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貓貓」可以改變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能為孩子做什麼,真正影響他一生的幸福?
今天要分享由一個年僅7歲的女孩Molly Wright主講的Ted節目。
Molly向這世界的大人們提出一項請求,她要幫助所有的孩子能夠健康、幸福的長大,進而改變這世界。
研究大腦科學的Molly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前5年,是大腦發展最快速的時期,也是奠定人一生心理健康的關鍵五年。
在這五年當中,孩子能健全的發展取決於以下五個要素:
  1. 連結
  2. 交談
  3. 玩耍
  4. 健康家庭
  5. 社群
在這五年中,父母跟孩子有大量的互動和連結,至關重要。不只是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也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更是在協助孩子建立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非常需要「有意義的連結」。這份連結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敢於嘗試新事物,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根基。
少了這樣的連結,會在孩子內在造成混亂和壓力,讓孩子很難感受到平靜和安全、很難去信任任何人,大大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發展。
因此,好好把握孩子成長的關鍵前5年,經常的跟孩子互動、建立有意義的連結,並且儘早開始。
遊戲,真的不只是遊戲。
avatar-img
10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 Hs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疾病年邁老太太爬上自由女神像的故事。 有一位美國醫生瑞秋,問母親要如何慶祝八十歲生日,母親回答「想要爬上自由女神像」。瑞秋的母親自五歲從俄羅斯坐船到紐約,自由女神的畫面深刻地印在她的腦海中,在紐約住了七八十年,這個夢想一直深刻的在她腦中迴盪,她希望可以在八十歲這個特別
帕蒂的郵輪之旅 ~摘錄自《你生而富有》,鮑伯・普羅克特著 帕蒂從小跟著父母參與鮑伯的講座。長大後,和鮑伯在同個領域工作。 有一天,鮑伯觀察到帕蒂意志下沉,一點都不開心享受。 鮑伯問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帕蒂說:「為什麼這樣問呢?」 鮑伯:「因為你沒有在為某個目標努力,也沒有任何期盼,這讓你活得很苦。
你是否常常捫心自問,為什麼自己的夢想還未能去實踐?是什麼阻礙了你? 你可能覺得是疫情大環境的影響,或者是因為你的生長環境,又或者是你缺乏某些條件或背景。 但,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無法成功實踐夢想,往往是是缺乏內在信念。 事實上,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或不能做到某事的想法都是對的,因為人的信念最終將導致這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疾病年邁老太太爬上自由女神像的故事。 有一位美國醫生瑞秋,問母親要如何慶祝八十歲生日,母親回答「想要爬上自由女神像」。瑞秋的母親自五歲從俄羅斯坐船到紐約,自由女神的畫面深刻地印在她的腦海中,在紐約住了七八十年,這個夢想一直深刻的在她腦中迴盪,她希望可以在八十歲這個特別
帕蒂的郵輪之旅 ~摘錄自《你生而富有》,鮑伯・普羅克特著 帕蒂從小跟著父母參與鮑伯的講座。長大後,和鮑伯在同個領域工作。 有一天,鮑伯觀察到帕蒂意志下沉,一點都不開心享受。 鮑伯問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帕蒂說:「為什麼這樣問呢?」 鮑伯:「因為你沒有在為某個目標努力,也沒有任何期盼,這讓你活得很苦。
你是否常常捫心自問,為什麼自己的夢想還未能去實踐?是什麼阻礙了你? 你可能覺得是疫情大環境的影響,或者是因為你的生長環境,又或者是你缺乏某些條件或背景。 但,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無法成功實踐夢想,往往是是缺乏內在信念。 事實上,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或不能做到某事的想法都是對的,因為人的信念最終將導致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學者經常強調戶外活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我們帶著孩子到戶外玩耍時,他們不僅能夠享受自然的美景和新奇的環境,還能夠培養觀察力、想像力和應對不同情境的能力。同時,這也是建立他們的人格發展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自然,培養責任感和價值觀。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高期望的時代,父母們是否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的「小確幸」?小到自己穿衣、收玩具的每一個小進步,都可能是孩子自信與責任感的關鍵種子。 透過日常的細微觀察與真誠稱讚,一句簡單的「你做得很好」可能就是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的最大動力。 想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找尋稱讚的契機,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情感智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在現今快速演進的社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變得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內在世界,更是為了培養他們在未來迎接多變挑戰時的彈性思維。以下是一些建議,能夠吸引台灣家長的方法,助力孩子在無窮的創意領域中自由展翅。 條列式內容: 自由探索時間: 提供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能夠自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