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沒人雇用的自由工作者,社會階級會倒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6年底我離開媒體體制內,成為「自由工作者」全職接案,長輩得知我的選擇,顯然不太認同,卻也不敢講得太露骨,於是拐彎抹腳地問:「你都不想去大公司工作呀?接案子都不怕不(沒)穩(前)定(途)嗎?」
面對一年沒見幾次面的長輩,我沒必要找架吵,也不想費勁解釋對方也不是真心想搞懂的事情,於是用「對呀好擔心,拜託大家牽成、惠賜一案」打哈哈帶過。
我生於1986年,長輩則是生於1950到1960年間,青壯時期正逢台灣經濟起飛,根深蒂固地相信在「大公司、大組織」裡工作,家大業大的地方比較有保障,跟著巨人走就算人生不成功,也保證不失敗,所以長輩很納悶為何現代年輕人(泛指18到39歲)都不一樣了,怎麼鄰居的孫子、親戚的孩子、朋友的朋友的晚輩都在做按件計酬、按時計薪的零工?

零工趨勢=勞工更自由?

企業以外包、承攬將部分雇用成本轉嫁出去

從總體經濟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到零工在勞動市場的占比逐年上升,爆發金融海嘯、我大學畢業的2008年,在英國有12%的勞動力是自雇者,2017年自雇者比例來到16%,九年間英國願意工作、可以工作的人口裡,顯著增加了4%、約100萬名勞工成為自雇者,其他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也有雷同趨勢,世界真的不一樣了,打零工未必只是一種個人選擇。
我身為自雇者,不過只會做內容相關的委託,其他型態的自由工作是怎麼一回事,我想了解但不覺得親身體驗是好主意,幸好有英國同行、記者James Bloodworth拿自己做「人體實驗」,他在半年間遊走英國四個不同城鎮,分別做過四個近年興起的最潮零工:Amazon的倉庫撿貨員、老人居家服務派遣員、保險公司的電話客服、Uber司機。
《沒人雇用的一代》紀錄了James半年來的體驗,除了分享自身經驗,也訪談同事、發案的派遣公司、在地居民與商家、工會幹部(如果那個產業有工會的話),書中拋出一個大哉問:沒有雇主等於勞工變得比較自由?還是企業將過往雇用關係下須承擔風險和成本,透過外包、承攬等方式,轉嫁到勞工身上?
本書的副標題是「零工經濟的陷阱,讓我們如何一步步成為免洗勞工」,精確道出James的立場,左派人士會讚賞這本書點破時代癥結,右派人士可能就會認為James的立論有所不足,忽略了AI科技破壞式創新帶給整體社會的福祉。

AI大數據管理低技術性的工作

不對任何交辦說NO、「越沒人性」才能出頭

當AI成為管理的依歸時,人類的行為會產生顯著的改變
撇開左右之爭,我覺得整本書裡面最值得玩味的,是James體驗的四個工作都高度仰賴AI,當AI成為管理的依歸時,人類的行為會產生顯著的改變:
  • 企業轉嫁執行工作的成本
企業以平台自居,負責第一線執行的人員並不是企業員工,而是外包給派遣公司撂人來計時工作,或是以個人名義承攬案件。
企業會制定最低效率標準,但並不負責讓所有「準備好要工作」的人都有事情做,例如叫車平台持續招募司機、外送員到線上,需要自備與維護符合平台規範的交通工具,企業並不支付時薪,當司機發現待命時間過長,零收入必須「登出」去找其他工作,企業也不用負擔資遣費。
  • 用AI決定把工作外包給誰
AI分配工作看似不會偏頗特定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拒絕工作的次數超過程式設計容許的範圍,不管你的理由是生病、有急事、倦勤不想工作,AI都會慎定你「不想工作」,不再交付工作給你--如果你想保住飯碗,最好對一切指派來者不拒。
AI程式期待的是一個「絕不拒絕工作」的勞工--接受所有指派任務、訂單,而且發生任何事情都不會請假,全勤到班並展現高效率;對於公司的各種政策完全配合,例如在沒有多抽成的情況下,仍接下多名共乘乘客的叫車。
  • 用AI大數據統計評估工作表現
無論是在倉庫撿貨、到府照顧老人、接聽客服電話、開車送貨載客,每一個動作都會被平台記錄下花了多少時間,送到大數據資料庫中建檔,AI接著排出高標、均標、底標,效率在底標的員工勢必要捲舖蓋走路,不管理由是偷懶、天生手腳不快,還是不忍心看老人家坐在尿濕的床舖上,多花了7到10分鐘為老人家換床單、鋪保潔墊,並且把髒衣物扔進洗衣機。

