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者箴言〉第 41 節:朋友是衣服嗎?不只,是皮膚

Vápnum ok váðum skulu vinir gleðjask; þat er á sjálfum sýnst. Viðrgefendr ok endrgefendr erusk lengst vinir ef þat bíðr at verða vel.
朋友們應提供朋友們武備與服裝,如此慷慨地表現。慷慨地相互贈與,是長久友誼的關鍵——〈高者箴言〉第 41 節,《詩體埃達》。
Angus Mcbride © Osprey Publishing Ltd
Angus Mcbride © Osprey Publishing Ltd
與其說衣服是人的第二層皮膚,不如說第一層皮膚是人的第一件衣服。人對於渾然天成的身體顯然有諸多意見;刺青、穿孔、打洞、塗抹、妝點,將自己不確定的狀態以不確定的方式覆蓋在身軀上,日復一日。
介入自己的自然狀態本身相當自然,而如何選擇這份第二自然,反應出當下我們是誰,是什麼樣的人。
人無法時刻意識的自己的形貌,但透過衣物的輪廓以及肌膚的觸覺回饋,能夠時刻提醒自己,現在是什麼形象;換句話說,我的身體是透過想像來理解的,也必然需要透過想像。
好似有俗話說,朋友如衣服;那大概會是第二自然意義底下的第一層衣服。朋友總是提醒我們自己是誰,比包裹身軀的布料都來得深刻。
朋友,也提供人想像自己的要素;有時,甚至是唯一的要素。
若朋友願意讓出他的衣服,那件衣服將不是覆蓋在身上,而是我們穿上它;之間有著難以言喻的差異。
有時我們看得出身邊某些人之間的互動,彷彿是在彼此身上找尋掩護,而非安身之所;有時我們也看得出,是衣服「打包」一個人,還是人「穿起」一件衣服。
現代台灣社會或許不太會有人再需要向朋友索求衣服或其他基本的生活用品,然而第二自然的隱喻仍在。妳的朋友是妳的自我形象。
明明男性與女性在生理結構上沒有多少不同,下半身的穿著卻是一目了然的不同;服裝的轉換意味著形象的轉換,也意味著人格的轉換。
打扮的風格會給予人強烈的暗示,不論是穿的人,還是看的人,服飾表面浮著一層淺淺的「社會演繹」,同時透漏著「我想是誰」與「實際上我是誰」——日復一日,它將或多或少參與形塑一個人的人格,正如同朋友間那樣。
也正是在這一層意義上,貼身之物在朋友間的流動有著特殊的象徵——妳與朋友皆能夠「穿起彼此」——這裡指的不是實際上衣服的尺寸如何貼合軀體,而是身分認同上的一種微妙的摩擦力;妳們不一樣,但妳們樂於某種意義上一樣。
與朋友的相處與互動本身就像妳們親手裁縫出的無形服飾,甚至殼蟻說是一種制服。外人看來妳們彷彿就是「一起的」,妳們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同時又透過彼此確認了彼此各自是「我自己」。
友誼的終結,或許就是在哪一日不再願意和彼此共享那套「衣服」的瞬間。強求的將不再「自然」。
⌘|所謂「高者 (High One)」就是奧丁。詩歌中彙整了許多據傳來自奧丁的守則與戒律,可說是中世紀北歐異教徒的口袋生活智慧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