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冕衣裳者”和“師冕”,當作何解?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論語》中,“冕”字共出現六處,分別是: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第九)。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衛靈公第十五)。
raw-image


上面三處,“冕”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帽子的意思。另外三處是: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子罕第九)。
寢不屍,居不容。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鄉黨第十)。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衛靈公第十五)。

其中,鄉黨第十語句中的“冕者”顯然與子罕第九語句中的“冕衣裳者”同義,前者是後者的略稱。這三處的意思則比較費解。讀了以往幾個名家的注釋,感覺也不靠譜。


朱熹在他的《論語集注》)中,對“冕衣裳者”的解釋是,“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貴者之盛服也” 。對“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的解釋 是,“狎,謂素親狎。褻,謂燕見。貌,謂禮貌。餘見前篇”。認為此處“冕者”意思與“冕衣裳者”相同。對“師冕”的解釋是,“師,樂師,瞽者。冕,名”


錢穆在他的《論語新解》中對“冕衣裳者”和“冕者”的解釋是,

“一說:冕,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貴者之盛服。見之必作必趨,以尊在位。一說:冕,《魯論》作娩,亦喪服,而較齊衰為輕。喪禮,去冠括發,以布廣一寸,從項中而前,交於額上,又卻向後,繞於髻,是謂娩。言繞衣裳,則此衣裳亦喪服。此章言孔子哀有喪而敬之。下及瞽者,亦所哀。今從後說”。

對“冕者”的解釋是,

“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褻,一說于燕私時見,一說卑褻義。以貌,一說:以禮貌也。又一說:必變與以貌,辭有輕重。親狎者當重,故曰必變。卑褻者可輕,故曰以貌。今從後說。此兩語先見《子罕》篇。據本節上下文連讀,知冕當作絻,亦指喪服”

對“師冕”的解釋是,“師冕:樂師,名冕。古樂師皆瞽者”


南懷瑾在他的《論語別裁》中對“冕衣裳者”的解釋是

“冕”是頭上戴的帽子,古代代表執政的人,所謂貴人,掌政權的。古代中國的衣服是上下裝,“衣”是上裝,“裳”是下裝,像裙子一樣,男女都是穿裙子一樣的下裝,後世才演變為褲子。我們所看到的古代衣冠,如孔子的塑像,長袍只到膝下,再下還有一截露出來的就是裳。“冕衣裳”就是官方的禮服,代表貴官執政的人。

對“師冕“的解釋是,”這個名叫冕的大樂師來看孔子“。


三人對“師冕“中的”冕“的解釋非常一致,都解釋為樂師的名字。而對 “冕衣裳者”和“冕者”則有二種解釋,朱熹和南懷瑾都認為兩者是指代穿華貴禮服的貴族或官員;而錢穆則認為兩者是指代穿喪服的服喪者。


但我感覺將“冕衣裳者”和“冕者”解釋為穿華禮服的官員比較牽強,將官員和穿喪服者(齊衰者)與盲人(瞽者)相提並論很突兀。解釋為穿喪服者又與齊衰者重複。當然錢穆認為“冕衣裳者”“較齊衰為輕“,邏輯上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於“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則不通。“褻“是便衣的意思。與盲人見面穿著隨便,面容言辭很有禮貌可以,但與服喪者見面穿著隨便就不得體了,與穿禮服的貴人見面就更失禮了。況且,從“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可以明顯看出“冕者”與“瞽者”是同類或相近的概念。如果冕者指服喪者,那將之與“齊衰者”並列,於修辭上也更合理。應是“見齊衰者與冕者,雖狎,必變。見瞽者,雖褻,必以貌”。


我認為“冕衣裳者”和“冕者”也是指代眼睛被剜了盲人。“冕”仍然是帽子或戴帽子的意思,“冕衣裳者”和“冕者”則是引伸義。瞽者是先天性失明或後天因病失明,眼珠還在。瞽(gǔ)的本義是瞎而有珠。而“冕衣裳者”和“冕者”是受抉眼之刑,或因意外而失明,整個眼睛都沒了。因而面容非常可怖。出門在外,就會將面容遮擋起來。免得引起他人的不適。從“冕衣裳者”的字眼來看,推測這種穿戴或面罩是個有邊沿的高帽子,帽子邊緣則連著裙子圍了一圈,把眼睛遮住。上面是衣,下面是裳。類似于古代女子戴的斗笠頭紗,但布料不透明。


將“冕衣裳者”和“冕者”理解為沒有眼睛的盲人,後面的“師冕”也好理解了,指“一個戴著面罩的盲人樂師”。古代樂師多為盲人。盲人聽力比正常人敏銳許多。失明限制了其它方面的發展,而聽力敏銳則在學習音樂和演奏樂器上具有很大優勢。兩者共同將盲人推向音樂之路。


語言運用的規則是,在不會引起誤解的情況,能簡就簡。特別在書寫條件比較差的古代。用“冕衣裳者”和“冕者”來指代眼睛被剜了的盲人,“師冕”兩字用來指代戴了面罩的盲人樂師,孔子時代的人不會誤解。但對於今人來說,就很難理解了。現今時代的許多簡稱,將來的人也一樣會感到費解。


2024年1月3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8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詩經》〈檜風.素冠〉 庶見素冠kuan兮,棘人欒欒luan5兮,勞心慱慱tuan5兮。 庶見素衣i兮,我心傷悲pi兮,聊與子同歸kui兮。 庶見素韠pit兮,我心蘊結kiat/kit兮,聊與子如一it兮。 三段,以各段分別押韻形式呈現, -an, -i, it三音! 欒欒,是臠臠的音假,
Thumbnail
《詩經》〈檜風.素冠〉 庶見素冠kuan兮,棘人欒欒luan5兮,勞心慱慱tuan5兮。 庶見素衣i兮,我心傷悲pi兮,聊與子同歸kui兮。 庶見素韠pit兮,我心蘊結kiat/kit兮,聊與子如一it兮。 三段,以各段分別押韻形式呈現, -an, -i, it三音! 欒欒,是臠臠的音假,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Thumbnail
孔子在《論語》中多次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補充他的語言,為他的觀點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論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