅到其政權的存在。獨裁政府不計一切,消滅人類表達自由。
「被打垮的人民,製造一個被打垮的世界」,導演指出:「俄國當權點燃的戰火不僅燒殺烏克蘭人同時也從內部摧毀殺死俄羅斯自已。」以戰爭為名,所有的自由都被禁止,所有的和平反對的道路,都被禁止。
俄羅斯民族作家,契克夫和高爾基,探尋人類自由

俄國人,能跑的快跑!

導演認為,當今獨裁政體,摧毀所有反抗戰爭的自由,他衷心建議俄國人:「能跑的,快跑!」
很多俄羅斯人,不惜流亡,因為看待自由比愛黨重要,看待民主比賺錢重要,看待發聲比沉默重要。專制特權之下,所有的有識之士,能跑就跑,儘管被稱為「外國勢力干擾下」的「黨國叛徒」。
開戰以來,至少有一百萬俄羅斯人,已經逃離國境。他們追求的,是「歐洲公民俄羅斯人」(Européens russes),能像所有自由人一樣,生活和說話。
導演最後結論:「自由,不是享受成果,而一條艱難道路。我們都在路上,也必須以一種尊嚴,一直走下去。」
Photo: AFP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翻譯、分析、彙整 51 篇重要媒體報導,在此摘要如下:
1,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前夕,習近平與普丁宣布「無止境友誼」,歷史意義有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成為俄羅斯侵略其他主權國家的一個信心保證。
2,「中俄軸心」(l’axe Pékin-Moscow)成形,共謀「新帝國主義」(néo-impérialisme),其方法為:
  • 逾越國際法:「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不受國際法制裁
  • 顛覆國際組織:挑戰【北約】存在,顛覆【歐盟】、【聯合國】約制
  • 重新定義國際秩序:破壞「沒落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聯盟」
3,中俄聯合大文宣,「不追求真實」,只以「蒙太奇手法」,「製造混亂」,目的只為其死而復活的幽靈意識形態-「侵略性國族主義」。
將繼續為大家服務,敬請支持,歡迎分享。俄對烏戰爭探討四大主題如下:

1.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根本問題:

2. 專制國家「中俄軸心」:

3. 菁英階層語言操縱:

4. 如何以文學對抗侵略:

(本系列需大量閱讀法語報導、即時翻譯、分析彙整,已生產超過十萬字,任何引用請註明研究者、譯者,作為對無償獨立研究的基本尊重,感謝!)
Samuel Jerónimo on Unsplash

【資料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3會員
221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潔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安妮‧艾諾將女性「不敢說、不能說、不會說」的日常事件,轉變成不帶修飾的精鍊語言,不僅堅持以自傳體,自我發掘想要忘記的記憶、性別羞辱經驗,更創造出一種自己稱為「平白寫作」(écriture plate)的方法——拒絕任何華麗的辭藻、放棄所有漂亮的理論,僅以平白的文字,書寫作為一個女人的日常經歷,描繪出
【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晚間過世,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22歲的伊朗女性瑪莎·阿米尼(Masha Amini),因違反戴頭巾的宗教國家戒律,被道德警察逮捕,拘禁三天後,離奇死亡,引爆伊朗全國大遊行,過程遭受血腥鎮壓,至今已造成近百人身亡。
創立七十年的法國民間雜誌,《電影筆記》,將於今年頒發第一屆【巴贊獎】,獎勵不管國籍,於2022年在法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獎項的名字來自雜誌創始人,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民間姿態,抵抗巴黎菁英象牙塔美學,將電影精神結合自然與街頭,掀起法國新浪潮。 【巴贊獎】將由《電影筆記》編輯初
安妮‧艾諾將女性「不敢說、不能說、不會說」的日常事件,轉變成不帶修飾的精鍊語言,不僅堅持以自傳體,自我發掘想要忘記的記憶、性別羞辱經驗,更創造出一種自己稱為「平白寫作」(écriture plate)的方法——拒絕任何華麗的辭藻、放棄所有漂亮的理論,僅以平白的文字,書寫作為一個女人的日常經歷,描繪出
【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晚間過世,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可能性,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時間,以獨創的「平實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就如她說:「對我來說,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22歲的伊朗女性瑪莎·阿米尼(Masha Amini),因違反戴頭巾的宗教國家戒律,被道德警察逮捕,拘禁三天後,離奇死亡,引爆伊朗全國大遊行,過程遭受血腥鎮壓,至今已造成近百人身亡。
創立七十年的法國民間雜誌,《電影筆記》,將於今年頒發第一屆【巴贊獎】,獎勵不管國籍,於2022年在法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獎項的名字來自雜誌創始人,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以民間姿態,抵抗巴黎菁英象牙塔美學,將電影精神結合自然與街頭,掀起法國新浪潮。 【巴贊獎】將由《電影筆記》編輯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Cold War沒有煙硝的愛情》是2018年由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的波蘭愛情劇情片。本片作為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拿下最佳導演獎。並且是繼奇士勞斯基,羅曼波蘭斯基之後後第三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波蘭裔導演。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Thumbnail
2022年,作品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勇於批判俄國政府的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一反對偉人的歌功頌德,將焦點轉向俄羅斯國寶級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無緣無份、總被世人遺忘的妻子安東妮娜。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虛實交錯的手法,搭配濃厚的俄國歷史、文化氛圍,獻上這首古典與現代相融、細膩且私密的女性敘事詩。
Thumbnail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事隔兩年,戰爭仍然持續進行。藝術家們將持續創作,透過創作保存烏克蘭文化,直到將所有俄羅斯人逐出領土,迎來勝利和平的那一日。
Thumbnail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Thumbnail
作者— 安德烈.克考夫| 「記者找我談戰爭的事。他們常問我:我們還能為烏克蘭做甚麼? 我回答:你們可以多讀介紹烏克蘭的書,多讀烏克蘭作家的書。從書裡你們就會明白烏克蘭與俄國哪裡不同,就會知道烏克蘭人希望甚麼、寫些甚麼。」 初次讀烏克蘭文學,雖然這本書寫於1995年,正值後蘇聯時代, 但現在仍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Cold War沒有煙硝的愛情》是2018年由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的波蘭愛情劇情片。本片作為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拿下最佳導演獎。並且是繼奇士勞斯基,羅曼波蘭斯基之後後第三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波蘭裔導演。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Thumbnail
2022年,作品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勇於批判俄國政府的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一反對偉人的歌功頌德,將焦點轉向俄羅斯國寶級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無緣無份、總被世人遺忘的妻子安東妮娜。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虛實交錯的手法,搭配濃厚的俄國歷史、文化氛圍,獻上這首古典與現代相融、細膩且私密的女性敘事詩。
Thumbnail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事隔兩年,戰爭仍然持續進行。藝術家們將持續創作,透過創作保存烏克蘭文化,直到將所有俄羅斯人逐出領土,迎來勝利和平的那一日。
Thumbnail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文字能帶來改變嗎?文字能拯救世界嗎?
Thumbnail
作者— 安德烈.克考夫| 「記者找我談戰爭的事。他們常問我:我們還能為烏克蘭做甚麼? 我回答:你們可以多讀介紹烏克蘭的書,多讀烏克蘭作家的書。從書裡你們就會明白烏克蘭與俄國哪裡不同,就會知道烏克蘭人希望甚麼、寫些甚麼。」 初次讀烏克蘭文學,雖然這本書寫於1995年,正值後蘇聯時代, 但現在仍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