凝視黑暗面:零工趨勢令專業者自由、勞動者處境艱困

了解更多零工經濟趨勢與故事,歡迎收聽曉嫚的cult bar
綜合以上,AI管理系統的設計是想要激發出「最高效率」,這時「展露人性」往往會成為效率的阻礙--
電話客服想盡辦法快些掛斷應該再說明得更清楚的保戶詢問電話;照服員向失禁的老人強辯「床沒有髒到不能睡」,以便趕往下一個預約照顧服務的屋子;如果檢貨員生病,無論請假看醫生還是放慢速度工作,都意味著將收到「你不用再來了」的告知,因為AI預設你該為工作拿出最高效率,理當自己照顧好自己。
四份最潮零工看似進入障礙不高,但絕不是「有意願工作」就能存活,這些AI數據管理的零工競爭非常激烈,而且是本能式的競爭--手腳最快、身體最強健、動作反應最機械化、最不花時間跟同事客人互動、「最沒人性」的人才會表現得好,但機器都需要有人輪班去顧,血肉之軀是有辦法在枯燥反覆的動作中,隨時鬥志旺盛地拿出「最高效率」嗎?
James在後記中點出,「市場機制不保證人人生活無虞,辛苦工作,也未必見得能改善生活。」他的個人經驗搭配上社會統計,可以發現身處艱困的人們越來越多,傳統安全網失靈、固有的協調機制也被削弱,除了去讚揚科技帶來的便利、新時代專業工作者能有更自由多元的選擇,也必須要去凝視黑暗的那一面。
avatar-img
1.6K會員
157內容數
關注社會階級、金錢與權力,分享相關文學、社會科學的閱讀及訪談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財富、良好教育、收入優渥內容有趣的工作,乃至擁有一個家,這些寶貴的資源並不是平均分布,而是代代相傳,所以孩子們的發展大多也和父母一樣。改變社會階級並非不可能,但不常見。
現在的我真心感覺經濟學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給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期待人人都能使用這套知識體系,撰寫了《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一書。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許多問題是沒辦法一個人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的,也無法用謊言遮掩到天荒地老、趁事態還沒不可收拾前,去找其他人幫忙,就算被罵、被究責、被投以嫌惡的眼光,但這就是一開始對工作輕慢疏忽的代價啊!能承受責難,起碼人也成長了,不會以騙子的形象存在別人的記憶中。
為什麼加密貨幣投資吸引了許多中產階級?或許是快速致富,致富後能夠有更多餘裕創造被動收入太吸引人了,我們又可以從哪些地方警覺詐騙的陷阱?
刻意踐踏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來牟利,是非常惡質的行為,希望透過整理這幾年來的新聞時事與詐騙腳本演變的趨勢,提供大家一些辨識與防範騙局的方法。
財富、良好教育、收入優渥內容有趣的工作,乃至擁有一個家,這些寶貴的資源並不是平均分布,而是代代相傳,所以孩子們的發展大多也和父母一樣。改變社會階級並非不可能,但不常見。
現在的我真心感覺經濟學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給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期待人人都能使用這套知識體系,撰寫了《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一書。
不回應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是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即使他們不認同,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
許多問題是沒辦法一個人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的,也無法用謊言遮掩到天荒地老、趁事態還沒不可收拾前,去找其他人幫忙,就算被罵、被究責、被投以嫌惡的眼光,但這就是一開始對工作輕慢疏忽的代價啊!能承受責難,起碼人也成長了,不會以騙子的形象存在別人的記憶中。
為什麼加密貨幣投資吸引了許多中產階級?或許是快速致富,致富後能夠有更多餘裕創造被動收入太吸引人了,我們又可以從哪些地方警覺詐騙的陷阱?
刻意踐踏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來牟利,是非常惡質的行為,希望透過整理這幾年來的新聞時事與詐騙腳本演變的趨勢,提供大家一些辨識與防範騙局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昨天雨下超大擠不上公車,只好改坐計程車。跟司機聊到,他孫子說希望以後有AI自動駕駛,這樣阿公就不用每天那麼早出門上班了。 我也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我也會因為 AI 面臨「不用上班」的狀況。 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有一天,我們都不用再為了生計而辛苦工作,而是把一切交給 AI 呢?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自雇者,指的是不為特定雇主工作,獨立經營其專業或業務的人。特點是高度自主性和靈活性。不僅可自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也能自主選擇工作和客戶。賦予個人更大的自由度,但也需要自行管理業務風險和收入的不穩定性。 自雇這種工作型態日漸受到關注,代表一種新型態的職業選擇權,也反映現代工作者對工作自由與彈性的渴望。
Thumbnail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Thumbnail
別怕被取代?專家:AI 將成 Z 世代求職、升遷利器 確實,隨著生成式AI的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這可能會對勞動市場造成影響。 然而,專家指出,如果Z世代能夠學會利用AI,這將有助於他們在求職和職業晉升方面獲得優勢。 根據CNBC報導,Slack的Workforce Lab進行的調查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AI崛起和財務自由對於未來的職場和個人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AI取代工作和財務超前部屬的必要性,以及存錢和開源的重要性。在未來,人們需要適應新技術和技能,並且明智地進行投資,以實現財務自由。
昨天雨下超大擠不上公車,只好改坐計程車。跟司機聊到,他孫子說希望以後有AI自動駕駛,這樣阿公就不用每天那麼早出門上班了。 我也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一天我也會因為 AI 面臨「不用上班」的狀況。 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有一天,我們都不用再為了生計而辛苦工作,而是把一切交給 AI 呢?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
Thumbnail
高盛經濟學家在2023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AI的進步可能導致全球約三億個全職工作遭到自動化取代,同年5月,美國八萬名失業人口中,有4,000名是因為工作被AI取代。
Thumbnail
自雇者,指的是不為特定雇主工作,獨立經營其專業或業務的人。特點是高度自主性和靈活性。不僅可自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也能自主選擇工作和客戶。賦予個人更大的自由度,但也需要自行管理業務風險和收入的不穩定性。 自雇這種工作型態日漸受到關注,代表一種新型態的職業選擇權,也反映現代工作者對工作自由與彈性的渴望。
Thumbnail
過去這幾十年來,為單一雇主全職工作一直被視為常態,但也逐漸顯示在美國人力市場上,再也無法以此方式謀生。近期 McKinsey《美國機會調查》報告顯示,高達 36% 的就業受訪者,認為自己是獨立工作者。與 2016 年美國獨立勞動力佔就業人口的 27% 來看,這比例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