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講到做人要「據於德」,要時刻警醒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這兩句話所講的「德」,都是指德行。然則,有德行的人生是否就會一帆風順?是否就有現眼的德報?
在現實情況,當然是不一定的,這不是因果的必然關係,而只是一廂情願,理應如此的應然關係。
就以孔子為例,在他老人家的飄泊生涯當中,經常都處於顛沛流離的境況,而其中的一次,可以說是大命不死,差點死於非命。
事緣孔子師徒離開衛國後,連行數日,終於來到宋國的城郊。忽然看到大堆人馬,當中有幾十個人舉步維艱,正在抬著一口巨大的石槨。據聞那口石槨花費浩大,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雕製而成。經過打聽,才知道那口石槨是宋國把持大權的司馬桓魋特令為自己預製的。
孔子得知內情後,憤然不屑 。為什麼?試想想:一個大夫竟然勞民傷財,為自己預製石槨,如此為所欲為,專橫攬權,視百姓如草芥,又怎會得民心?再者,身為大夫,卻花費巨資,預製石槨,其派頭之浩大、場面之壯觀,遠遠超越了君侯,這就是所謂違禮僭越,那是對君上大不敬。這樣的斂財攬權,根本就是百姓的公敵。
由於孔子的不屑,自然會觸怒權貴。於是,司馬桓魋下令包圍孔子,不准入城。孔子即時帶領學生演練禮儀,向君上行禮,於是亦引來民眾觀看。司馬桓魋見狀,火冒三丈,下令砍伐在孔子習禮傍邊的那棵樟樹,甚至把樹上的喜鵲窩摔散,摔死那些小喜鵲。當時惹來群情洶湧,民眾紛紛自動參與習禮,把司馬桓魋弄得氣急敗壞地收兵。
顏回戰戰兢兢地說:「老師,這等無恥之徒,蠻不講理,咱們還是趕快離開這裡吧。」
孔子卻面不改色,理直氣壯地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22】
孔子說:「不用怕!老天爺既然把德性生命賦予了我,桓魋豈能奈我何?」
也就是說,既然上天把德性生命給予了我孔丘,交託我做個頂天立地的人,把人的德性彰顯出來,把人格尊嚴挺立起來;既然身受天命,像桓魋那樣的權霸橫暴,又能把我怎麼辦?
各位,要行道,就要預咗殉道!
(寫於2022年11月29日)