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心亂的時候就趕快回到方法

    修行過程中如何安心:在未修行以前,我們很少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修行過程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很亂、很髒、很醜、很不安定、很不清淨、很不寧靜。有了修行方法的人,不論是打坐、念佛、誦經、持咒,都可發覺到自己的心不專一,這表示修行有進步。到這程度,最好不要注意心亂,只要回到方法上就好。不管妄念,自然而然地妄念便會愈來愈少,只剩下方法,最後連方法也不見了,因為方法本身也是妄念。因此,在修行過程中,發現妄念,不管它,不要討厭它,但也不得跟著妄念走。發現妄念,不管妄念,而回到方法上去,便是最好的方法,然後繼續不斷地在方法上,此時,心自然而然安定下來。
    可是,在感覺到已經沒有妄念的情況下,不一定就是安心。有一位比丘尼問我:「我半年來,常常一打坐後,便感覺到自己和眾生、人、物,不分彼此,好像我跟他們一樣,這種情形下,有沒有我,有沒有他們,都不在乎,這是不是解脫?」我告訴他說:「不是!」因為事實上他所感覺「無我」的這個「我」和外邊的「你」都存在,而且很清楚地對立著;雖然沒有粗重的愛、恨、喜、怒等煩惱,但他自己還是很清楚地有「統一」,有「你我他是一樣的」這種念頭或感受存在。
    他接著問我:「這是不是在定中?」我也告訴他:「不是!」定中是沒有你我他,也沒有空間和時間的;定是止於心念的一點,是不占時空位置的。因此,前後際斷,心行處滅,才是定。意思是說心念的過去和未來沒有了,身心世界的內在與外在也沒有了,才是定。這位比丘尼聽完我的解說之後,很覺失望。他問我:「那時候我在哪裡?」我說:「是在幻覺、妄境中。不過,你在這樣的情況中,至少已沒有恐懼感,是修行者的好現象。」這位比丘尼再次地失望,他修行這麼久,自然認為是很好的境界,卻被我說成了妄境。殊不知,凡有物相與心相的,通通是妄境。物相是身體及身體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說:凡有身心世界的感受,無非妄境。因為他所感覺的無我,雖有已從煩惱得到解脫的感受,尚只能說是一種修持的過程;而他仍未脫離無我解脫的感受,所以尚在妄境中。那時他的心已較安定,但不是真正絕對的安,尚是有心可安的層次,真正的安心是無心可安。
    前面所舉達摩、慧可、僧稠、道信等諸大禪師所謂的安心,是無心可安,無心可用。故謂「覓心了不可得」、「一切不安,名真安心」。
    ---本文摘自《禪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