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報客座演講心得X滿滿AI工具乾貨:未來,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怪獸看科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Meta 裁員潮除了是鷹派聯準會的升息策略奏效,試圖透過提高當前「過低」失業率的部分體現,而 layoff 事件其實還讓我們再次思考,虛實整合究竟能否變成未來?未來的工作場域究竟應該長怎樣?但其實這些種種,都是現在進行式。

👉寫在前面

10月底,適逢《曼報》的 Manny 來政大演講,基於一直以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好奇心,加上當時正在趕 Podcast 談遊戲業生態的講稿亟需靈感,我混入【數位遊戲與社會】的課堂,殊不知居然是探討 the future of work,儘管和原本的講題稍有落差,但對於未來工作場域的想像還是有些收穫,便稍微整理了脈絡,當作怪獸看科技的番外篇。
先前錄《怪獸科技公司》的時候就曾討論過 AI 智能創作工具 Midjourney 之於人類藝術家的關係,這次的演講則是更有系統地從了解 AI 具體而言,到底是何以在工作場域上發揮其作用,進而延伸到 AI 進入產品化後,未來的我們究竟何去何從。
延伸閱讀:用AI製圖得首獎畫家恐失業、全支付竟然可以進行投資!|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EP1.1

從文字到影像

AI 工具已經強大到連不懂設計的人,都可以透過關鍵字去生成指定影像
從微軟、Office 引領的數位化變革,直至 Google 工作革命改變了過去線下、單機的作業方法,逐漸轉型為線上雲端共享的形式,近年來工作場域又迎來許多變化,延伸出許多小分支,如 Notion 透過模組化打造資料庫、Canva 運用大量模板與手動拖曳的方式,讓一般人從傳統 Word、PPT 形式中解放,甚至美國運輸公司 DHL Express 全公司直接導入 Canva 作為工作場域中主要使用的工具。
不僅如此,AI 更成為上班族的新寵,不再需要仰賴繁瑣的流程,自己就能完成堪用的內容。這些工具一再打破我們過去對於工作型態的定義(詳見下方乾貨區),面對這一連串科技的轉變浪潮,又或者是在變動不定的未來,我們的工作場域又會轉換成什麼樣貌?Manny 點出三大可能的關鍵:非同步、高度生產力,以及臨場感。

AI 化之下的展望

屬於現在進行式抑或幻想的 The Future of Work
有別於過去重複性高的業務性質,在創造性知識工作(Creative & Knowledge work)當道的現代,同步工作的必要性已漸趨下滑,疫情促使數位轉型的非同步混合辦公也慢慢普遍化,甚至透過 AI 輔助大部分工作、減少前期碰壁狀況也未嘗不是個選擇,藉之擴展靈感並縮短醞釀過程,進而提高整體生產力。簡言之,或許未來會因而更為強調精準、無拖延的工作模式。
至於三大關鍵趨勢的「臨場感」,Manny 打了大大的問號。原因在於,前兩者均為現在式,是已經有脈絡可循正在全速發展的重點,但即使有微軟和 Meta 合作繼續發展的元宇宙,就本質而言這到底可以有哪些具體且必要的運用?我們真的會需要那種朝向虛實整合的工作性質嗎?「元宇宙會正常化,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究竟能否成立,這個巨大假設還需要時間驗證。
以遊戲業為例,為了打造最真實(realistic)的高沉浸感 3A 遊戲,資訊量大的情況下,開發成本成為當前遊戲開發之所以生產效能低的主因;尤其在美術方面,遊戲中的一草一樹其實都相當耗時。換言之,真實性的代價便是高成本,這在遊戲業本身就已甚是明顯,脫離了娛樂產業,這類型典範轉移的下一步會落在何處?
總的來說,網路的邊際成本為零,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同樣便捷易得的快速資訊,但也同時讓過去許多工作造成衝擊;如今 AI 的快速進步,更使得知識、創造生產的邊際成本也降為零。由於 AI 的強項正是模組化,倘若學校教育還停留在教授易被取代的模組化知識,面對未來學習到的能力其實是遠遠不及這些趨勢的發展。
談及未來與趨勢,或有不確定性抑或突如其來的變化,但不變的道理一直都在,就是新科技的推出與發展一向是被當代質疑,爾後才能不斷經由討論、優化成最適合那個時代的方式。新的工作總會有機會取代舊有的業務,在 AI 進入產品化時代的當下,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掌握專屬於人的優勢,研究並善用 AI 讓自己的效率和生產力提升,變成在職場站穩腳步的一大利器。

乾貨區

1. 文字型 AI

2. 聲音型 AI

3. 圖像型 AI


🤖追蹤怪獸科技公司:懂科技,你也可以。
👉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6K會員
399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文明世界是一台電腦,那驅動它的 0 與 1 就是人文與科技。在未來,硬體可能不再是扮演帶動數位經濟成長最吃重的角色,軟體+硬體+服務三合一的商機才是大趨勢。
如果文明世界是一台電腦,那驅動它的 0 與 1 就是人文與科技。在未來,硬體可能不再是扮演帶動數位經濟成長最吃重的角色,軟體+硬體+服務三合一的商機才是大趨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工人的異化源自於失去對勞動的掌控。』~ 卡爾·馬克思 目前談到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無法忽視的是:它對工作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從一方面來看,AI賦予企業更高的效率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關於「工作異化」的激烈討論。究竟,AI如何影響工作異化?這背後又蘊藏著哪些社會與經濟的衝突?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工人的異化源自於失去對勞動的掌控。』~ 卡爾·馬克思 目前談到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越來越無法忽視的是:它對工作環境帶來的深遠影響。從一方面來看,AI賦予企業更高的效率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關於「工作異化」的激烈討論。究竟,AI如何影響工作異化?這背後又蘊藏著哪些社會與經濟的衝突?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2020年代AI產業迅速發展,與設計相關的領域可大規模節省人力,但也存在產業泡沫。技術進步可能影響白領工作。AI來源於全球網路積累的數據庫,因此創意可能缺乏獨創性。大公司利用AI降低人事成本,可能對大成本創作體系造成傷害。新的體系將影響未來至少二十至半個世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